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虾(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_刘庆明等

虾类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我国养殖的海水虾类主要包括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淡水虾类主要包括青虾、罗氏沼虾、克氏原螯虾、红螯螯虾等 。 目前,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分别是我国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主导品种。 近年来,虾类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养殖效益逐年下降,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严重影响产业的持续发展 ,尤其是华南传统凡纳滨对虾养殖区,养殖状况逐年严峻,国内凡纳滨对虾养殖也逐步向北、向内陆转移。 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对凡纳滨对虾的病害控制效果明显 。

1 生活习性及养殖现状

1.1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又名马来西亚大虾,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虾类之一。 原产于南亚、东南亚以及大洋洲北部及西太平洋岛屿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淡水或咸淡水水域 。 罗氏沼虾为大型底层虾类,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栖息习性有所不同。幼体发育阶段必须生活在具有一定盐度的咸淡水中,喜浮游集群生活。 仔虾及成虾则生活在淡水或半咸水中,营底栖生活。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其幼虾阶段主要以水生昆虫幼体、蠕虫及有机碎屑等为食。 其成虾阶段食性较杂,可摄食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等。 罗氏沼虾白天活动少,呈隐蔽状态,夜间活动频繁,觅食、产卵等活动多在夜间进行。 罗氏沼虾仔虾适宜生长温度为 20~33 ℃ ,成虾适宜生长温度为 18~35 ℃ 。

罗氏沼虾作为外来物种,自 1976 年引入我国已经有 40 多年历史。 随着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的改进和池塘养殖技术的发展,其养殖面积和产量逐年提升,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罗氏沼虾主养区。 据统计, 2020 年全国罗氏沼虾养殖总产量约 16.19 万 t ,其中,江苏、广东、浙江三省产量约 15.14 万 t ,占全国罗氏沼虾养殖总产量的 93.51% 。 2020 年海南罗氏沼虾养殖总产量为 0.07 万 t ,其养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2 凡纳滨对虾

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 ),俗称白肢虾、白对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原产于中南美太平洋东岸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主要分布于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海区 。 凡纳滨对虾为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 ,具有生命力强、适应能力广、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养殖产量高、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适合在海南等地开展高密度、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良养殖品种之一。

凡纳滨对虾自 1998 年引入我国内地后,其育苗和养殖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凡纳滨对虾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品种。 据统计, 2020 年全国凡纳滨对虾养殖总产量约 186.29 万 t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约 119.77 万 t ,淡水养殖产量约 66.52 万 t 。2020 年海南凡纳滨对虾养殖产量为 9.34 万 t 。 然而,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存在虾病频发、蓝藻难处理和养殖排塘率高等问题。

罗氏沼虾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抗病能力强等特点,但其生长速度慢、产量低,而凡纳滨对虾则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特点,但抗应激能力差,容易发病且难以控制。 利用二者既具有生物学相似习性又有生物学互补习性的特性,采取适宜的搭配比例混养,可起到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作用。 在养殖池塘中原位引入水生植物和微生态制剂,可有效促进养殖池塘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改善养殖水环境。 良好的水环境不仅能有效应对虾类病害和蓝藻的暴发,还能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品质提升。因此,池塘生态混养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养殖技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 混养技术

2.1 池塘条件

在海南瑞峰实业有限公司龙马养殖基地进行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试验。 该基地位于文昌市翁田镇龙马乡龙虎山水库旁,光照充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源,其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T 5361 —2016 )的要求,其水质条件符合《无公害食品 /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51 — 2001 )和《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 — 1989 )规定。池塘 2 口,总面积 0.63 hm 2 ,水深约 1.8 m 。 池塘呈长方形,泥沙底,进排水方便,养殖池塘及周边配套沉淀蓄水池、增氧机、水泵等养殖设施、设备,每口池塘按 15.0 kW/hm 2 标准配套增氧设备。

2.2 养殖前的准备

2.2.1 清塘消毒。 上一轮收虾后立即开展清淤整池、清塘消毒等工作,清淤整池工作流程为排水、修塘、清淤、曝晒等。 清塘消毒方法为“氧化钙干塘全池泼洒 + 漂白粉化浆低水位全池泼洒”。 干塘全池泼洒氧化钙 1 200 kg/hm 2 ,间隔 7 d 后,池塘进水至 0.1~0.2 m水深,进水时进水口套上网目孔径为 0.25~0.18 mm( 60~80 目)的袖筒状网袋过滤水体,全池泼洒化浆漂白粉(有效氯 ≥28% ) 180 kg/hm 2 ,间隔 5 d 后,池塘再次进水至 1.0~1.2 m 水深。 综合罗氏沼虾和凡纳滨对虾生物学特征,用粗海盐或海水等材料将养殖水体盐度调节至 2‰ 左右,全池泼洒 20 mg/L 化浆漂白粉对池塘水体进行消毒,间隔 5 d ,用化浆氧化钙将池塘水体酸碱度调节至 8.0 左右待用。

2.2.2 种草培水。 海南处于热带地区,夏季高温时间长,许多水草不适应海南热带气候条件。 经多次筛选,选用轮叶黑藻和水花生等水草。 在池塘内栽种不同种类水草,确保不同种水草间优势互补,在池塘周边及浅水区移植水花生、空心菜,在池塘四周次中区域采取切茎分段扦插法移植轮叶黑藻,在池塘中间地带试制生态浮床等,在生态浮床上种植水花生或水葫芦草团。一般来说,全池水草覆盖率 30% 左右为宜,水草移植培养 7 d 后即可稳定。 与此同时,向池塘中施基肥,培育养殖用水。 使用的基肥主要有水产用有机复合肥、生物肥水素、育藻素等生物有机培藻类制剂。 施肥后间隔 2 d ,根据水体颜色再追肥 1 次,经过 7 d 左右的培水,待水体呈现绿色、草绿色、黄绿色或黄褐色,且透明度控制在 40 cm 左右时,即可开始投放虾苗入塘,虾苗立即可获得丰富的浮游生物饵料。

2.3 苗种放养

2.3.1 苗种的选择与检疫。 选购虾苗质量好坏是养殖成功与否关键的一环,优质虾苗具有规格整齐、体色正常、体表光洁、附肢完整、体格健壮、肌肉饱满、健康活泼、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逆水性好、无特定病原等特点。 使用的凡纳滨对虾虾苗是提前经深度淡化的虾苗,选购于海南德益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其适应盐度为 2‰ 左右,规格为 0.8~1.0 cm 。 罗氏沼虾虾苗选购于扬州市嘉丰罗氏沼虾良种繁殖有限公司,规格为 0.8~1.0 cm 。 在虾苗选购前对同批次虾苗开展了抽样、检疫工作。 抽样工作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检疫工作在海南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检疫对象为白斑症合征、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等,结果显示,该批次虾苗所有疫病均未检出。

2.3.2 苗种的运输与放养。 虾苗运输前,用双层塑料袋(规格 0.7 m×0.3 m×0.4 cm )装降温水( 25 ℃ 以下)1/4~1/3 ,虾苗入袋后充入氧气,将袋口扎牢,放入密封泡沫箱内,泡沫箱内可加冰降温再运输,运输密度3 000~5 000 尾 / 袋,运输途中应严防漏气漏水,防晒防雨等。虾苗投放选择在晴天的清晨或者傍晚进行,避免阳光直射。 将虾苗袋轻轻投放于养殖池塘中进行泡袋适应性驯化,再将池塘少量养殖水缓缓加入运苗袋中,以免温差大于 2 ℃ ,导致幼苗产生应激反应。 投苗顺序为先投放凡纳滨对虾虾苗,养殖 5 d 后,待凡纳滨对虾虾苗逐渐适应池塘养殖环境后,再投放罗氏沼虾虾苗,这样罗氏沼虾虾苗就不会对淡化的凡纳滨对虾虾苗构成威胁。虾苗投放后,由于其栖息环境的巨大变化,加之长途运输等原因可能导致虾苗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引起其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受外界致病菌侵袭。 为让虾苗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虾苗下塘后,全池泼洒维生素 C 、解毒应激灵等生态制剂进行抗应激处理,另外,每天中午开增氧机为虾苗供氧,时间控制在 2 h 左右。 凡纳滨对虾放养密度为 60 万尾 /hm 2 ,罗氏沼虾放养密度为 90 万尾 /hm 2 。

3 日常管理

3.1 饲料投喂

在放养虾苗前 7 d 开始培水,池塘内经培育的优质天然饵料可供刚投放虾苗摄食。虾苗投放后第 2 天,配合投喂凡纳滨对虾开口饵料虾片,辅助投喂丰年虫、石斑鱼料等。 待虾苗生长规格达 2 cm 左右时,开始投喂 0 号虾料。 选用海南恒兴饲料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专用配合饲料,投喂虾料的规格随着虾的生长从开口料虾片、 0 号料逐渐向 1 号、 2 号和 3 号料过渡。 放养苗种 30 d 内,全池均匀撒料投喂。 放养苗种 30 d 后,主要由增氧机形成的无污物环流带均匀撒料投喂。 投料次数从刚开始的 2 次 / 日逐渐增加到中后期 4 次 / 日。 投饵过程做到“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量、定质。 养殖中前期每日定时投喂 2~3 次,养殖中后期每日定时投喂 3~4 次。 饲料投放点应固定,不要随便变动。 养殖中前期每日投喂量约占其体质量的 4%~8% ,养殖中后期每日投喂量约占其体质量的 2%~4% ,早晨、下午两餐多投,中、晚两餐少投,但也要根据天气状况、水质条件和虾的状态等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 选择质量较好、营养丰富的饲料投喂,注意保存,防止发霉、变质。

3.2 水质调控

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养殖中后期,由于长期投喂配合饵料及其他投入品,养殖水体中残留了大量残饵、粪便及生物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抑制因子,水质状况堪忧。 为了改善养殖环境,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模式加强了养殖中后期的水质管理。 一是利用氧化性底改药物降低池塘中下层及底质的氧债,提高池塘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 适时开启增氧设备,增加池塘中溶解氧含量。 应根据静水池塘溶氧量的昼夜变化规律开启增氧设备,严格遵守“三开、两不开”原则,“三开”是指晴天中午开增氧设备、阴天次日清晨开增氧设备、连绵阴雨半夜开增氧设备,“两不开”即指傍晚不开增氧设备、阴雨天中午不开增氧设备。 二是利用微生态制剂等分解池塘中残存的有机物。 每 7~10 d 使用 1 次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池塘水生态系统平衡。 在施用微生态制剂时,做到光合细菌、 EM 菌、芽孢杆菌等轮流施用。 三是根据养殖水体实际需要适时适量补充绿藻、 硅藻营养液,适时适量补充氨基酸、多维及保肝护肝免疫增强剂等。四是在养殖池塘中引入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可降低养殖池塘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降低水体肥度,加快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改善养殖池塘水环境。 五是利用氧化钙、碘制剂等消毒剂,杀灭养殖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同时调节水体酸碱度。 每 15~20 d 使用1 次消毒剂调节水质。 由于消毒剂对养殖池塘内各类微生物均具有较大杀伤力,因而消毒剂和微生态制剂要交错使用,一般消毒 2~3 d 后要及时补充微生态制剂等,以稳定水质。 六是养殖全程避免大体积换水,保持养殖水环境相对稳定。 采取只加水不换水的半封闭式管理模式,以补充渗漏和蒸发。 前期不换水,随着温度升高,逐步加注达到最高水位。 一般情况下,每 15~20 d 要加淡水 1 次,每次加水量为养殖池塘总水量的 5%~10% 。

3.3 巡塘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随时掌握池塘的进排水口、水位、水质、池底颜色和虾的摄食量、生长、活动状况等变化情况,发现情况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妥善处理。 根据天气、水质等情况适当加水。 要经常对池塘水体溶解氧、温度、 pH 值、氨氮、亚硝酸盐等进行检测,对异常的情况及时分析、研究、处理。 应关注池塘中微生物、藻类和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 养殖前期,控制好池水深度,待藻类长到一定程度时再提高水位。 肥水时不宜使用未发酵或不溶于水的肥料,以防止水生昆虫和浮游动物繁殖过快,破坏水质。养殖中后期,要对藻类和水生植物生长速度进行控制,防止其繁殖过快,影响虾的生长。

4 病害防控

池塘养虾病害防控工作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池塘养虾常见的疾病有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弧菌病、滴虫病、烂鳃病、生长缓慢综合征等,要加强对混养虾的病害防控与管理工作。

4.1 生物防控

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模式中,罗氏沼虾虽然生长慢,但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而凡纳滨对虾生长快,但容易发病,且难以控制。 可利用罗氏沼虾能吃掉生病、病死和体弱的凡纳滨对虾,而自身不受感染这个生物学特性,减少病原的传播,进行生物防控。

4.2 检疫、消毒

优选种苗,检疫虾苗。对池塘清淤、消毒。通过定期消毒养殖水体、施用速效生物底改素等措施预防病害的发生。

4.3 免疫防控

投喂符合质量标准的饲料,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复方中成药、复合维生素、大蒜素及多糖类免疫增强剂等,增强虾的体质和自身免疫力。

4.4 微生物防控

定期轮换施用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及EM 菌等微生态制剂,营造良好的水环境。养殖前期,培藻培水,养殖后期,控藻控水,营造良好水环境。

4.5 水生植物防控

池塘中种植的水生植物能将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物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加快池塘物质循环,从而达到净化养殖水体的目的。

4.6 药物防治

用药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1 — 2002 )规定。 若发生病害,要及时诊断,从正规渔药店购买通过 GMP 认证企业的药物,正确使用,对症下药。 不购买、不使用国家禁用的渔药。

4.7 增氧防控

池塘配备有增氧设备,科学增氧、防止倒藻。 换水不宜大排大灌,保持水体相对稳定。 如确实需加大水量,应及时加强水处理,缓解虾应激。

4.8 加强管理

每天早、中、晚巡塘,查看池塘水位、水质、增氧设备运行、虾的摄食及活动情况等,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应对。 加强对储存饲料的检查,防止饲料出现发霉、变质等问题。

5 收获

当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混养达 100~120 d 时,根据凡纳滨对虾的规格和市场价格等因素确定收获时间。 于 2019 年 1 月按照“捕大留小”的原则用地笼网将商品规格凡纳滨对虾捕捞上市。 当继续养殖达到 180~200 d 时,根据罗氏沼虾规格和市场价格等因素确定收获时间。 于 2019 年 3 月收获罗氏沼虾和剩余凡纳滨对虾,采用全池放水低水位收获的方式将商品规格罗氏沼虾和凡纳滨对虾捕捞上市。

两口池塘共收获商品虾 2 642.5 kg ,其中,罗氏沼虾1 580.2 kg 、凡纳滨对虾 1 062.3 kg 。 罗氏沼虾平均规格 90 只 /kg ,平均产量 2 521.6 kg/hm 2 ;凡纳滨对虾平均规格 104 只 /kg ,平均产量 1 695.2kg/hm 2 。

6 建议

目前,凡纳滨对虾池塘套养罗氏沼虾的混养模式各地已有报道 ,该模式在降低养殖发病率、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增加养殖效益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成效,但与我国养殖发达地区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距。

6.1 加强科技支撑,培育抗病性好、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的良种

通过 1 年多的混养试验,发现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是苗种质量。 我国罗氏沼虾养殖已有 40 余年历史,而凡纳滨对虾养殖也有 20 多年,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种质资源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 建议加强科技支撑,培育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无携带特定病原( SPF )的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虾苗。从产业源头出发,建立无携带特定病原种虾群体,采用SPF 育种技术,选育出在抗病害、抗逆性、生长速度及单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的良种。

6.2 加强苗种检验检疫、中间培育工作,优化苗种淡化技术

混养试验中存在购买淡化虾苗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导致部分虾苗下塘后易生病。 因此,建议采购虾苗时要更加关注虾苗企业生物安保水平和负责任程度,不仅要从种苗外观形态、活力等方面观察种苗,更应该利用多种病原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或实验室手段进行种苗疫病检测。 建议加强苗种中间培育的同时,优化苗种淡化技术。 苗种淡化降盐速度不宜过急,单次降盐并应稳定 24 h 后再进行下次降盐。苗种淡化降盐幅度不宜过大,单次降盐幅度不超过 2‰ 为宜。

6.3 加强生态调控,优化养殖环境

在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模式中,建议加强水质的生态调控,为养殖虾类生长发育提供一个较适宜的环境。 其一,全程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养殖环境,通过投入有益微生物菌群改良水质和底质,保持养殖环境相对稳定,减少环境变化过大或使用药品所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虾体免疫力。 其二,在池塘中种植不同品种、优势互补的水草,如轮叶黑藻、水花生等,以达到增加水体溶氧及透明度,去除水体富营养盐、悬浮颗粒及重金属等,减少水体污染的目的,为虾类的栖息、遮阴与蜕壳提供安全理想场所。

6.4 完善养殖技术,加强养殖管理

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规模并不大,养殖与管理技术尚不完善,虾的成活率不高。 可能是养殖密度较高,环境胁迫压力增大,进而引起池塘生态系统失衡所致。 建议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总密度控制在 75.0 万尾 /hm 2 左右,混养比例控制在 1.0∶1.0~1.5 为宜。 在该混养模式中,建议 2 种虾的苗种规格差异不宜较大,同时,投苗时间间隔也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导致因规格差异过大而引起的种间蚕食。 罗氏沼虾的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比凡纳滨对虾要差。 因此,需要适当延长虾的摄食时间。 当气候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要注意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多糖类免疫增强剂等, 增强虾体抗应激能力。 另外,建议养殖全程要时刻注意钙、镁等微量元素补充,以满足养殖虾的生长发育需求。

请关注,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个人主页可以查看我的更多作品,今日头条会对关注者推送我的更新。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蒙古服饰(蒙古服饰名称)
下一篇:八百里秦川指哪里(八百里秦川指哪里有咸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