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到底存不存在?
(作者:胡恺,动植物科普自由撰稿人,大型掠食鱼类和古生物爱好者,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动图来自网络
一提起“美人鱼”这三个字,大家并不陌生,从安徒生童话中为了爱情甘愿牺牲鱼尾甚至生命的小美人鱼,到一千零一夜中的海中居民,从盎格鲁撒克逊人神话中体长可达610米,为了提醒水手们即将出现的坏天气而出现的巨大人鱼,到中国神话中“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的鲛人。
在近东,欧洲,非洲和亚洲的神话故事中都出现过美人鱼的形象。她们的外形大同小异,上半身是一位面容姣好,身材婀娜,长发飘飘的少女,腰部以下则是一条长着鳞片和尾鳍的鱼尾。
关于美人鱼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亚述王国,女神阿塔伽提斯在无意杀死了自己的爱人之后,出于悔恨跃入水中变成了一条鱼。然而在现实的大自然中,在那幽深蔚蓝,广阔无垠的海洋里,真的生存着美丽的美人鱼吗?
图片来自《蓝色大海的传说》
现实中的美人鱼
固然,神话故事中身姿动人,半人半鱼的美人鱼,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然而美人鱼的传说却并不完全是出自杜撰和想象:有这样一类神奇的水生哺乳动物,在科技还不够发达,人类尚无法正确的认识自然界的蒙昧年代,曾经激发了古人无限的遐想,这类被称作海牛目Sirenia的动物就是“美人鱼”神话的源头。
图片来自网络
海牛目属于非洲兽总目的近蹄类,和陆地上的大象是“亲戚”,和大象一样,现存的4种海牛目都是性情温顺的植食性动物,也是地球上现存唯一的植食性海洋哺乳类。
它们分别是产于美国东南部和中南美洲沿海和河流湖沼中的西印度海牛,生活在南美亚马逊流域的淡水中的亚马逊海牛,栖息在非洲西北部的沿海和淡水河湖中的西非海牛和生存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温暖浅海中的儒艮。
图片来自作者
这些温柔的海中巨兽行动缓慢,拥有肥胖壮实的身躯,为了适应水中的生活,它们像鲸一样将前肢特化成了鳍状,后肢和骨盆则基本退化消失,眼睛也退化得小如针眼——毕竟在昏暗浑浊的水下,视力再好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硕大的鼻孔朝天翘起宛若牛鼻以方便浮出水面呼吸,上面生有在潜水时能彻底封堵住以防呛水的瓣膜,哺乳动物中密度最高的厚重骨架使得它们能够轻易沉入水下,巨大的肺部和膈膜纵贯整个体腔使得它们能够长时间潜在水中活动和觅食。
除此之外海牛目还拥有发达肥厚的上唇和一生都在不断生长的臼齿,用以进食河湖水底,海床和水面上生长的各种水生植物。
图片来自作者
说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这样一类五大三粗皮糙肉厚,长相很难称得上“美”的动物,为什么会被古人当成美人鱼呢?
原来,雌性的海牛目母性很强,在繁殖期会温柔的将幼崽带在身边寸步不离并经常通过舔舐和用鳍肢互相碰触等动作表示亲昵,同时海牛目的胸部有一对大而发达的乳房,在哺乳期也会特别鼓胀。当在海上漂泊数月的水手在月明星稀的夜晚,看到在海面上哺育幼崽的海牛时,会引发出关于美人鱼的遐想,就也在情理之中了。
神奇而脆弱的水中精灵
2015年,科学家在南美亚马逊盆地的阿力普阿南河发现了一种奇特的侏儒海牛,与体长可达2.55米,体重达346.5公斤的亚马逊海牛相比,侏儒海牛只有1.3米长,60多公斤重,一些科学家认为它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新种。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美人鱼家族”,我们人类了解的还太少,然而由于人为捕杀,水污染,栖息地破坏,船只撞击和滚钩刺网等杀伤性渔具的威胁。
现存的5种海牛(不含可能是新种的侏儒海牛)已被列为易危物种,世界上最大的海牛目,栖息于北大西洋体长可达9米的巨儒艮更是于18世纪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永远的从地球上消失了,而中国唯一有分布的海牛目:儒艮,也已经十多年未能在中国沿海发现活体。这些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水中精灵能否在未来的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延续美人鱼的美丽神话,就取决于我们人类自己。
编辑:胡小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