角药先容11)——半夏、茯苓、生姜 (降逆止呕、饮水下行)
吴文博中医学药科普
由半夏、茯苓、生姜构成的角药,泉源于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二次温服),具有降逆止呕、饮水下行的成效。主治水饮上逆之吐逆及伴见眩晕、心悸,临床症见:口渴欲饮,饮后即吐,可伴喽罗眩晕、心悸气短,舌淡,苔滑润,脉弦滑或滑细。
半夏辛温,涤痰化饮,降逆止呕;茯苓甘淡,利水渗湿,消肿祛饮;生姜辛散,温中降逆,消寒散饮,同时可以减小半夏毒性。三药相配,共奏降逆止呕、饮水下行之功。
附:小半夏汤和泰半夏汤的区别,
小半夏汤由半夏、生姜构成;泰半夏汤由半夏、人参、白蜜构成。
成效不同:小半夏汤具有散寒化饮、降逆止呕的成效,方中半夏性味辛温,能涤痰化饮、降逆止呕,加以辛散之生姜,有助于温中降逆、散失寒饮;泰半夏汤具有和胃降逆、补虚润燥的成效,方中重用半夏以开结降逆,配人参来补益中焦气阴,又配以白蜜补中润燥,可避免半夏过于辛温而耗伤津液。
顺应证不同:小半夏汤实用于支饮吐逆,吐逆物多为净水涎沫,寻常无口渴症状,或口渴症状不重,同时有胸膈胀满;泰半夏汤实用于虚寒型的胃反吐逆,症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可兼晤面色不华、倦怠乏力、舌淡苔白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