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次是古人分别尊卑的重要方式。在古代,主要以座位的朝向来决定尊卑。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以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可见,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隋唐以后,随着方形、矩形、圆形等桌椅的出现,座次的礼仪也有了新改变。清朝中叶以后,圆桌成为酒楼流行的餐台式样,座次一般是以室的方位和装饰设计风格而定。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上下前后左右的尊卑秩序古今未变。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1月上
稿件来源 | 《文史天地》
本文作者 | 谢建平
责任编辑 | 萧源
微信编辑 | 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