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海殉国(陆秀夫为何抱帝投海殉国?北宋的靖康之耻,揭开十万人投海真相)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陆秀夫为何抱帝投海殉国?北宋的靖康之耻,揭开十万人投海真相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在崖山与崖门的入海交界处,正发生着恢恑憰怪却又哀毁骨立的一幕:多达数十万左右的军民百姓,正接二连三的相继投海自尽,这些人或是泣不成声、或是失声痛哭、或是悲痛欲绝、但更多的人则是面露傲然挺立之色。

这十万军民百姓之所以如此纷纷跳海殉国,全都是因为先前一个人投海殉国,他们相继追随所致。原本辽阔无际的海平面也在十万军百姓纷纷投海后,刹那间漂满了密密麻麻上万具尸体。

先前老弱妇孺的泣不成声已消失不见,曾面露傲然挺立之色心怀炽热之心的文人士大夫们,如今也一一变作了躺在海里一具具冰凉尸体。

到底是怎样的情况,才能让数十万军民百姓跳海殉国,这数十万军民百姓为何又要以死明志追随陆秀夫的步伐呢?

至元十六年,蒙古大将张弘范率领十万大军,正声势浩荡地朝着崖山逼近,他们此行进征讨伐的目标是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


在蒙古大军向崖山进发的时刻里,此时的陆秀夫正躲在船里,在他面前窄小的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纸笔,案几上的烛光微亮,他身边依偎在怀的小儿早已进入梦乡。

蒙古数万大军逼近崖山的消息很快传来,陆秀夫登上甲板,只见烧得成千上万支火红的弓箭,正朝着自己身处的船只铺天满地的急速袭来,陆秀夫急忙回到船上背着熟睡的小孩子离开。

登上小船以后,陆秀夫看着眼前睡眼惺忪的孩子,心头像是突然被万千钢针扎了般,直到小孩子开口询问:“丞相,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陆秀夫才缓过神来,回了一句:“回禀陛下,为了您的安全,我们必须赶快转移。”

然而,蒙古大军已经发现了陆秀夫等人的踪迹,在数万蒙古大军的包围下,陆秀夫等人几乎无生路可逃。海面上的风卯足了劲儿拍打着浪花,数十座蒙古军船也离他们的目标近在咫尺,陆秀夫的妻子哭喊着:“老爷!我们真的别无选择了吗?”

陆秀夫不敢看妻儿的眼睛,他坚定的目光里流露更得是无尽哀伤,但他仍执剑指向妻儿,无论妻儿如何苦苦哀求,他都不为所动,仍然逼迫他们立即跳海自尽,冰冷的剑上倒映着微弱的烛光与人们的痛哭,陆秀夫的妻子最终还是咬了咬牙,扯着孩子的衣裳,跳进了海里。

陆秀夫一言不发,狠狠将剑刺进甲板,随后跪在地上,用手撑着宝剑,请求少帝赵昺跟自己一起投海殉国。少帝赵昺虽是七岁的孩子,但表现得异常坚定,他径直走向陆秀夫,利索地趴在陆秀夫的背上,陆秀夫缓缓站起身来,转头朝着海平面的方向看了一眼,便带着少帝赵昺一起跳海自尽了,长达152年的南宋朝廷至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少帝赵昺是宋度宗当时唯一在世的儿子,也是南宋最后的一位皇帝,只是少帝赵昺在动荡中降生、在逃亡中成长,也在逃亡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当年,蒙古铁骑与南宋朝廷合力灭掉了金国,南宋朝廷也报了当年金国来犯之仇,只可惜暂时的胜利蒙蔽了南宋朝廷的眼睛,南宋在并未进行周密计划的情况下,便擅自带兵出征,目的是收复原本归宋朝统辖的东、南、西三京。

然而,南宋当时的对手是强悍的蒙古铁骑,加之南宋朝廷准备并不充分,所以很快便败北了。正是南宋朝廷败北那年的夏夜,蒙古帝国踏上了征伐世界的征途,他们的目标不仅有高句丽和钦察等地,还包括当时已经在南方稳扎的南宋。

随着蒙古铁骑的深入南下,南宋朝廷也慌了神,多次派使臣求和未果,只能代替年仅五岁的宋恭帝宣布投降。而当时唯一逃出去的皇室血脉,唯独只有杨淑妃的两个儿子,由于宋朝时期遵循长幼有序,所以年长的益王被拥立为帝,赵昺则是被封为卫王。

当时守护在新皇与卫王身边的,唯独只有武臣张世杰、文臣陆秀夫、老臣陈宜中和名将文天祥。这四位南宋忠臣拥立新皇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窝阔台的耳朵里,窝阔台当即下令追杀小皇帝和卫王,年幼的兄弟二人只能继续往南逃命。

为了躲避蒙古大军的追杀,陆秀夫提议走水路,结果在出逃的过程中遇到了猛烈的台风,刚登基不久的小皇帝赵昰不幸落水,获救后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

为了延续南宋朝廷的血脉,陆秀夫等人只能继续拥立年仅七岁的卫王赵昺为帝,并带着赵昺继续逃亡。此时的赵昺并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在哪里,于是便问陆秀夫:“丞相,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陆秀夫心中满是纠结和犹豫,他不知道在这满是元军的天下,哪里还有一处可以让南宋血脉栖息下去的地方,但为了安抚年幼的赵昺,陆秀夫只能说:“陛下,我们去安全的地方生活,很快就能到。”

少帝赵昺的问题也让逃亡途中的陆秀夫开始思索,到底哪里才是安全的地方,何处才能保证赵昺的安全。张世杰看到在甲板上徘徊的陆秀夫,便匆忙走过去询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陆秀夫把心中忧虑告诉了张世杰。

两人多番商议以后,决定带着赵昺逃向崖山,而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有三,其一是走水路不容易被北方的蒙古大军追赶和围剿,其二是崖山是一块易守难攻的绝地,地理优势非常好,其三是崖山所处位置较为隐秘,是一个不错的藏身之处。

然而,宋军当时的船只较多,而且在沿海一带曾经泄露过踪迹,此时已经有不少官员准备要投靠蒙古帝国了,所以宋军逃亡的路线很快就暴露了。

张弘范带领的蒙古水军很快就追上了宋军,张弘范知道宋军现在全靠张世杰一个人苦撑,于是便设计捉拿了张世杰的亲眷,用亲人的性命要挟张世杰投降。

虽说当时的宋军胜算并不大,但是张弘范还是低估了张世杰的决心,张世杰不仅没有选择投降,更是连夜思索了一套作战方案。

张世杰下令船只纷纷排成一字型,如此布阵的好处是便于猛攻,而且撤退也更加方便,在张世杰的带领下,坐拥蒙古大军的张弘范暂时也无可奈何。

此时张弘范的副将提议朝着宋军开炮,张弘范认为火炮的威力虽然很大,但是此时的宋军警惕性很强,如果贸然强攻的话,反倒会打草惊蛇,宋军此时的阵型很容易撤退,正面强攻的方式消耗大但效果并不好。

为了蛊惑军心,张弘范下令奏乐,丝竹声很快传到了宋军阵营里,士兵们误以为蒙古大军自认为胜券在握,所以在开宴会庆祝,继而松懈了紧绷多日的弦。

然而,蒙古大军中的奏乐声,其实是进攻的号角,蒙古大军趁着淅沥沥的雨声,派遣船只悄悄靠近宋军,等到宋军反应过来的时候,蒙古大军已经靠近了,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南宋仅存的战士们誓死抵抗,无奈实力悬殊过大,宋军因此死伤惨重。

在一片刀光剑影中,张世杰率领精兵保护赵昺离开,听到水面上震耳欲聋的打斗声,赵昺害怕得哭了起来,陆秀夫紧握着赵昺的手,眼光坚定地说:“陛下切莫再哭!这是我大宋的将士为国尽忠,陛下应坚定决心,来日替这些亡魂报仇!”

崖山海战发展到这个时候,宋军几乎是没有能力再与蒙古大军对抗了,摆在张世杰和陆秀夫面前的,就只有逃亡这一条路了。

尽管是在逃亡的路上,但陆秀夫却依然没有放弃对少帝赵昺的教育,他时不时会拿起史书给赵昺讲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与忠肝义胆的岳飞被秦桧陷害致死,临终还惦记着朝廷和百姓,陆秀夫每每说起,泪水都会逐渐湿润眼眶。

陆秀夫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值得敬佩的英雄,尤其是在国破家亡之际,能够坚定本心为国尽忠的人,最称得上“英雄”二字。而陆秀夫又何尝不是英雄呢?

他虽然身处乱世,但是从没有停下报效朝廷的脚步,在明知大宋已无退路的情况下,还是义无反顾留在了小皇帝身边辅佐。

在最后的逃亡路程中,张世杰多次建议陆秀夫带着赵昺离开,但是遭到了陆秀夫的拒绝。张世杰认为,此时已然没有退路了,不如由自己率领精兵带着赵昺突围,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即便知道突围是唯一可能生还的方式,但是陆秀夫还是不愿意带着赵昺突围,因为“靖康之耻”的下场,对于陆秀夫来说是决不能接受的。

陆秀夫性格刚强无比,当初得知一国之主宋恭帝选择降元以后,便气恼不已,无奈陆秀夫一人之力改变不了朝局,他也只能接受投降的事实。

如今,张世杰虽然手握数百精兵,但是面对蒙古的十万大军,突围又谈何容易,倘若赵昺不幸被活捉,北宋时期的“靖康之耻”岂不是要重现?

对于陆秀夫而言,士可杀不可辱,他宁愿在葬身火海,也不愿意让自己和赵昺被蒙古大军践踏。张世杰见陆秀夫如此坚持,也不再多说,便独自逃生去了。

张世杰的离开,意味着剩下的护卫再无首领,剩下的战士们就如同一盘散沙,等到蒙古大军追上来,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很快,蒙古军船就追上了陆秀夫所在的船只,此时的蒙古大军已然是大获全胜,张弘范下令吹响号角,如此耀武扬威的声音,让陆秀夫心中愤慨不已。

张弘范知道陆秀夫和小皇帝绝无生路可言,所以并未下令猛攻,而是逐渐包围宋军的船只,力求活捉陆秀夫和小皇帝赵昺。

眼见蒙古大军逐渐逼近,蒙古大军的号角声也越来越近,陆秀夫只得命令所有战士一起跳海殉国,然而却无一人敢动。

陆秀夫气恼得拔出宝剑,为了避免“靖康之耻”的屈辱再次发生,他下令所有人一同跳海自尽,以免受到屈辱,在陆秀夫的强硬逼迫下,战士也好、陆秀夫的妻儿也罢,都纷纷跳海殉国了。

此时,赵昺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跳进了冰冷的大海,脸色也是吓得铁青,身体也不断朝着船中心移去,赵昺显然是惊恐万分,生怕陆秀夫做出什么伤害自己的事情。

陆秀夫见幼主如此胆怯,第一次对着幼主严厉斥责:“陛下!昔日徽宗、钦宗二帝曾为了活命,让百姓们成为了金人的奴隶,也让大宋成为了世人的笑话。如今,你我君臣虽无生路可走,但我们不能做贪生怕死之徒,为保大宋颜面,将士们死伤无数,陛下身为一国君主,难道要退缩吗?”

赵昺虽是七岁小儿,但从小跟着陆秀夫耳濡目染,也明白了很多道理,赵昺听完陆秀夫的话,也不再害怕了,只是缓缓站起来看着冰冷的海面:“朕虽年幼,却不愿苟活。”

陆秀夫见幼主不再胆怯,眼里的悲悲切切之意更深,立即跪在地上行了大礼,命人给赵昺换了干净的衣服,随后便将传国玉玺佩戴在身上,背着赵昺壮烈投海殉国了。

丞相陆秀夫和少帝赵昺之死,也意味着长达319年的大宋王朝就此彻底亡国。

而彼时被忽必烈关押在天牢的文天祥,在得陆秀夫抱少帝投海殉国的消息以后,则是跪在地上痛苦哀嚎。悲切入入骨的他则是用一首诗,体现了自己的悲愤与哀切之心。

“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兹有船在。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而在崖山海战全胜归来的张弘范,对文天祥的不屈精神也是敬佩不已,于是便再次劝说文天祥:“您为宋朝尽心尽力,如今宋朝已然覆灭,您何不效忠元朝呢?以您的能力,定能在大展拳脚,何必要绝食呢?”


文天祥只是默默地说:“吾生是宋人,死亦是宋鬼,家国虽覆,吾时日亦无多,然吾断不会 为苟活于世,而做违背本心之事。”

1283年1月9日,在忽必烈多次招安文天祥无果后,便下令赐死文天祥,文天祥则是坦然面对死亡,似乎对文天祥来说,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脱。

文天祥赴死以后,曾经跟随文天祥的战士们都伤心不已,更有勇者不顾性命替文天祥送葬,百姓们得此消息以后,都不禁流下了泪水。

无论是陆秀夫、张世杰还是文天祥,他们本可以在元朝继续“居庙堂之高”,但他们却无一人愿意饱受屈辱的活着,遥想当年宋徽宗时期,因为皇帝的软弱无能,导致朝廷风气越来越差,将士们更是软弱无比,奸臣当道的后果,就是爆发了震惊世人的“靖康之耻”让北宋王朝沦为世人笑柄,汉族人民也因此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

不过,也正是因为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的种种风波,才让许多文人武将都意识到救国救民的重要性,这才会出现后来的岳飞、文天祥、陆秀夫这样铁骨铮铮的忠君义士。

而崖山海战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盛大的一场海战,对于中原民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原本中国古代长期都是由中原民族统治,从北宋的“靖康之耻”开始,到最后南宋的“崖山海战”,一个是饱受屈辱而让世人蒙羞的结局,一个是节烈之气与铁骨铮铮并存,让世人惋惜佩服的结局。

崖山海战虽然战败,但它的意义却不仅限于“一场南宋政府对异族侵入反抗失败的战争”在崖山海战这一场战争中,虽然南宋全军覆没,但以陆秀夫与文天祥等名族英雄,却诠释了什么叫做宋朝士大夫的节烈之气。

而崖山战役的失败在更多时候来看,它代表的除了南宋朝廷的覆灭外,更多的是向外族之人和世人诠释了什么叫做“崖山精神”什么叫做中华民族的精神。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苏联历任领导人(苏联历届领导人,安德罗波夫执政15个月,为何后来有很高评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