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原图(达·芬奇因此作奠定了美术史上的不朽地位:《最后的晚餐》)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最后的晚餐》与《岩间圣母》这两幅丰碑般的杰作,奠定了达·芬奇在美术史上的不朽地位。

——亚历山德罗·委佐齐(艺术史家)

《最后的晚餐》之所以被视为杰作,绝不只是因为达·芬奇巧妙地呈现了《圣经》的故事,而是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画出了《圣经》中没有记述的,眼睛所看不见的东西——耶稣的内心。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也正是出于画家自身笃厚的信仰和对上帝的爱。

——高阶秀尔(日本西方美术史家)

即便在严重破损的情况下,《最后的晚餐》仍是人类天才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

——贡布里希

耶稣宣布被出卖的瞬间

逾越节(犹太历正月十四日白昼及其前夜)那天,耶稣与12位门徒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人要出卖我了!”

12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甚忧愁,一个一个问他:主,是我么?”此时耶稣并未直接指明是谁,只说,“同我蘸手在一个盘子里的人,就是那出卖我的人”。

这就是《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所载“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圣经》所描述这一极为重要又充满戏剧性的场面。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广为人知的壁画,被视为达·芬奇进入艺术创作盛期的标志之作。1495年,达·芬奇接受米兰斯福尔扎公爵的订单,着手创作《最后的晚餐》。经历4年创作,终于在1498年完成此作。一经问世,就震惊了那个时代的所有人。

在艺术史上,《最后的晚餐》与米开朗琪罗的《末日审判》以及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并称“文艺复兴盛期三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更被视为艺术的拱顶之石,是不朽的杰作。

《最后的晚餐》全貌

达·芬奇用他那巧夺天工之手创造了这戏剧性的一刻

《最后的晚餐》高41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者感觉房间随着画面自然延伸,仿佛在他们身处的大厅之外,又增加了另一个大厅。画面人物分成五组,平衡协调又富有动感,确立了文艺复兴盛期理想化的构图原则与表现手法。

中世纪以来,“最后的晚餐”的构图都是耶稣的弟子们坐成一排,耶稣独自坐一端,以呆板的直线构图。

吉兰达约《最后的晚餐》 木板蛋彩画 1476年

《最后的晚餐》体现了达·芬奇构图的全新理念,他首次将画中所有人物全部面对画面观众。他不仅在绘画技艺上力求创新,在画面布局上也别具新意,捕捉了故事最具戏剧张力的一刻。

为了呈现出每位门徒的形象,他将戏剧性的一幕安排在一宽敞的餐厅里,让聚集在长桌一方的耶稣及门徒都能面对观众,传神地刻画出每位门徒在瞬间所显现的惊异又复杂的表情

画面人物分成五组,平衡协调又富有动感

在作品中,达·芬奇将桌子横列于画面正前方,耶稣坐在中间,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显得庄严肃穆。背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稣身上,画面布局围绕耶稣展开,整个构图犹如一个天然的舞台。

面对画作,观众置身于舞台正面,观看正在上演的一幕剧。画面构图呈现的效果,就如1498年12月14日,卢卡·帕奇奥最早评论该作的文章《论神圣的比例》所说:达·芬奇用他那巧夺天工之手创造了这戏剧性的一刻。

听闻耶稣被出卖,表情各异的信徒

戏剧性的一刻

在画中,达·芬奇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与手势,表现出每个人物的内心情感。他曾在笔记中写下:绘画最高且最难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姿态与肢体运动来表现“人类灵魂的意图”。画中人物的动势,在以耶稣为中心的古典均衡构图中形成秩序,达到高度的统一。

十二门徒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自然地分成每三人一组的四组群像,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各不相同,越靠近耶稣的宗徒越显得激动。生存与死亡,出卖与忠诚,爱与被爱,都凝固在这一瞬间。

最右边的巴塞洛缪、小雅各和安德鲁在构图上形成三人一组,虽然三人表情不一样,但都是一副吓呆的样子。

右边距离耶稣最远的巴塞洛缪,惊讶地站了起来

巴塞洛缪听到耶稣的话后,惊讶地站了起来,双手放在桌上,试图靠近听清耶稣接下来想说的话。

小雅各头部转向耶稣的方向,对突如其来的指控惊呆了。

举起双手的安德鲁

安德鲁举起手来,摆出一副“停止”的手势,心中似乎满是疑团,内心希望这不是真的。

犹大、彼得和约翰组成的一组

靠近耶稣右手边的是犹大、彼得和约翰组成的一组。在这组核心人物中,彼得前倾,犹大后缩,三人组成一个稳固的金字塔式构图。

手拿餐刀,满面怒容的彼得

地位最高的彼得听到这一消息,愤怒异常,他一手搭着约翰的肩膀,仿佛在询问“主说的是真的吗?”另一只手紧紧握着餐刀,仿佛马上就想刺入告密者的胸膛。实际上,就在耶稣宣布被出卖后的几个小时,彼得就用这把餐刀削掉卫兵的耳朵。

垂头丧气的约翰

面容有些女性化的约翰垂头丧气、靠紧彼得,双目紧闭,双手紧握,他的悲痛无以言表——在听到这一可怕的消息后,他似乎马上就要昏厥过去。

心虚、慌乱的犹大

慌乱的犹大,脸部沉浸在阴影中,右手攥紧了因告密耶稣而得到的一袋金币,左手肘碰倒了盐瓶,攥在手中的面包也掉下来。他不由自主地将身体后倾,满脸惊恐与不安。

多玛、大雅各和腓力组成的一组

画中的左边由多玛、大雅各和腓力组成一组,又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姿态和表情。

多玛竖起指头的姿势,再一次出现在达芬奇的画作中

多玛竖起指头,似乎在询问耶稣,“是我吗?”多玛的这一姿势,是达芬奇画作中一个经典却又费解的姿势,又出现在该作中。

表情动作夸张的大雅各

多玛旁边的大雅各表情严肃,挥开双臂,呈现出震惊又激动的姿态。

面带哀愁和悲伤的腓力

腓力站立起来,双手指向胸口,似乎在对耶稣表白,“忠心可鉴!”他的面部也呈现于哀伤且悲愤的表情。

马太、达太和西门形成的一组构图

在耶稣最左边的三个门徒,虽然与他有所距离,但画家仍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将信将疑却又惊恐万分的表情。

吃惊地马太

在这组圣徒中,马太的动作幅度最大,他虽然头转向耶稣的反方向,正在倾听西门说话,但双手却朝向主的方向。

认真倾听的达太

达太虽然也在侧耳倾听西门说话,但他的手指却指向人群中,似乎在暗示,出卖者不在我们这边。

满面愁云的西门

身着红袍的西门似乎刚刚向前面的两位圣徒表述完个人的看法,他双眉紧锁,满面愁云,摊开双手,指向耶稣的方向。

镇定的耶稣

与表情各异的门徒相比,处于画面正中的耶稣却一脸平静。他摊开双手,头部微微向左,镇定自若,显出悲悯的神情,和周围紧张的十二宗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著名艺术评论家列奥·施坦伯格(Leo Steinberg)解读这个姿势的几重含义:一是摊牌,表明耶稣安静、沉稳的陈述自己即将来到的死亡。二是顺从,他的肩膀向下低垂,并无拒绝或恐惧之意,一切皆是上帝安排的命运。三是告别,面对命运,他并无悲怆,只有离别。

耶稣双手摊开,右边是象征他血液的酒杯,左边是象征他身体的面包。

《最后的晚餐》的构图和透视形成一种向心力

在《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运用透视法成功呈现出画中的立体空间构图。《最后的晚餐》使用的“交点透视法”,以景中的天花板、墙角、地砖、壁柱连线、桌椅左右边线、窗框上下边线或斜角阴影边线等的假设延长线,相交于画面深处消失的一点,营造出画面纵深的感觉

在透视法和远近法的处理下,耶稣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一切透视线都集中在他的头部。光线、构图、色彩、背景,所有画面元素都将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耶稣头部,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神性的向心力。

达·芬奇巧妙地利用餐厅墙壁的空间与画面被描绘的空间,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一种视错觉感,“仿佛在他们的大厅之外又增添了另一个大厅”,观众仿佛回到画面发生的现场,目睹最后晚餐发生的真实场景。贡布里希赞叹:“这个宗教故事以前从来没有那么接近、那么逼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达·芬奇为创作而作的素描

《最后的晚餐》艺术价值

作品被视为达·芬奇进入艺术创作盛期的标志之作;

《最后的晚餐》运用透视法,成功呈现出画中的立体空间构图;

《最后的晚餐》体现了达·芬奇构图的全新理念;

达·芬奇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与手势,表现出每个人物的内心情感;

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时,达·芬奇也对材料和方法展开新的探索;

作品被视为人类天才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

安德里亚·索拉里《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博物馆

吉亚姆佩特里诺《最后的晚餐》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潮汕妈祖(广东潮汕往年热闹的营老爷,拜妈祖供品有多豪,场面盛大让人惊叹)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