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长期吸引着无数的登山爱好者的目光,每一位登山者都将征服珠峰视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哪怕是为了实现它付出生命的代价。
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自1853年珠峰被发现以来,一共有4469人登上了峰顶,他们之中有的是国家组织的探险队,也有的是个人登山爱好者,但相同的是,在征服珠峰的过程中,一些人永远的留在了珠峰上。
在珠峰上,有数百人不幸在登山过程中遇难,他们的遗骸都留在了山体上,这其中有三具著名的遗骸,分别是绿靴子、睡美人和休息者,他们三人均是在登山过程中遇难,就此长眠于此。
截至今日,这三人遇难的时间都已经超过了20年,但他们的遗骸一直没有被运回他们的家乡,而是永久长眠于珠峰上,成为珠峰上永久性的标志。
1996年,一位名为泽旺·帕尔乔的印度小伙向珠峰发起了挑战,26岁的他自小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对爬山情有独钟,当他听闻世界最高峰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后,便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
为此他加入了一个登山小队,小队一共有六人,都是经验丰富的登山爱好者。一切准备就绪后,一行人在5月底向着珠峰进发。
登山前期一切顺利,几乎没有遇上什么挑战,但是当帕尔乔一行人来到海拔8500米左右的高度时,遭遇了暴雪袭击。
暴雪让本就体力消耗无几的帕尔乔寸步难行,再加上身上携带的氧气已经不多,一场关乎生死的劫难即将降临。
为了躲避暴雪,帕尔乔艰难地爬到了一处石灰洞穴旁,等待暴雪的消散,但或许是由于失温和氧气不足,帕尔乔再也没有走出洞穴,静静地蜷缩在洞穴旁。
暴雪散去后,其他队员找到了帕尔乔的遗体,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面对眼前同伴的遗体,队员们还是悲从中来。
虽然他们很想将帕尔乔的遗体带到山下,转交给其家人安葬,但是经历了暴雪过后,一行人已经完全没有了体力,氧气几乎耗尽,此时选择将遗体带出,势必会给其他人造成不可估计的困难,帕尔乔因此留在了珠峰上。
帕尔乔去世后,由于他的遗体身处在海拔8500米的高度,这里常年气温处于零下摄氏度,让他的遗骸得以长久保存,再加之他所处的位置是在一处洞穴旁,可以不被暴雪所掩埋,所以帕尔乔的遗体在这里格外显眼。
此外帕尔乔遗体所在的位置,已经距离珠峰峰顶不远,而且这个位置几乎是登顶珠峰的必经之处,也就是说后来的登山者,会在这里遇到帕尔乔的遗体。
帕尔乔就像一个地标一般,告诉着每一个在这里见到他遗体的登山者:珠峰近在咫尺,但他也如同一张醒目的警示牌,预示着可能降临的生命危险,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登山者的考验?
帕尔乔去世后,他的家人虽然很想将他的遗体运下山安葬,但由于承担不起昂贵的费用而只能作罢,任由帕尔乔永远地长眠于珠峰上。
后来,越来越多的登山者知晓了帕尔乔遗骸的存在,便将他称为“绿靴子”,这是因为帕尔乔登山所穿的登山靴是绿色的,或许这背后还有更深的含义,绿色代表着希望,在这片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希望的意义不言而喻。
睡美人的故事正如它的名字所说,这是一位长眠在珠峰上的女性登山者,这也是一个爱情故事。
“睡美人”名为弗兰西斯,她和丈夫谢尔盖都是美国著名的登山专家,征服珠峰也是夫妻两人的夙愿。
1998年5月,弗兰西斯和丈夫一同来到了珠峰脚下,准备朝着峰顶进发,不同以往的登山者在出发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弗兰西斯在登山时,竟没有携带任何辅助的氧气瓶,这也为她之后的不幸罹难埋下了伏笔。
登山时,弗兰西斯和谢尔盖还算幸运,没有遭遇风雪和任何的险境,经过数小时的攀登,夫妻两人成功登顶,不仅完成了梦想,还让她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不带辅助氧气瓶登顶的女性登山者。
但也是她的这份“壮举”,导致了她的死亡,在返程途中,由于长期处在高海拔缺氧的环境,弗兰西斯的意识逐渐变得模糊,大脑十分昏沉,体力也所剩无几,不得不在8600米处停下歇息。
谢尔盖虽然很想带上妻子一同返程,但两人的现状均无法支撑,故此谢尔盖决定单独返回营地,带上物资后再返回营救妻子。
弗兰西斯在雪地中静静地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在这期间,由于长期缺氧,她的呼吸愈发急促,意识几乎完全消失,只有等待丈夫的念头在支撑着她。
此时弗兰西斯不知道的是,她永远不会等到丈夫谢尔盖了,就在谢尔盖独自返程的途中,由于救人心切,谢尔盖不幸踩空从山坡坠下,当场殒命。
弗兰西斯在等待了许久后,也不见丈夫的身影,不过好在有两名登山者伊恩、凯西从这里经过,对她进行了简单的救治,才让她得以续上一口气。
但这里是珠峰,你永远不知道危险会何时降临,为了自保,伊恩和凯西不久后选择了离去,因为弗兰西斯告知他们自己的丈夫不久后将她救出。
事情后面的进展就不言而喻了,在等待了许久后,弗兰西斯终因无人营救而遇难,遗骸留在了珠峰上。
弗兰西斯的遗骸被后续的登山者发现后,外界才得知她遇难的消息,谢尔盖的遗骸也被后来的登山者在其他地方发现。
夫妻两人遇难的消息被美国媒体报道后,在登山界引起了热议,人们在为弗兰西斯和谢尔盖默哀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勇气和壮举所打动,为此在2007年,一行登山者来到弗兰西斯的遗骸处,将她带到了丈夫谢尔盖的身旁。
此外他们还用一面国旗将遗骸覆盖,旁边还有一个小熊玩偶,这是他们的儿子保罗特地托付登山者带来的,用它代表自己,永远地陪在父母身边。
如果说“绿靴子”和“睡美人”都是因为珠峰上的危险而导致遇难的话,那么“休息者”的遇难,则完全是登山者见死不救导致的。
“休息者”名为戴维·夏普,是一名英国工程师,登山是他的业余爱好,有着多年的登山经验,曾两次向珠峰发起挑战但均以失败告终。
2006年,戴维准备再一次挑战珠峰,为了能够成功,戴维准备了一整套精细的装备,将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
一切准备就绪后,戴维出发了,有着两次的攀登经验,这一次他显得轻车熟路,很快便达到了8600米的高度,距离峰顶只有不到300米。
稍作歇息后,戴维一鼓作气朝着峰顶进发,短短的300米他足足用了几个小时才抵达,这一次他成功登顶,弥补了前两次的遗憾。
或许是兴奋过头,戴维在返程途中放松了心态,再加上在峰顶停留时间过程,消耗了太多的氧气,导致出现了氧气不足,戴维倒在了8500米处的路边。
无助的戴维只能寄希望于其他登山者能够伸出援手,但是在当天里,大约有近50名登山者从他身旁经过,他们大都是朝着珠峰进发的挑战者,并非返程者,身上还有充足的氧气和物资,完全可以救助戴维,但却无一人伸出援手。
第二天,有登山者从戴维身旁经过,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气息,静静地坐在路边,戴维就此留在了珠峰之上。
戴维的死讯传开后,不少人在对他的死亡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见死不救的人们嗤之以鼻,或许有人会说,在海拔8500米的环境里,能够保全自身已经是万幸了,更何谈去救助一个陌生人?
但事实上,登山界中特别是在关于攀登珠峰时,放弃登顶转而救助受困者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规则,早已经是国际惯例,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珠峰却永远在那里,登顶虽然意义非凡,但并非只有一次,在生命的重量前,它是那么的轻微。
我国登山者刘福勇就曾于2003年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在距离峰顶咫尺之遥的高度放弃登顶,选择救助一位不幸将腿摔断的英国登山者。
相比之下,戴维的死亡太过惋惜,这本可以避免,因为他当时只是缺氧,身体并没有受伤,倘若每一个路过的登山者能够分他一些氧气,那么戴维有很大的概率会活下来,但是这一切都在人性的面前折戟。
戴维去世后,他的遗骸被后来的登山者移到了背风处,保持着坐姿,如同一个休息者一般,默默地注视着每一个从此经过的登山者,也在提醒着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其他受困的登山者。
了解了珠峰上著名的三具遗骸的经历后,我们难免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科技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不将这些遗骸运下山,交给家属安葬?
其实单从技术上来讲,将遗骸运下山是可行的,但是这背后有着多重因素,不能单单地一言以蔽之。
首先要明确一点,珠峰上的遗骸远非这三具,一百多年以来,珠峰上一共长眠着多达300多具遗骸,他们都是为了征服珠峰而付出生命的登山者。
将遗骸运下山,要面临这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珠峰上天气条件极为恶劣,空气十分稀薄,氧气含量低下,在这种环境里进行运输工作,对人员的体能和精神都是极大的消耗和折磨。
再加上这些遗骸所处的位置,大多位于海拔8500左右的区域,距离营地还有一定距离,如果贸然进行运输,难免会发生意外,给其他人造成生命威胁,反而会得不偿失。
或许会有人提出,用直升机将遗骸运下山,这个方法在对于那些海拔不高的遗骸确实是一个办法,但是对于身处8500米以上的遗骸,比如绿靴子这类,就不再适用了。
这是因为直升机需要空气提供足够的升力来维持飞行,但是在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空,空气十分稀薄,不足以提供直升机驻留所需的升力,导致直升机不能稳定悬停和爬升,再加上珠峰上气候的不稳定,随时可能袭来的大风,都会给直升机造成威胁,所以直升机也无法使用。
还有一重原因也让这些遗骸未能运下山,这便是耗费资金的问题,由于从珠峰上将遗骸运下需要花费极其高昂的费用,大部分牺牲登山者的家属无力负担这笔费用,也能将亲人留在珠峰上,绿靴子的家属便是因为无力承担费用而作罢。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珠峰上的遗骸始终没能清理,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造访珠峰,也给这里带来了巨大的污染。
这些人在造访喜马拉雅山后,会将产生的垃圾随地弃置,以至于山脉的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大量的垃圾,对水源造成了污染,而对于那些生活在山脚下的居民来说,他们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于山上消融的雪水,这些污染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近几年,人们已经意识到喜马拉雅山脉的污染问题,并引起了政府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清理垃圾,登山者们也会将自身所产生的垃圾带下山,避免造成污染,这些都是维护山脉生态的重要举措。
对于那些长眠于珠峰之上的攀登者们,与其将他们运回,不如将他们留在那里,作为一名攀登者,能够永远地留在心中的圣地,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吧。
勇气是人类的讴歌,虽然登山者们为征服珠峰付出了生命,但是他们的勇气和信念依然值得嘉奖,正所谓“山高人为峰”,山即使再高,也始终高不过人类的信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