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是哪个省的简称(安徽的简称为何不是“徽”,而是“皖”?)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安徽的简称为何不是“徽”,而是“皖”?

前言:简称,即简明扼要之称呼,合适的简称不仅能让信息传递更为便捷,还能达到望文生义的效果,提升事物的内涵。举个例子来说,河南省简称“豫”,单从一个“豫”,便能让人联想到古九州之豫州,豫州进一步延伸出的是华夏之中,文明昌盛之地。

既然简称如此重要,安徽的简称为何选择“皖”,而不选择“徽”?要知道由“徽”而来的“徽商”、“徽菜”等可都是享誉天下的徽文化之代表,并且相对于“徽”,“皖”让很多人感觉比较陌生。

安徽省行政区划图

一、“皖”的由来

1、由图腾而来的皖国

传说黄帝为了团结东夷诸部族,将自己的长子少昊(又名少暤)派到东夷最大部族—凤鸿氏历练。少昊成年后娶凤鸿氏之女为妻,借着这个身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凤鸿氏首领,后面通过结盟和战争等手段一跃成为整个东夷的首领。值得一提的是,东夷诸部族因高度崇拜鸟和太阳,其各部族均习惯以鸟和太阳为图腾和族名,比如青鸟氏和玄鸟氏等。

相传尧帝在担任华夏共主期间,聘东夷首领皋陶(少昊后裔)为士官,执掌刑罚,此后皋陶历仕尧、舜和禹三朝。皋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华夏文明的发展立下了不世之功,他创立的“五刑”制度为后世法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因他功绩卓著,大禹力主让他当自己的继承人。可惜他没有彭祖那样长的寿命,还没等到继位就去世了,被葬于六地(今安徽六安一带)。

春秋初期部分诸侯国

大禹为了褒扬皋陶之功,将英、六等地赐封给其后裔。随着皋陶后裔的不断繁衍,开枝散叶出来的部族和城邦国越来越多,比如分布在淮河流域的英国(今安徽金寨)、群舒国(今安徽庐江地区)、六国(今安徽六安)和皖国(今安徽安庆),其中关于皖国之“皖”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其一,“皖”原为“晥”,左边的“日”代表太阳,右边宝盖头底下的“元”代表第一,合起来是为第一缕阳光。其二,“皖”字左边的“白”代表每天的白昼时间,而右边的“完”则代表完美、美好,合在一起是为美好的白天。将这两种说法结合东夷部族的太阳崇拜来看,建立皖国的部族很可能原本以清晨的太阳光为图腾,后以图腾为国名,与之相似的有以扬子鳄为图腾的鄂国。

皖国所在方位图

2、皖国虽亡,名尤存

春秋时期,鉴于皖国一向与周王室亲善,且其实力在线,对一些大的诸侯国有一定的制衡作用,便将皖国首领皖公(原名已不可考,只知他因善待百姓而被后人尊称为皖公)从大夫升为伯爵,等于说皖国成为了伯爵国。这在当时各诸侯国中来说是比较珍贵的,要知道秦国直到秦穆公立下护卫平王东迁之功方才从大夫升为伯爵,还有那个曾经“问鼎中原”的楚国只是个子爵国。

随着周天子的威望不断下降,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其中最贪吃的当属楚国。据相关史料所载,春秋时期的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多个,而楚国以一国之力吞并了四十五个,仅楚庄王一人就灭了三十余个,其中便有皖国。不过楚国当时的政策是搞羁糜形式的分封,灭国不亡国,只是让皖国成为自己的附庸国

皖江地区成为了吴楚两国的盘中餐

春秋后期,位于楚国东边的吴国崛起,吴国一方面西征楚国,一度攻下郢都,一方面北渡长江,经略淮河流域,以此与晋国争霸。皖国碍于吴国势大便弃楚投吴,可惜吴国的强大并不持久。等到了战国时期,楚国再次雄起,势力继续向淮河流域延申。楚国为了避免皖国再来一次叛变,于是也不搞附庸国了,直接将皖国变成了皖邑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以原皖邑为皖县。一直到东晋时期,皖县才被并入了舒县,后来刘裕又在皖县故地设怀宁县。不管是皖县,还是怀宁县,在这段时期内常常被设为郡级行政区的治所,也就是说皖县之地上期被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南宋时期,将唐朝的舒州(今安庆)升为安庆府,治所依然设在怀宁。因安庆由皖县而来,世人多称安庆为皖城,流经安庆段的长江为皖江。

庐江郡之皖县

二、皖江文化在安徽的优势

1、开放包容

清朝入关后,顺治皇帝将明朝的南直隶改为江南布政使司,后鉴于江南实力过大,恐不利统治,便拆分为江南左、右两个布政使司。康熙年间,朝廷为了进一步淡化原江南的一体化意识,取江南左布政使司辖区内安庆府徽州府两地名的首字为名,是为安徽布政使司。乾隆年间,朝廷为了进一步增加对原江南之地的统治力,将安徽布政使司衙门从江宁迁往安庆。由此奠定了今日之安徽的行政区划。

安徽北抵淮河、南跨长江,从地理上可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淮河、安庆和徽州。这三个地区因地理差异明显,发展出了三种不同的文化,分别是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其中淮河文化地处淮河平原,其地是为庄子故乡和老子的主要活动区域,受道家文化影响较大,同时,因其地毗邻齐鲁大地,深受齐鲁儒家文化的影响。两相结合之下,淮河文化整体偏中庸、保守。

由江南分出的安徽布政使司

徽州文化是以徽州为中心、以徽学为代表的皖南文化。因皖南多山,受古代战乱的影响较小,民风较为敦厚、朴实,其“山文化”的属性较为浓郁。因朱熹是徽州人,可将徽州视为理学的发源地。徽州文化受理学思想影响较大,民多崇理重信。同时,皖南毗邻浙江地区,受浙东文化影响较大,注重尚利务实。两相结合之下,徽州文化虽说有包容性,可又被伦理纲常所束缚。

皖江文化是以安庆、桐城为中心,以桐城学派为代表的皖江流域文化。因其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各大文化圈均有交集,其北面是齐鲁文化、西面是湘楚文化、东南是吴越文化,称得上是天下比较罕见的文化交集区,富有很强的“水文化”属性。俗话说,水利万物而不争。皖江文化因此是安徽三大文化中最富有包容性的文化。

安庆地图

2、兴学重智

淮河、皖江和徽州三大安徽文化圈正是因为在包容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待学问知识的态度上也有明显的不同。淮河文化讲究一个“为道日损”,做学问是点滴积累知识,修道则是要不断减少自己对知识的主观理解。另外,淮河流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多有尚武之风。由此,淮河文化有“重德轻智”的习惯,孕育出了很多英雄豪杰,比如刘邦、曹操和朱元璋等人。

徽州地区和浙东地区有点相像,都是山多地少,民不得不外出经商。经商之行为和理学之思想交杂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种儒商所具有的“好学明理”之风。好学是喜欢读书,明理是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因为好学,所以徽商在商场商更有竞争力,因为经商带来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好学就有了保障,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徽州地形图

皖江地区坐拥长江之水运大动脉,其民较为富庶,他们既不用承受淮河平原的水患,又不用担心因地少粮少而需离乡经商。于是,他们有了一个比较安定和谐的环境来耕读传家,他们致力于通过读书进入仕途,光耀门楣,如果仕途不顺,他们退而求其次,选择教书。其地文教之盛,堪称安徽第一。据相关史料统计,清朝时期安徽的13个州府共有1182名进士,其中安庆府占了286名,居第一。

皖江地区的这种“兴学重智”之风比徽州地区的“好学明理”之风更能够开风气之先河。就拿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来说,当时唐朝各种社会问题都比较突出,很多有识之士希望变法改革,重振国力,皖江人张籍适时提出恢复古代采诗制度的主张,通过《诗经》式的讽喻时事来补察时政。此外,安庆的求是学堂是安徽最早的新式学校,皖江的芜湖等地是安徽最早的对外窗口。

皖江文化之桐城派代表人物

结语

如果从“皖”字来说,其源于先秦时期的皖国,甚至可以追溯到东夷部族的图腾信仰,能映照华夏文化的历史传承。如果从皖江文化来说,其文化包容性比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更强,其文教开明之风也更盛。正因这种包容和开明,皖江文化方能在很多方面辐射到全国,比如影响了明清文坛两百年之久的桐城学派等。

皖江文化的核心在安庆,安庆又被称为皖城,皖江人也习惯称自己为皖人,比如清朝著名文人朱书曾以“皖人则亦惟元以后至今为盛”。由此来说,“皖”相较于“徽”,“皖”的代表性更强,比“徽”更适合作为安徽简称。

参考文献:

《史记》

《山海经》

《安徽地理》

《安徽历史》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tvb古装电视剧(8部TVB经典古装神话剧:陈浩民一人占4部,蓝洁瑛也有一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