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性格(片面分析日本人的性格)

更新时间:2023-03-20 21:12:38 所在栏目: 美容养生点击量:

最近正在读关于抗战的书,阅读中感觉日本人的性格比较明显,所以想试着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分析一下日本人的性格。

日本人的性格首先就是恃强,同时它也畏强,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崇尚武力。九一八事变姑且算是少部分人的阴谋,并不是由日本本土策划发动的。但在侵占了东北和华北以后,日本想要就此打住,结束战争。而结束战争的条件竟是中国投降,承认满洲的独立和华北自治。他们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凭借武力夺下的土地,理应由自己支配。这一点中国肯定是不能同意的,随后日本人的操作就更能提现其崇尚武力的性格。本来想要通过谈判达到目的,在中国拒绝之后,日本想到的通过进攻上海逼迫中国同意。在上海遭到顽强抵抗后,后又继续攻打南京。他们心里想的是,攻打上海你们不服,我攻打你的首都,总可以打服了吧。这是典型的唯武力论的特点。

日本人崇尚武力的背后逻辑是,我武力强,我打你你应该屈服。反之别人武力强,将我打败,我也会屈服。我国在汉朝时成日本为倭国,倭意为顺从的人。就是说在当时,日本人都比较顺从。当然当时日本岛分成了一百多个国家,不可能形成大的势力,肯定是比较顺从了。日本人的畏强在占领南京期间也有表现。在南京日本人无恶不作,有一次几个日本人在强奸一个女大学生,约翰·拉贝举起了德国的国旗就将几个日本兵吓得仓皇逃窜。还有德国开始进兵苏联的时候,日本没有从东面同时进攻与德国形成呼应,也有点惧怕苏联的意思。日本虽然和苏联签订了和平协定,但是和德国一样结盟成了轴心国之一。这种情况下日本没有选择进攻苏联,只能怀疑是在日苏之战中日本被打败了。至于在战败以后日本完全倾向美国,甘愿做美国在亚洲的鹰犬,更是畏强的体现了。

日本人的另一个特点应该就是冲动了,没有大局观。虽然在大的战役中,进攻上海、南京、徐州、武汉、长沙等地区的时候都会做严密的战术研究和军事部署。但是战役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往往是模糊的,以至于很多时候都是前方的将领自行决定的。九一八事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几个参谋、少佐就谋划了这么重要的军事行动。这个行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细琢磨的话就是欠考虑的。如果不是锦州守军对日军兵力和意图估量不足,行动很可能就是失败的。更明显例子还有偷袭珍珠港,这个行动也是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但是行动本身是很欠考量的。不要说美国是日本在前期最重要战争物资的供应商,还有以美国的军事实力之强,一旦参战明显会对日本的整个战略造成打击。这一点他们明显没有考虑过。就是凭着一股热血的冲劲,在策划偷袭珍珠港的时候,东条英机每天都处于兴奋中。我们可以想象他就是怀着一种要挑战世界强国的热血的冲动。

日本政权在被军部把持之前的几次刺杀,都是很简单粗暴的。觉得首相不行,就杀了他,这就是幼稚冲动的表现。

最后日本人是残暴冷血的,这个就不用讲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