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人生启示(冰释傲慢与偏见,有情人终成眷属—奥斯汀《傲慢与偏见》阅读随感)

爱情,在西方文学中,似乎总是浪漫的。但是,“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无疑给浪漫的爱情,增添了一些不确定因素。这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带给我们的感受。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流传至今已二百多年,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

本内特夫妇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待嫁闺中的女儿。按照英国当时的法律,他们的家产须由远房的内侄柯林斯继承。因此,把五个女儿嫁给有钱人家,成了本内特太太的最大心愿。

《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互相之间的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四起爱恋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魏肯、夏洛蒂与柯林斯。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简和莉迪亚是本内特家五个女儿中的三姐妹,而夏洛蒂则是她们的邻居,也是伊丽莎白的朋友。

男主人公达西与宾利是好友,且与魏肯一起长大,而柯林斯则是本内特家族远房的亲戚。

宾利是一位未婚的富家子弟。“具有绅士风度,而且满面春风,平易近人,毫不装腔作势。”因租赁了本内特家附近的内瑟菲尔德庄园,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人物和谈论话题。

在一次家庭舞会上,宾利的朋友达西也应邀出席。和宾利的礼貌、和蔼相比,达西却显得傲慢、无礼,并高傲地拒绝了伊丽莎白的跳舞邀请。

不久,宾利就与美丽贤淑的大小姐简相爱了。达西虽对聪明直率的二小姐伊丽莎白颇有好感,却因在上次舞会的高傲和不礼貌,让伊丽莎白对他心存偏见。而此时品行不端的魏肯趁机告诉伊丽莎白,他是达西庄园已故总管的儿子,与达西一起长大。达西的父亲生前曾许诺给他的教职,被达西无端地剥夺了。而达西以本内特太太的愚笨浅薄和其他原因,极力劝说缺乏主见的宾利,让他终止与简的关系。

魏肯对达西的诋毁,达西对宾利的劝说,以及达西的傲慢清高,让伊丽莎白一直心存排斥,进一步加深了对达西的偏见。

柯林斯心安理得地继承了本内特的家产后,决定从他家五个漂亮的女儿中选择一位“妻子”。他先是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紧接着就转向伊丽莎白的邻居和好友夏洛蒂。没想到他的表白,竟得到急于找到“归宿”的夏洛蒂的一口应允。

柯林斯和夏洛蒂新婚后,邀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做客,不期遇见前来探望其四妹凯瑟琳的达西。此时的伊丽莎白,因先前魏肯的挑唆,更因宾利和她姐姐简的爱情遭到破坏,对达西的偏见和误解,因难以消除而耿耿于怀。无奈之下,达西在临走时,只好给伊丽莎白留下一封长信,对他以前的所思所为一一做出解释申辩。

这封信不仅是向伊丽莎白表达温柔爱意的体现,也是达西放下自己高傲性情的体现,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气认识,开始有所改变。

后来,伊丽莎白随舅父舅妈出游时,途径达西庄园彭百里时,以为达西不在,就进了庄园参观。不料此时达西突然归来,两个人在尴尬中再次见面。因达西写信的申辩解释消除了一些误会,也因为这次达西没有了以往的傲慢,并彬彬有礼地热情接待了他们,而使伊丽莎白逐渐消除对达西的误解和偏见。

此时,伊丽莎白突然接到家书,得知魏肯带着妹妹莉迪亚私奔,就匆忙赶回家里。达西到处暗访两个人的行踪,出资促成了他们的婚事,并安排好他们的生活,为本内特家族保全了颜面和尊严。

此事让伊丽莎白深受感动,从此与达西尽释前嫌。宾利和简重修旧好,伊丽莎白和达西两个有情人,以真诚的爱与沟通,跨越了傲慢和偏见的鸿沟,几经波折终成眷属。

小说的结局无疑是圆满的。本内特太太因嫁出的三个女儿都获得了幸福而感到“心情愉快”;本内特先生对二女儿伊丽莎白情有独钟,因思念特别想在“别人意想不到的时候”去看她。大女儿简和宾利感情真挚,婚后按照简的愿望,搬到距离伊丽莎白不到三十英里处居住,“给她们又增添了一个幸福的源泉”;二女儿伊丽莎白和达西,“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并为“成全他们共谐连理”的友人常怀“感激之情”;小女儿莉迪亚和魏肯也非常幸福,在达西和伊丽莎白结婚时,她给伊丽莎白的信中说:“如果你爱达西,能有我爱我亲爱的魏肯的一半,那么你就一定非常幸福了”;还有两个女儿虽然没有嫁出去,也是各得其所,每天游走于几个姐妹之间,过着安稳祥和的生活;无意之间,还解了一个邻家大龄女夏洛蒂的燃眉之急,意外嫁给了本内特家族远房的内侄柯林斯。

读了《傲慢与偏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小说所涉及的人物,只是一个小镇上的三四户人家,和小说作者简·奥斯丁本人的生活和社交圈一样;小说以女人为主要角色,也同简·奥斯丁本人以及亲友中的中产阶级淑女一样;还有当时必不可少的教区和牧师等,更与简·奥斯丁的家庭出身一样。所有这些构成了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基本故事情节。

存在决定意识,我们有理由认为,《傲慢与偏见》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简·奥斯丁的身边,甚至就是她亲身的一些经历,只是她把经历的真实生活的升华了而已。

简·奥斯丁本是个牧师的女儿,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自幼和父母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住在父亲任牧师的教区内,过着祥和、小康、自给自足的乡居生活。简·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二十左右岁开始写作,于1813年发表了《傲慢与偏见》。由于她喜欢阅读流行小说,形成了她创作小说的讽刺基调。又由于她生活圈子过于狭小,导致她的作品往往被限制在乡村儿女爱恋结婚和日常生活的琐事之中。但是,她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人生百态,浅显而不浅薄,流畅而不流俗。通过幽默的语言,揭示出愚蠢、自私、势力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人性弱点。

傲慢与偏见,大概就是最常见的人性弱点。它既是达西和伊丽莎白爱情表达的障碍,也是现实生活人们交往的障碍。《傲慢与偏见》小说中,作者对这种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与批判。而对“人性的最透彻的了解”和叙述,正是这部小说的本质特征。

简·奥斯丁终身未嫁,只活到四十二岁。她把自己的作品视为“恋人”,反复修改,珍视无比。她不仅善于塑造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善于把塑造的重点,不是放在人物的外表,而是放在人物的内心,给人以活着的灵魂,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简·奥斯丁小说中的形象,个性鲜明,少有雷同,《傲慢与偏见》尤显突出。从伊丽莎白到达西,再到众多陪衬人物,都独具特色。她们既具时代特征,又因所体现的人性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中,伊丽莎白更是早已成为英国小说画廊中,被公认的一位不可取代的女性形象。她那秀外慧中的素质,充满理性的爱情观念和现实选择,以及获得的圆满归宿,都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情观念和人生理想。尤其是伊丽莎白那种独立不羁、蔑视权贵、敢作敢为的表现,使她成为当时女性追求人格独立和婚恋自由的象征。

小说虽然对十八世纪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涉猎不多,但是,男主人公的傲慢和女主人公的偏见,都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摒弃傲慢和偏见,最终结为佳偶,本身就说明了平民资产阶级地位的提升,也是对当时正在兴起的法国大革命追求平等、自由的一个婉曲回应。

《傲慢与偏见》告诉我们,冰释傲慢与偏见,需要冲破阶级和门第观念的束缚,为爱沟通和改变,就可以跨越现实的羁绊,融化为浪漫的爱情。达西和丽莎白之所以能冰释前嫌,就在于他们用爱进行沟通,从平等的视角,理解和包容对方,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从而改变自己。真正为爱而沟通和改变,就可以超越不同阶级的对立,消除各种傲慢和偏见,有情人才能终成眷属。

《傲慢与偏见》还告诉我们,用爱进行沟通和改变,不能给自己设限,总是觉得是别人错,而不是自己的错。要改变这种设限的思维,做到内在宽和,宽和而不过头;外在迁就,迁就而不过分。行就而心和,顺应而化之,一切傲慢与偏见,都会迎刃化解。

尤其是在误解深不可解时,更不能一味地责备和讲道理。特别是在亲密关系里,责备和讲道理通常是没用的,因为那个时候,别人不需要你的责备和道理,越是责备和讲道理,就越会加深傲慢与偏见,只需要你用同理心去化解彼此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不能站在道德的高度进行说教,因为这时的所有说教,对方都会觉得是被你用道德绑架了,他(她)变成了一个失去道德的人,这样根本无助于傲慢与偏见的化解和消除。

我倒觉得,中国道学传递的智慧,不失为化解和消除傲慢与偏见的一个好方法。道学智慧认为,外在可以如水随形,内心却可以如如不动。水是无形的,把自己的道理融入水中,以同理心去诠释自己的意志,这样别人才会易于接受。

如此说来,如水一样的道家智慧,可能是冰释傲慢与偏见的一剂良方。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堆放拼音(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生字组词,太实用了,提高语文成绩)
下一篇:碉堡是什么意思啊(知识点+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8 冀中的地道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