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画像
?
今天就来说说他,北宋中期的天才通才苏颂大人。
01
苏颂字子容,泉州同安人。
出生于书香门弟,不折不扣的学霸一枚,二十二岁中进士。
这就象他的人生一样,早早就是人尖。
更为难得的是这个学霸不假奇特,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从小公务员开始工作。
欧阳修画像
?
在南京,任欧阳修手下的留守推官(秘书),工作出色,欧阳修很信任,是“你办事,我放心”的典范。
苏颂名声鹊起,被调到京城工作,在国家图书馆,担任过九年的图书较对、勘验、记录等工作。
期间,苏颂无书不读,还给自己做了规定:每天抄书两千字,记录珍本。
苏颂家里的书越积越多,号称“藏书上万卷”。
连皇帝都知道:“爱卿家怎么会有这么多藏书?有些书,国家图书馆好像还没有?”
苏颂还给子孙留下戒律:何以遗后,其在此书。非学何立,非书何习。
苏颂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君子,待人接物,宽厚大气。
宰相富弼赞许:“苏子容有古君子之风”。
熙宁九年(1076),苏杭地区发生灾荒。
宋神宗派人选时,表态:苏颂仁厚,一定能安抚好吴人。
?
02
马牛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酪浆膻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数安逸在幽暇。
这是苏颂出使辽国的一首诗《契丹帐》,描写了契丹人民逐水草而居,游牧打猎的生涯。
苏颂前后两次出使辽国,并多次担任辽国使者访宋的陪伴使。
第一次出使辽国,辽国皇帝就被苏颂的“君子之风”深深折服,总是拉着苏颂一起聊天。
苏颂回国,辽人仍念念不忘,十年之后,苏颂再次访辽,得到辽国的热情欢迎。
宋神宗画像
?
03
时下王安石很受宠,所以有个叫李定的官员,特别拍王安石的马屁。
王安石颁布新法,李定立即上书说:新法非常好,非常利国便民。
王宰相舒坦了,决定跳级提拔李定。
宋神宗命中书省下令执行。
不巧,时下的中书舍人正好是苏颂,他不同意:“这不符合官员的提拔程序。”
硬是诏书封好,退了回去。
前前后后,皇帝的诏书被苏颂、李大临、宋敏求三位中书舍人,退回八次。
并表示:因此事,丢官丢命也要顶住。
最终,神宗皇帝大怒,全部下放。
几位中书舍人,为什么如此不给皇帝面子?
原来,这个李定是个小人。
那时候,母亲去世,要守丧三年。
可李定为了仕途,隐瞒了消息,被查出来又说死的是他养母。
因此,大家都非常鄙视他。
司马光怒斥为“禽兽不如”,苏东坡当面讥笑他“不孝”。
所以苏颂如此坚定地反对小李上位。
水运仪象台
?
04
苏颂晚年官至宰相,但是作为政治家的苏颂,远远不及科学家的苏颂,完全被科学的光芒掩盖了。
苏颂,被誉为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他主持发明的“水运仪象台”被赞为“世界时钟鼻祖”,更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水运仪象台复原品
?
这个仪器高12米,宽7米,分三层。
上层是观察天体的浑仪;
中层是演示天象的浑象;
下层是可以随天体运动报时的“时钟”,到点有木人自动敲钟、击鼓、摇铃。
“水运仪象台”能准确观察星图,天体的运行,并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钟表的锚状擒纵器雏型。
这座伟大的仪器后来“靖康之变”,被金兵运到北方,但是无法正常运行,后又遭雷击,最终在蒙古灭金的时候损毁殆尽。
幸好苏颂留下了一本书《新仪象法要》,这是世界上至今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
水运仪象台复原品
?
二十世纪,醉心于中国古代科学,中国科学家王振泽、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等人正是根据这些图纸,比较准确地复原了水运仪象台的全貌。
之后,美国、台湾等地相继出现了复原模型。
日本的精工表故乡,也成功仿制了“水运仪象台”。
总之,“水运仪象台”震惊了世界。
在这之前许多被认为是欧洲人的发明,都被苏颂大人打翻了。
现在同安搞了个苏颂文化节。
使得这个伟大的人的伟大事迹,渐为世人知晓。
新仪象法要
?
05
苏颂,还有一个压桌的成就在药物学上。
嘉祐年间,他奉诏命校定和编撰医书,不辞辛劳,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全国各地寄来的标本、图片卡片堆积如山。
经过四年的辛勤工作,《嘉祐本草》21卷问世,对我国历史上医药学、生物学、矿物学、冶金技术等诸多门类的科学贡献巨大。
这位大牛是个天才,也是个通才,非常人所能及。
诗词并非他的强项,但只在《苏魏公文集》中的诗就587首,碾压好多好多所谓诗人亦!
水运仪象台复原品
?
06
中国古代历史上,记录的大都是王侯将相,对于科学技术,很多以“奇技淫巧”几个字一略而过。
想流传下来,甚是不易。
苏颂,是幸运的那一个。
当然,这也离不开他政坛的身份,加上科学成就,才能够在宋史中站一席之地。
后人才得以千年之后,看到前人智慧的结晶。
遗憾的是,古人对百工是多么的鄙视!
从宋人及以后刻意隐瞒水运仪象台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表面理由是:
水运仪象台落成后34年,北宋灭亡,南宋末代皇帝也是跳水而亡,宋是火德,水运仪是水,水灭火,所以他们选择要烧掉此书。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等人认为水运仪象台“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自己不发展,可别人会发展啊。
所以,我们现在更要记住老祖宗的光荣和智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