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是中国先秦时期东南方的诸侯国,主要以绍兴禹王陵为中心。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华夏先祖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越国并非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在当时属于穷乡僻壤周朝势力还影响不到,之后逐渐被其他诸侯国认可。
越国干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被吴国灭国又复国后,转身灭了吴国。“卧薪尝胆”、“韬光隐晦”的故事家喻户晓,越王勾践因此成为春秋末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占据吴越之地的越国,北伐齐鲁(灭了滕国),西掠楚雄,庇护着小弟吕国,成为令其他诸侯瑟瑟发抖的超级大国,一时风光无限。
可怜好景不长。战国初期,越国就快速走了下坡路,国力衰弱。由于新败和内乱,于公元前306年为楚国所灭,设为江东郡。
战国初期的形势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的赵、韩、魏获得周天子的正式册封成为诸侯,拉开了中国历史战国时期的序幕。赵、韩、魏、齐、楚、燕、秦战国七雄由此闪亮登场。这几个国家之所以能在战国时期胜出,和他们广纳人才、勇于变革分不开的。著名的变法有: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燕昭王时期乐毅改革、韩昭侯时期申不害变法、齐威王时期邹忌改革。而楚国的吴起变法对楚国的政治、律法、军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楚国逐步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这也为楚国灭越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即便是楚国在三线作战的情况下仍游刃有余地灭掉了越国。
和楚国长期战争的秦国出事了,而且出的是出大事。公元前307年,即位仅四年的秦武王赢荡死了。说起秦武王,这哥们挺有意思,长的是五大三粗,天生的神力,比较叛逆。但人家还真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由于好武,见到喜爱的武将就跟人家称兄道弟,要官给官。结果导致各国的大力士蜂捅向秦国。这不也为秦国吸引到将才了吗?其他六国都有个大官叫“相国”,可这哥们就听着这词不爽,自己创造了个名词“丞相”,好家伙这一叫竟然就叫了一千八百多年。秦武王刚登基,想着得干点事立威呀,就把旁边的韩国给揍了一顿。占领了韩国的宜阳这个地方,打开了通往周天子都城洛阳的通道。这哥们就想着到去显摆显摆,率领大军进了洛阳城。在周室太庙见到了代表天下九州的九鼎,其中的雍字鼎正是代表秦国所在的雍州。这哥们又不爽了,就想着把这鼎举起来搬秦国去,结果被鼎砸在腿上,当天就死亡了。由于秦武王没有子嗣,由此引发了秦国争夺王位的内乱,无暇争战他国,为楚国灭越提供了天赐良机。
楚国的准备
在公元前312年,秦、韩、魏阵营和楚、齐阵营打得热火朝天,楚军已经将秦军包围。此时越国蠢蠢欲动了,开动战船沿河道将五万箭支等战争物资送给魏国用以支持魏国的战争。这一行为导致楚国将越国列为敌对国方,开始筹划灭越以消除后顾之忧。
公元前311年,在越国的淮河上,一叶扁舟随波荡漾,船头一名儒雅文人在写写画画,看上去悠闲平静。谁会想到这是楚国偷偷派遣到越国的大臣昭滑,在诗情画意的掩护下,用了五年时间,对越国的水文、山川、天气等军事信息作了全面的调查。要说楚国《孙子兵法》学得好啊,“知已知彼百战不怠”早早地就用上了。
公元前306年,国力已经赢弱的越国欲北上参与中原争霸。在位的齐威王知道此事后派了一位能说会道的田姓大臣面见越王无疆,告诉越王楚国现在已经两线作战,国内兵力空虚,正是越国一举攻下楚国成就霸业的大好良机。无疆真是个善听善改的好君王啊,他居然信了,调转枪头杀向了楚国。谁知楚国早有准备,越国中了埋伏大败。楚国乘胜“反杀”,越王无疆被杀死,越国土地全部被楚国吞并。
此后,越国王族后裔在广东福建一带建立了百越,被秦始皇所灭。部分族人在秦末又建立了东越,被汉武帝所灭。
越国灭亡的自身原因
战略定位模糊,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越王勾践的强盛时期,将国都迁到了琅琊,现在的山东临沂一带,颇有“天子守边”的雄风,北可以揍齐西可以怼楚。一时的“拉风”,而粮草不济的问题没有得到破局。后放弃琅琊,迁都姑苏,困住了发展之路。后又迁都会稽,不知路在何方。
被长期的战争拖垮。解决问题不考虑协商,更没有外交策略,能动手的绝不动口,长年和周边国家处于战争状态。你越国又没有秦国的巴蜀之地、关中平原,也没有楚国的云梦泽,也就没有较快的经济恢复能力。越国治下的区域全是老少边穷,经济条件相当差,不像现在的江南是鱼米之乡。
长年的内乱。从越王勾践的重孙子朱勾开始,靠杀了父亲越王不寿上位,给越国王位争夺带了个“坏头”。朱勾的儿子越王不光听信弟弟豫的谗言,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诸咎为自保发动政变把越王不光杀死。后诸咎亦被越人杀死。史称“诸咎之乱”。之后越王宫庭不断发生弑君弑父的悲剧,造成越国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
从越王勾践时的强盛到越国灭国,仅仅经历了几世百余年的时间,一个战国初期最有可能一统七国的超级大国就轰然倒塌,其衰败的过程教训多多,其灭国的原因值得深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