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作为一个边境小国,他的国祚仅仅二十年,这在乱世之中国祚都是相当短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凉建国,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西凉国覆灭的呢?
李暠其人
我虽然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酒泉人,但是当年我也是跟随太祖皇帝东征西讨过,也算是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在太祖病逝以后我也无心朝政,再加上年纪不小了,也就辞官隐退,就在酒泉安享晚年,含饴弄孙好不快活,也不理那些朝中的乱七八糟的事情,这样挺好,只不过可能是年老的缘故,经常会想起跟随太祖皇帝时候的日子,那段日子虽然刀尖舔血,但是精彩无比啊,至今记忆犹新。
太祖名叫李暠,小名叫长生,当年太祖皇帝的父亲早丧,而太祖作为他的遗腹子家人自然想要让他活的长久一些,至少不要像他的父亲一样,因此小名就叫做"长生"。太祖祖辈都生活在陇西,是那里的世家大族,他的高祖父、祖父都曾在晋国任高官,而他的父亲也是少有美名,聪慧可爱,可惜天不假年,未满二十就病逝了,这对于李家来说也是一个大损失。
太祖少年之时十分好学,可能继承了父亲的基因,通读经史,宽厚谦和,实在是想不出在一个武将之家竟然出现一个翩翩君子。当然学文只是一方面,祖父身为武将,对于这个喜爱的小孙子自然不能不交给他武艺,他的武艺是祖父亲自教导的,这在孙辈来说他还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受到这个待遇的。果然不负众望,太祖年长后精通武艺,甚至还细细研读过《孙子兵法》,韬略虽然不能算是精通,但也比祖父强很多。
出仕为官
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建康太守段业自称为凉州牧,为了笼络李家,于是就将封太祖为效古县令,就在太祖任县令的这段时间里,百姓安居乐业,太祖也明察秋毫,对于不平之事一应处理皆以百姓为重,这件事让很多人都看在了眼里,这些人中就包括太祖的弟弟——宋繇。
宋繇是太祖同母异父的弟弟,当年太祖的父亲去世之后,太祖的母亲生下太祖就改嫁了,因为远离中原,民风开放,不像中原那般讲究那么多,因此太祖的母亲轻松改嫁,于是就生下了宋繇,但是好景不长,宋繇的父母在他五岁的时期都去世了,宋繇只得依靠伯母生活,宋繇也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因此在日后的生活中侍候伯母十分孝顺,再加上宋繇又通史书,是一位大才子,就被当时的建康太守段业招到帐下成为一名幕僚,但是段业在称帝之后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君主,胸无大志,毫无城府,因此宋繇认为他不适合辅佐,于是就为自己找了一个合适的未来,这个未来就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李暠。
就在李暠在县令任上干的风生水起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突然去世,于是就由李暠将补上这个空缺,李暠也成功的升官,成为敦煌太守。此时的他终于有人投奔,投奔他的就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宋繇,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自从兄弟两人在一处之后,李暠开始官运亨通了。段业建立北凉政权之后并没有多少人去依附他,而当初李暠为官也仅仅是为了能够保住李家不被侵害,现在段业是实力还是相当强盛的,因此还不是该于他为敌的时候,因此李暠听从宋繇的建议先向段业称臣,于是段业又将李暠封为安西将军,依旧管理敦煌。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当年的凉州牧段业开始造反,自立为帝,称凉王。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大肆分封手下将领,当然李暠也是其中之一,毕竟听从宋繇的意见向他称臣了。只不过北凉的右卫将军索嗣向凉王段业建议不能让李暠在敦煌久留,不然敦煌百姓只知道李暠不知道凉王,其实本该除掉李暠,但是李家在陇西渊源颇深,不能随便杀死,只能将他赶走。于是段业就听从了索嗣的建议,命令索嗣代替李暠成为敦煌太守,并且为了防止李暠反抗,特意让索嗣带着五百骑兵前去赴任。
其实索嗣当初与太祖是极为要好的兄弟,两人义结金兰,是通家之好,但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索嗣毫无城府,只是凉王稍稍露出对太祖不信任的心思来,索嗣就与太祖割袍断义,甚至向凉王建议杀死太祖,凉王面对他的建议自然高兴,毕竟有了杀人的理由。
索嗣自恃皇命,加上再带一些兵马,居然让李暠出城二十里亲迎,这不可谓不胆大。此时的李暠接到这样的命令自然是疑虑重重,但是还是想要前往,毕竟有皇命,但是身边的宋繇及时劝阻了李暠出城,并且还一举将李暠推到了更高的位置。
李暠没有出城接令,反而听从宋繇的意见派遣儿子李歆协同宋繇带兵攻击索嗣,索嗣打败而走,李暠又一次提高了自己的声威,并且上书凉王痛陈索嗣过失,凉王为了稳住李暠也就将索嗣处死,再一次将李暠升官,使得李暠身份仅在凉王之下,节度一方。
西凉建国
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北凉的晋昌太守唐瑶反叛北凉,并且联合各郡县郡守一直推举李暠为首,带领各地军队攻击北凉,这次的事情宋繇出了大力,宋繇以谋士的身份为了李暠成功夺得了联军元帅的位置,顺便也让自己的哥哥李暠称帝,成为新任皇帝。在太祖称帝之后就开始派兵攻打北凉段业,由于段业毫无城府,喜怒哀乐全凭心情,他手下的能人也大多出逃投奔太祖,太祖此时如虎添翼,而段业也成了拔了牙的病虎,威风不起来。
就在一面进攻北凉的时候,宋繇就开始向太祖进言迁都,将都城迁到酒泉,这样方便攻打北凉,这样不仅对北凉有心理上的压力,还可以大大缩减粮草运送的时间。太祖一听大赞,于是就将敦煌留给宋繇治理,开始迁都酒泉。迁都酒泉之后,太祖才真正的安稳下来,北凉已经被灭,外部诸多部落虽然有个别不服,但是太祖也不再兴兵,主要以德行进行教化,太祖当时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发展民生上了。
国灭隐患
由于西部连年战争的影响,导致大部分百姓流离失所,数十万人迁居到外地,不能在家乡居住,在西凉建立之后,战争结束,太祖皇帝立刻下令让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重回家园,并且重视农桑,还特意从国库中拨出大量钱财分给返乡的百姓,作为他们的补偿以及春耕的资金,有了这样的福利待遇,重回家园的百姓多达三万余户。
太祖作为一名文人,自然是喜欢文化的,因此在西凉广修学堂,让那些读不起书的平民百姓家的孩子都能读得起书,还特意培养众多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孩子们。除此之外,太祖广开言路,知人善任,朝政为之一变,一改北凉堕气,当时众多文人齐聚朝堂,文采风流,使得西凉一度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
太祖去世之后,我对继位之君稍稍有些不满,皇帝也看不上我,也就同意我致仕的请求,我就在酒泉乡下置了一份田宅土地,安度晚年。
总结
西凉由李暠建立,但是仅仅存在了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就灭亡了,究其原因,并不是后代君王无能,只能说敌军太强大了,敌不过。但是李暠作为西凉的开国皇帝,尤其是生在武将世家,还能够以文治国,甚至自己本身也文采斐然,这样的情况对于国家来说虽然过于重视文人,轻视武将会使国家覆灭,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好生活。其实也是他轻视武将的原因导致后世子孙无兵无将可用,西凉国祚就此断送。
参考文献
《魏书》
《晋书》
《资治通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