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所有人都不会陌生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吧,这对著名的夫妻在《圣经》里作为人类的祖先出现。不过你是否知道,在肋骨(最近也有学者将其翻译成「阴茎骨」,因此人类男性失去阴茎骨这根骨头,与喉结「Adam's apple」异曲同工)变成温顺的夏娃之前,亚当还有着一个桀骜不驯的前妻呢?
这位前妻叫做莉莉丝(Lilith),和亚当一起被上帝用泥土创造出来,是西方神话历史上的第一位人类女性。既然都是上帝用泥巴捏的,凭什么亚当总是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莉莉丝这样想,她看不惯亚当的粗暴和自大,于是离开伊甸园跑到了红海,与恶魔生活在一起。
亚当请求上帝将莉莉丝劝回来,上帝便派了三个天使去红海威胁莉莉丝,告诉她,如果不回去,她在红海和恶魔野兽的子孙就会每天死去100个。莉莉丝不是肯受威胁的人,她拒绝了。于是上帝每天杀死100个她的后代,而莉莉丝也不示弱,她大肆屠杀亚当和夏娃的子女,这也是后来她在传说中被说成是新生儿的小偷的原因。
为了止戈,上帝与莉莉丝缔约,不再伤害莉莉丝的孩子,而莉莉丝也必须停止对亚当的孩子下手。这一争斗就此告一段落。直到后来,大天使路西法叛逃,经过红海的时候顺带把莉莉丝也拉了下去,就此莉莉丝与路西法一同堕落地狱,成为女恶魔。
这段故事很精彩动人,但如果你去《圣经》里翻,是找不到的。
莉莉丝最早出现在苏美尔神话里,她的名字来源于苏美尔语词根「夜晚」,所以她是夜魔。而她与亚当的故事则被记录在公元十世纪成书的佚名文献《本司拉的知识》中。
莉莉丝是属于犹太文学的人物,自她堕落地狱后,她的形象就被塑造得愈加妖魔:她美貌但邪恶,半人半蛇——据说那条引诱夏娃吃禁果的蛇也是莉莉丝变的,她还是吸血鬼的先祖和女巫的祖师爷。
如果你熟悉希腊神话,你会发现莉莉丝正是女妖拉弥尔的原型,她们一样地美貌,一样地半人半妖,一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但她们又很不一样,拉弥尔的悲惨命运来自于宙斯的多情和赫拉的妒忌,传达无可奈何的宿命论,同时暗含着对女性的贬义;而莉莉丝一切由自己决定,伊甸园再安逸,没有平等和自由,那么她宁愿同野兽与恶魔为伍。
莉莉丝身上的戏剧张力使她颇受艺术家的青睐,而她的叛逆和骄傲又让她得到了女权主义者的吹捧。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特评价莉莉丝说:
「你要当心她那美丽的头发,这是她引以自豪的唯一的本钱。要是她以此勾引上一个青年,她就不会轻易地放走了他」
在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中也有这样一句:
「亨伯特完全有能力跟夏娃交欢,但他渴望的却是莉莉丝」
乔治·麦克唐纳更是有直接以「莉莉丝」命名的小说。
前拉斐尔派创始人之一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的《倩女莉莉丝》。罗塞蒂喜欢创造强大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莉莉丝无疑符合这一条件,罗塞蒂还为此画作诗:「从远古而来的她,身上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凝脂般的美颈上挂着玫瑰和罂粟编制的花环;她总是在夜晚降临人间,用柔和的目光织起一张情网,让每个男人失魂落魄无法自拔。」
在流行文化中,也不乏莉莉丝的身影。在日本经典动漫《EVA》(新世纪福音战士)里,莉莉丝是第二使徒,她是故事中孕育出人类的生命体。
在一些人看来,莉莉丝与亚当之争,是对女性欲望的承认。莉莉丝同等看待自己和亚当,敢于对抗上帝的权威,诚实选择和追求自己所思所想。她有魄力,也有能力。她在传说里越是被诋毁,她越具有一种危险的魅力。
1976年,美国犹太女权主义者独立编辑出版发行了一本女性主义杂志,就叫做《莉莉丝》,它对女性话题和犹太传统作出相当深入的探讨,曾多次获得大奖。
了解莉莉丝在犹太文学中的位置,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女性主义者都是犹太人。犹太的女性主义虽深受美国女权运动的影响,但后者本质上是世俗层面的,而犹太人却将其回归到宗教,旨在于犹太深层文化框架里表达女性诉求,将其融入本土价值观念当中。
这样做,也许能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而莉莉丝的传说也昭示着,女性意识并非觉醒于某一天,而是始终都存在着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