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当大相国寺菜头的情节竟然蕴含了施耐庵的特殊用意
看过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朋友们都知道,鲁智深在大闹文殊院之后实在没办法继续留在五台山。无奈之下,文殊院的智真长老让鲁智深去投奔自己的师弟、东京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智清长老在得知真情后本来不想收留鲁智深,但师兄的托付又不能不接受,好生为难。
智清长老后来接受了都寺的建议,让鲁智深当了大相国寺的菜头(管菜园的)。菜头鲁智深先是倒拔垂杨柳,后来结识了林冲,故事由此从鲁智深篇进入林冲篇。但鲜为人知的是,施耐庵让鲁智深当大相国寺菜头不仅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也包含了他对鲁智深的特殊用意。
大约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禅宗随着佛教中国化的深入逐渐发展起来。到了《水浒传》成书的元末明初,禅宗已经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宗派,以至于“禅师”在元末明初之后成了汉传佛教高僧的代名词。有意思的是,“菜头”在禅宗发展并最终主导汉传佛教的历史上经常出现。
禅宗六祖慧能是在碓房舂米时开悟的,禅宗的马祖道一更是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名言。很多真正的禅师都比较重视劳动,而“菜头”是禅寺中与劳动关系最密切的职位。因此很多禅宗代表人物(如献蕴禅师、善静禅师、广慧真禅师)都当过菜头,甚至是在当菜头时顿悟。
正因如此,“菜头”在禅宗的话语中往往有“高僧候补”的寓意,类似于“大学图书馆管理员”。而《水浒传》的施耐庵应该知道一些禅宗的故事,知道“菜头”在禅宗中的特殊含义。施耐庵让鲁智深当大相国寺的菜头就是暗示读者:鲁智深的最终结局是修成正果的一代高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