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与“海上册本之路”:东亚文籍的“环流”
2022年10月29-31日,“海上册本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台州学院、郑州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维尔茨堡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宁波教导学院、宁波图书馆、镇海海防怀念馆、镇海区图书馆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俄罗斯六个国度干系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学者对海上册本转达、宁波在中外文明交换中的紧张位置、天一阁与海上册本之路等学术议题掀开了热烈的交换与探究。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团结的办法举行。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
“海上册本之路”实际
浙江大学文学院传授王勇是海上册本之路看法的提出者,他在主旨发言中论述了这一看法的来龙去脉。东亚文明在漫长光阴中,大抵履历了三次文明海潮,即秦汉时期的“汉字之路”、魏晋南北朝的“蚕桑之路”及隋唐时期的“册本之路”,使我们与东亚各国之间产生了深度的文明交换互鉴。此中产生在隋唐时期的文明海潮以册本为载体,执法制度、伦理品德、文学素养、审美熟悉等转到达东亚,重塑了周边民族的心灵天下。他提出东亚册本之路的交换以“环流”为特性,不仅仅是中国对周边国度的转达影响,更应该了解为中外册本交换的互相参考、创新提高。王勇传授对这一成绩举行了比力具体的叙述:隋唐时,中国与日本、新罗等东亚国度经过海上举行的文明交换比力广泛,现存很多有关唐代时新罗、日本遣唐使在中国置办册本的史料纪录,还包含局部册本传入周边国度后,当地的转达、誊写、保存历程。因此,固然中日之间空间相距万里,但是事先很多文人发觉二者文明同根同源,极为相近。唐代今后,多量中国文籍毁于烽烟,多量古书因高丽、日本赖以保存,宋代今后,一些册本经海上丝绸之路传返国内,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多样化提高和昌盛。他总结“海上册本之路”:这条路起自中国,约莫在公元前后通达朝鲜半岛,5世纪延伸至日本列岛,隋唐年代,中日到达航线灵识,册本交换盛况未有,至明清不衰,经过“海上册本之路”的买通和活泼,我们与东亚各国间产生了深度的文明交换互鉴。
日本学者田渕义树(浙江大学兼任传授)表现,“海上册本之路”的实际与办法还可以取得更广的使用。好比迩来十五六年来,日本持续实行的一项大型综合封建研讨工程“宁波方案”,从汗青、宗教、修建等方面围绕宁波举行综合察看,研讨后果以前出书十余册,然后未能引进册本之路的实际和办法。又举了《西湖旅游志》的例子分析“册本之路”的作用和影响,昭示了册本的力气地点。
中国“海上册本之路”通往各国
与会学者各展所长,探究了天下各国与中国之间的册本之路。此中尤以中白天册本之路讨论最多。李杰玲(海南师范大学)对日本所藏关于鉴真东渡纪录中的宁波举行了深化研讨,她以为在明州与日本的文明交换史上,鉴真东渡是此中一个紧张的环节,他在多次东度历程中不仅携带了多量佛教经籍,还包含了一批经典华文册本,如《含注戒本》等律宗文籍、写本《宁波府志》等,对日本古时文籍的转达起到了紧张作用;这些册本的流转与转达,纪录了隋唐明州作为中日佛教文明转达与册本流畅的紧张口岸的汗青。周蓓(郑州大学)整理分析了唐代日本人所撰传入日本的汉籍目次,经过对汉籍东传的汗青、途径、范围与品种的梳理,从文明转达角度论证汉籍对古时日本文明的影响。刘云(天一阁博物院)察看了近代中百姓间铜版印书与日本的干系,她指出,近代上海和宁波官方铜版印刷与日本出书界和日本估客之间千丝万缕的接洽,中国驻日公使与宁波赴日文人以及日本书商、日本旧贵族互相之间的交往,促进了中国印刷业的昌盛,推进了官方印刷武艺的提高和拓展。她还对从前古籍著录中由于对铜版蚀刻印刷武艺的不了解而招致的对古籍版本的错误熟悉举行了讨论。
鉴真东渡带来的册本交换,对日本宗教、医学、美术、文学、书法、修建等都有紧张奉献。
另有一些有关日藏域外汉籍的专书研讨,如冯先思(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对日本巅峰寺藏中古时期抄本郭向注《庄子》做了专门研讨,以为其行间小字多摘录陆德明《庄子释文》,局部条目保存了宋人修订从前的旧貌,具有一定的文献代价。前人以为局部条目摘录成玄英《疏》的说法值得重新对待,盖因成玄英之《疏》文多袭取旧注,与陆德明之书系出同源,故有相似处。苏卢健(台州学院)对日本东北边大学所藏明《天下一统志》的书目著录情况,尤其是其版本著录情况,做了具体讨论,以为是书当为万历本而非天顺本,并探究了东北边大学所藏汉籍的书目著录成绩。
琉球(今天本冲绳县)古时属于相对独立的王国,与中国干系亲密,多有册本交换。比年随着《琉球王国华文文献集成》等基本文献的刊布,研讨渐热。张分明(扬州大学)以琉球汉籍《条款官话》为中央,探究了晚清国际政治下,琉球国的政治处境及其“小外洋交”战略,并以英法骚扰那霸港事变为例对此举行了分析。
朝鲜半岛与中国陆上相连,册本之路愈加流通,册本交换也愈加经常。韩国学者琴知雅(北京大学副传授)具体先容了各个汗青时期册本交换的情况,并概述了其专著《韩中历代册本交换史》的基本内容。
西欧各国与中国的册本之路相反源远流长。谢辉(北京他国语大学)讨论了十六至十七世纪前一阶段的汉籍西传欧洲的汗青,重点叙说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海上三强”和耶稣会士西传汉籍的情况,并总结了十六至十七世纪前一阶段汉籍西传的五个特点。颜敏翔(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经过对清代民国时俄罗斯驻京传教团在华文献搜集活动的察看,分享了俄罗斯汉籍保藏的特点、品种以及流转情况。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谢书悦博士以传教士Heinrich Hackmann (1864-1935)的藏书为例,先容了德国图书馆的汉籍保藏情况。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善本与印刷史部主任冯坦风博士研讨了加州早前的华人移民汉字印刷史。他经过对现存华文报纸等文献的研讨发觉,19世纪中终期在加州显现了汉字印刷术,照相平板印刷术在加利福尼亚早前的汉字印刷中占主导位置,受香港武艺的影响,19世纪末开头显现汉字铅印武艺,并动员了这一时间段中文图书出书贩卖业务的昌盛;现存华人印刷品以实用性文献为主,如华人信件、使用手册、学习指南等。
另有一些专书研讨展现了海上册本之路较为深化过细的一面。如邹振环(复旦大学)以《瀛环志略》的文本细读为基本,具体先容了其内容与特点。19世纪中期显现的《瀛环志略》和《海国图志》是第一批面向大海文明的划年代文献,尤其是《瀛环志略》不仅使用了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的华文西书,还富裕参考了郭实猎同等年代新教传教士的西学译著,最值得器重的是他还广泛使用了直接交往的西人的口述材料。《瀛环志略》在天然地域、地区地域、地名学、地志学方面为晚清天下地域研讨创建了一整套标准。内容上,《瀛环志略》以四大洲(亚、欧、非、美)和五大海(大洋、大西洋、印度、北冰、南冰)来区分,注意到天然地域上大陆与大海的区别;在先容各国时,也是首叙一洲概貌,然后依据不同的地域地点将一洲区分为多少地区,各洲之下再分国叙说,这是近代地区地域办法对《瀛环志略》产生的影响。该书展现天下新鲜文明面临的挑唆,提出“古今一大变局”说;发起奋勉图强、泄漏出剧烈的反侵袭旨意;推许西欧民主政制、歌颂华盛顿;倡导坚船利炮僧人武精力;主伸开发中外商业和发起掌控海权;在编纂战略上坚持“以华释外”,使该书和《海国图志》寻常,成为晚清开启中国人熟悉域外天下,了解大海文明的文献。
宁波、天一阁与“海上册本之路”
宁波作为东亚文明之都、海上丝绸之路的紧张出发点都市,是古时东亚册本转达的枢纽,也是近代东方文献进入中国的首站,在古时对外册本转达中起着十分紧张的作用,聚会会议中多位学者对此举行了重点讨论。
常永婉(浙江大学)经过探寻宁波籍文人王治本头脑、平生、作品和日本行迹,指出了现在有关王治本平生研讨的多少成绩,探究了晚清传统文人头脑变化的历程和中日文人交换的情况。
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二十二史考异》等古籍
徐春伟(镇海海防怀念馆)、周晓卉(镇海区图书馆)对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出书的北美长老会传教士祎理哲所著《地球说略》一书对日本近代天下观的影响做了比力全盘的分析,先容了《地球说略》基本内容及其在日本的翻刻情况。
谢蓉蓉(宁波教导学院)以宁波史上的《英话注解》为研讨目标,分析了洋泾浜英语文本中各门类、词项和句子等言语要素所体现的文明特征,体味《英话注解》的洋泾浜英语标音文明特征,展现了洋泾浜英语在中外文明转达、商帮文明的构成和发达以及推进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
贺宇红(宁波图书馆)分析了汗青上以宁波为尽头的浙东运河沿岸造纸业、刊刻业的提高情况、古时各国之间册本的转达与交换、册本的回流,先容了以天一阁为代表的宁波各大藏书楼所藏“和刻本”基本情况,探究了浙东册本之路在对外文明交往的历程中所起到的紧张作用。
天一阁作为亚洲现存最新鲜的藏书楼,保藏了多量外洋汉籍,与“海上册本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接洽。周慧惠(天一阁博物院)察看了天一阁馆藏明刻套印本《东坡教师志林》的传播史,这部宝贵古籍在中国撰写、出书,经过商贸出口到日本,先后经日本学者涩谷碧和德富苏峰保藏,并将此书改装为日本装帧,钤盖印章,题写书签。约莫在二战前后,此书从德富苏峰成篑堂散出,流入美国,入藏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而终极不知因何种缘故,此书又流回中国,游子归乡,终被天一阁收入馆藏,构成了完善的册本环流,留下了很多文明印记。赵旭腾(天一阁博物院)先容了天一阁所藏域外文献、外洋保藏机构所保藏的天一阁册本基本情况,提出宁波天一阁在东亚册本的转达历程中起到了紧张作用,为中外文明交换作出了紧张奉献。
庄立臻(天一阁博物院)发言中指出,宁波有“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之誉,天一阁保藏了多量外洋册本,是海上册本之路的紧张节点。天一阁原藏书中,有纪录日本、朝鲜、越南、柬埔寨、琉球、西洋诸国国情册本二十余种,这些册本厥后成为乾隆时期纂修四库全书的紧张泉源。明清以来,天一阁刻印、保藏的册本也以不同办法流散至日本、美国等国的藏书机构,客观上促进了册本交换和文明转达。在清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明气氛下,多量东方册本进入中国,清末民初的宁波公家藏书家们也保藏了多量东方册本,而这些东方册本终极又由藏书家们捐赠进入天一阁,成为天一阁的紧张保藏,为研讨“海上册本之路”提供了多量的实证材料。
本次研讨会从多个维度探究了“海上册本之路”与宁触及天一阁的干系成绩,为与会学者搭建了一个关于“海上册本之路”研讨的交换平台,推进了以“海上册本之路”为中央的册本史、阅读史、版本学及国际文明交换史等诸多干系范畴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