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go百科网2023-01-09 06:01:19心理情感 浏览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现在,这名扬四海的「四大名琴」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消失。
“号钟”传说是周代的名琴,居古代四大名琴之首,号钟琴音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传说俞伯牙也曾弹奏过此琴,但直到“号钟”遇到齐桓公,才真正显示出它的威力与神奇,才真正成为历史名琴。齐桓公用号钟,也曾号令军队,军队凛凛生威、势如破竹;齐桓公用号钟也曾感舒胸怀,琴音声声无奈、凄切悲凉。可以说如果没有齐桓公,只怕号钟早已埋没,难见天日。那么齐桓公是何许人也?齐桓公是姜尚的第十二代孙,姜尚即渭水垂钓的姜子牙。齐桓公是齐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的弟弟,其母为卫国人,春秋五霸之首,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可惜已不是姜尚之后,这是后话。相传齐桓公一次巡行,路过一村庄,突然听到一阵琴音,五音不齐,齐桓公听得难受,又有喧哗鼓噪之声,便下车寻来。这时看见一群孩子围着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男孩用身子紧护一琴,挡着如雨点般砸来的拳脚。桓公立即呵止,救下小孩。原来是孩子抱琴沿村乞讨,不料演奏难听,被当作骗子遭群殴,可这孩子虽然被打,还舍命护琴。齐桓公是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喜好操琴,顿生怜惜。将孩子带回宫中,再看孩子手中琴,惊讶万分,他收藏了许多名琴,还没有一把比得上此琴。再问小孩,才知琴是其父亲遗留的,当孩子还在母亲襁褓中时,父亲就去世了。五岁时,母亲又去世了,父母只留得此琴,他不得不学父亲操琴卖艺,无奈他没学过,又无钱求师,只好乱弹。桓公看那孩子目聪灵秀,甚是怜爱。孩子又不知道自己名姓,就赐名“号钟”。叫来乐师全力教习孩子弹琴,号钟也是勤学苦练。过了数年,桓公正要征讨鲁国,准备第二天出征誓师,忽听号角声声,钟鼓鸣鸣,让人精神陡长,摩拳擦掌,他试着吹牛角一和,声音更佳。齐桓公心中大喜,明天出征用此乐,岂不是如虎添翼?寻声一看,是号钟在弹琴,好不高兴。第二天十万大军凛立,军旗猎猎,桓公令部下吹起牛角,号钟奏琴与之呼应。牛角声声,琴声切切,军威顿振。“号钟”在牛角的伴奏下弹出的旋律雄浑悲壮激昂亢奋,千军万马人人个个只觉得热血沸腾,斗志昂扬,雄心万丈,士气倍增。果然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大胜而归。从此“号钟”名声远播,人们为了纪念演奏家号钟,也为纪念伯乐齐桓公,便把此琴命名为“号钟”,这一名琴便流传了下来,也留下了音乐中“伯乐识千里马”的故事。
后来,齐桓公建功立业,九合诸侯,声望如日中天,成就了年轻时的志向,可是人也一天天老去。当时,齐桓公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 “号钟”。闲暇之余,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此时的“号钟”不再有鼓角连营之声,取而代之的却是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两旁的大臣和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就是“号钟”,它可以旌旗猎猎、金戈铁马,它可以肝肠寸断、英雄柔情。可是,究竟齐桓公为什么巡行路上听到古琴之音,虽琴声五音不全却去救一个小儿,并且延请名师教他弹琴,着力培养。为什么“号钟”之音在齐桓公对鲁作战时声如洪钟如战鼓一般,催人奋进,所向披靡。而后来齐桓公再弹起“号钟”时,却奏出悲凉的旋律,让人为之流泪。要了解这背后的故事,我们就需要从齐桓公英雄悲壮的一生中去寻找答案。
齐桓公年轻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当年齐国自太公姜尚之后,十二世传至齐庄公。庄公在位64年,僖公当政33载,父子连续治齐近百年之久,齐国对内政局相对稳定,国力日增;对外征伐异国,主盟诸侯,国望日升,史称庄僖小霸。然而好景不长,齐襄公嗣位后,前功尽弃。齐襄公有庄僖称霸的野心,却无庄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齐襄公为人,荒淫无耻,长期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私通,当时文姜已经是鲁桓公夫人了,齐襄公准备谋杀鲁桓公以达到长期与其妹妹鬼混,导致齐鲁两国关系恶化。齐襄公对内政令无常,朝布暮改,弄得吏僚们无所适从。对外借助庄僖余威,大动干戈,连绵战争既造难于邻国,亦消耗了自己。在齐襄公治下,齐国呈现一幅凄惨的景象,成年男子当兵打仗,家中只剩下残迈的老人、弱小的孩子、孤苦的妇女。昔日盛产谷米的田地里,如今长满了蒿草。可以说,齐襄公时期,朝纲失常,政局混乱,不得不靠滥杀无辜来稳定秩序。可是在襄公治下,这样的暴政能长久吗?会长久吗?可能长久吗?
有一次,襄公又准备私会文姜,这种情况下,公子小白向齐襄公进言: “鲁侯之死,啧有烦言。男女嫌疑,不可不避。”这话的意思就是说,鲁侯死的事情,大家议论纷纷,你要注意影响啊,你和文姜,还是要避避嫌呀。小白本是好意为国,可是结果呢?襄公大怒,用脚踢小白说:“孺子何得言!”。小白吓得是仓皇而逃。这真是:救号钟号令军队,谏襄公祸起萧墙。
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有一次,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妺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
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小编:宋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