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日本兵就能控制一个县城,这到底是夸张还是事实?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抗日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座小县城中,只有少量的日军把守,就可以控制整个地区。
(日本侵略者照片)
在抗战期间,日军占领了我国大面积的土地,所以并没有足够的兵力控制每一个县城。因此也有一种说法,只需要十几个日本兵就可以控制一个县城,那么实际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一、不到两万人占领东北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当天夜里,沈阳北大营西南方传来一阵巨响。彼时东北军的最高长官张学良并不在沈阳,而是在北平陪同英国驻华武官一起观看梅兰芳的表演。
而驻守在北大营的官兵在听到这声巨响之后也是一头雾水,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不知道,日本人为了这次爆炸已经足足筹划了一年的时间。
(九一八事变照片)
爆炸发生后他们立刻谎称是东北军进行破坏活动,并向北大营发动了进攻。当时东北军派出一个旅驻守北大营,可是他们接到了中央的命令,那就是坚决不抵抗,他们把枪都放到了仓库之中,挺着死也不能动。
最终驻守的东北军撤离了北大营,日军随后将里面的众多物资洗劫一空,东北唯一的大兵营也就此化为了灰烬。
之后因为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因此日本关东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北的一系列重镇,到了1932年2月5日,随着哈尔滨落入日军之手,整个东三省全部沦陷。
(占领东北的日军照片)
其实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可以一下子占领整个东北,所以派出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不到两万人。
可就仅仅靠着这两万人,日军在五个月的时间内,就占领了三倍于日本国土面积的东北三省。因为没有遇到抵抗,所以在这期间日军经常只派出几名士兵就占领一个县城,比如占领吉林伊通的时候,日军就只派出了4名士兵。
而这也让不少人产生了错觉,那就是只需要很少的日军就可以占领并控制县城。事实上除了东北之外,日军后续侵占我国其他地区时,他们占领县城需要的兵力也并不是很多。
(日军占领沈阳照片)
这是因为日军的武器装备要领先于我国军队,加上很多地区的守军未战先怯,因此经常放弃抵抗。不过占领县城需要的兵力少,并不代表日军后续管理县城只需要极少数的兵力就可以完成。
二、日军在华兵力
相较于占领,想要真正控制一座县城,需要的兵力大大增加。日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因此在九一八事变占领整个东三省之后,他们也向东北地区增派了许多部队。
虽然日本很早就有侵略全中国的野心,不过他们在占领东三省之后没有急于发动全面侵华,而是陆续向中国调动兵力。
(七七事变照片)
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之时,其在中国部署了21个师团,而当时日本全军只有24个师团,也就是说日军将绝大多数的兵力都投放到了中国战场。
在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的师团一般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其中甲种师团战斗力最强,下辖8个联队,总兵力为28200人。
乙种师团较之于甲种师团,将骑兵联队压缩为骑兵大队,总兵力在24000人左右。丙种师团兵力更少,只有15500人,至于丁种师团则是由混成旅团扩编而成,仅仅由三个步兵联队组成,兵力在11000人左右。
(侵华日军照片)
由此可见日军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其派出的总兵力并不是很多。在发动七七事变的时候,总兵力为45万人,但随后日本不断增派兵员,到1937年底,侵华日军总数已经达到了108.4万人。
在之后几年时间内,日军用于侵略的兵力越来越多,其中绝大多数的日军都来到了中国战场。在1941年,直接与我军交战的日军兵力就达到了170万,而在1942年六月,日军在华兵力达到了顶峰,足足有210万人。
日军原本希望快速侵占我国,但是在我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陷入了苦战。另外此后日军在其他战场上吃紧,其在我国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少。
(侵华日军照片)
加上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人数超过150万,所以日军在华兵力持续下降,但直到投降之前,日军部署在我国境内的兵力依然超过百万。
可以看出日本是随着战争的进行一步步完成扩军,而其始终将主要兵力投放在中国战场。所以在中国的日本兵力并不算少,但是考虑到日本在中国占领了广大的区域,而且日军需要在正面战场作战,想要在每个县城部署足够的兵力控制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
三、日军具体兵力分布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日军虽然在中国境内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可是这些兵力是无法满足在每一个占领的县城留下足够的兵力驻守的,当时日军也根据不同据点的情况调整了守军的兵力,下面我们就以日军在安徽地区的兵力安排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真实情况。
根据资料,日军从1937年11月底派兵入侵安徽,日军迅速占领了安徽的众多城镇并控制了安徽境内的交通运输线。
(侵华日军照片)
其中皖南地区的守军相对稳定,而皖北地区是日军华中派遣军与华北派遣军的结合部,所以部队调动的十分频繁,所以各个据点的驻守兵力并不固定。
在皖南地区,当涂驻守的日军数量就相对较少,1937年当涂由日军第十五师团五十四连队石井部驻守,总兵力只有30余人,此外驻守峨桥的日军兵力也只有20人左右。
但在一些重要的据点,日军则部署了重兵防御。比如慈湖就有500名日军驻守,九连山的驻守日军数量也达到了100余人。
(侵占安徽日军照片)
而负责驻守铜陵的三满旅团,兵力更是超过了1000人,此外在其周边还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保护交通线路。
通过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对于一些地理位置不重要,相对比较小的据点和城镇,日军派出驻守的兵力的确并不是很多,只有几十人而已,但是那些重要的据点,日军则会派出重兵把守。
四、大力发展伪军
看到日军控制一座县城的兵力,相信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即便日军重点防御的城镇,驻守的兵力也不过千余人,这样的兵力想要控制一个县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如果仅仅依靠这些日军,的确难以完成对县城的管理和控制,而日军之所以只需要很小的兵力就可以控制县城,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伪军的帮助。
在入侵中国之后,日军很清楚仅仅靠自己是无法管理如此广袤的地域的,所以他们大力发展伪军,通过伪军实现对百姓的管理,从而做到彻底的控制。
(伪军照片)
在抗战期间,我国的伪军主要有三大系统。其一是伪满洲国军,这也是最早的一批伪军,他们主要由原来的东北军以及日军招募的当地土匪组成,日军占领东北之后,很快就着手组建了这支伪军队伍。
后来华北政务委员会组建了华北治安军,汪伪政府也组建了和平建国军,后者就是我们熟悉的皇协军,它们和最早的伪满洲国军组成了日军的伪军体系。
日本人在当时花了很大的心血组建伪军部队,因此伪军部队的数量是很庞大的。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不过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断出伪军的数量。
(伪满洲国军照片)
因为伪军中大部分的部队都与国军有渊源,因此在抗战期间,日本人一般会避免派伪军与国军作战,伪军主要被用来对付我党的八路军以及新四军等部队。
据统计在抗战期间,我党抗日武装消灭伪军共计118万余人。而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国民政府改编的伪军与保安团数量总计124万余人,再加上向我党投降的伪军部队,总人数超过200万人。
所以在抗战时期,伪军的总数量应该在300万到400万之间,而这些伪军除了帮助日军控制地方,巩固统治之外。还会帮忙收粮收税,此外他们还负责刺探情报。
(汪精卫照片)
除了伪军部队之外,日军在沦陷区还扶植了多个伪政权,在这些政权中有大量的工作人员,其总人数也达到了上百万人,这些人同样是日军管理各地的重要力量。
在这些汉奸的帮助下,虽然各个县城中日军的数量并不多,但却实现了对辖地的控制,在一些小的县城,日军的确只需要安排极小的兵力就可以完成管理。
五、扫荡与“三光”
日军在全面入侵我国之后,很快就占领了东北、华北以及东南地区。不过当日军占领武汉之后,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无力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所以他们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
而在日军控制的多个区域中,华北地区最让日军头疼。因为我党领导的队伍在华北地区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为了解决华北地区遇到的问题,日军特别成立了华北方面军。
在抗战初期,日军在华北地区投入的兵力很多,总兵力超过了30万。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北地区成为了后方,加上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吃紧,因此日军将华北地区的部分部队调往了东南亚地区,驻军只剩下20万左右。
(日军扫荡照片)
而此时我党领导武装更是频繁在敌后实施打击,为了限制我党部队的发展,日军决定在华北地区发动扫荡行动。
原本日军认为在扫荡行动之后,我党的部队将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可是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日军大部分的扫荡行动都无功而返,无奈的日军也变得更加疯狂和极端。
1939年秋季,日军推出了“三光政策”,也就是“烧光、杀光、抢光”。而这对当地的武装力量造成了巨大打击,看到这种方式行之有效,之后日军的扫荡也变得更加频繁,规模也逐渐变大。
随着三光政策的推行,华北地区很多小的村庄以及县城都变成了空城,这样日军只需要留下极少数的士兵驻守而不需要管理。
(日军扫荡照片)
另外为了封锁当地的武装力量,日军在华北地区建造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和堡垒,彼此互相照应,这样一来日军被稀释,每个据点的日军数量变得愈发稀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有十几名日军就可以控制一个县城的印象。
在日军扫荡期间,伪军同样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有很多伪军都直接参与了日军的扫荡行动,而且有些丧心病狂的伪军甚至参与了对平民的屠杀,这也让日军可以更加放心地用少量兵力驻守各个城镇和据点。
不过面对敌人的扫荡,我军从来没有放弃抵抗,当地的抗战部队也进行了反扫荡作战。日军当时为了解决华北的问题,派出了很多得力将领来到华北,但在根据地抗战军民的努力下,我党的队伍反而变得愈发强大。
(反扫荡作战照片)
在反扫荡作战中,日军也出现了不小的损失。而且随着我军缴获一系列重武器,我军也可以和日军正面作战,由于人数不足,很多时候日军只能龟缩在炮楼之中。
在抗战后期,我军在与日军作战时发现,敌军中出现了很多十几岁的娃娃兵,这也表明日军的兵源已经枯竭,他们也无力维持对各个城镇以及县城的控制。
在最后日军也想了很多办法,可是已经无法改变自己战败的命运,最终只能选择投降。不过我国军民为了赶走日军侵略者,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很多城镇在抗战结束之后也变成了断壁残垣。
(抗日战士照片)
总而言之日军在抗战的某些特定时期,的确可以只用几十名乃至十几名士兵控制一座县城,但这也是在伪军以及伪政府工作人员帮助下实现的。
事实上在我国军民的抗争之下,日军想要实现真正的控制并没有那么容易,而我们也要永远铭记那些为了抗战而牺牲的先烈。
参考资料:
日军向中国投降之兵力及分布概况[J]. 军事历史, 1986(4)
张箭, 张堂贵. "二战"前和"二战"时期日军兵力规模考略[J]. 2021(2019-3)
曹固强.抗战时“伪军”究竟多少?学者:总数三到四百万人[OL].人民网,2016-07-0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