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马皇后一共为朱元璋生了5子2女。
皇后生皇子五人:长曰标懿文太子,次樉封秦王,次棡封晋王,次今上,次橚封周王;皇女二人:宁国公主、安庆公主。
——《明太祖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
《国榷》的作者、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却在《枣林杂俎(zǔ)》一书中,提到《南京太常寺志》中有关于“马皇后无子”的内容:
孝慈高皇后无子: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次皇妃某氏,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又次皇贵妃某氏,生相王、肃王、韩王、沈王;又次皇贵人某氏,生辽王;又次皇美人某氏,生宁王、安王,俱东列。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独西列。见《南京太常寺志》。
——《枣林杂俎·义集·彤管》
根据《南京太常寺志》所说,老大朱标、老二朱樉(shǎng)、老三朱棡(gāng)是李淑妃生的;老四朱棣是碽妃生的;而老五朱橚(sù)的生母却不详。
《南京太常寺志》,一看这书名,很官方啊。很多人便认为,这本书的作者,必定是担任过南京太常寺卿的,所以,书中内容的可信度很高。
《四库全书》中确实有提及《南京太常寺志》这本书,但只有书目,没有具体内容,看来当时已经失传。这本书共十三卷,作者是明嘉靖年间担任过南京太常寺卿的汪宗元。
《南京太常寺志》·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汪宗元撰。宗元号春谷,崇阳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是书乃宗元为南京太常寺卿时所辑。
——《四库全书·卷八十·史部三十六》
但此《南京太常寺志》,非彼《南京太常寺志》。
谈迁读到的那本《南京太常寺志》,有四十卷,成书于天启三年(1623年),作者是嘉善人沈若霖。而这个沈若霖,并没有担任过南京太常寺卿。
掇其遗为《枣林杂俎》,中述,孝慈高皇后无子,不独长陵为高丽碽妃所出,而懿文太子及秦晋二王,皆李淑妃产也。闻者争以为骇。史局初设,彞(yí)尊(指朱彝尊)尝以是质诸总裁,前辈总裁谓宜仍实录之旧。今观天启三年《南京太常寺志》大书孝陵殿宇中,设高皇帝后主,左配生子妃五人,右祗(zhī)碽妃一人,事足征信。...... 志凡四十卷,嘉善沈若霖编。
——《曝书亭集·南京太常寺志跋》
所以,清廷在编撰《明史》时,压根没采信《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说法,而是根据《明实录》、《玉牒》等官方记载,认为马皇后确实生了5个儿子。
那马皇后到底有没有生过儿子呢?
01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太子朱标出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初五,生母是马皇后。
丁亥。皇长子生,孝慈皇后出也。
——《明太祖实录·卷之三》
那个被说成是生了太子朱标、秦王朱樉(shǎng)、晋王朱棡(gāng)的李淑妃,又是什么人呢。
洪武十七年(1384年)十月初二,马皇后去世2年多后,朱元璋册封广武卫指挥佥事李杰的女儿李氏为淑妃,掌管后宫。
丙寅。册广武卫指挥佥事李杰女为淑妃。册曰:妃嫔之立,所以助皇后奉宗庙、理内治也,非淑德贤行,曷膺兹选。朕自后崩之后,欲得贤淑之女,助朕奉祀宗庙,乃卜诸功臣之家,惟尔李氏最贞,特册尔为淑妃,助朕以奉宗庙之祀,尔惟敬哉。
——《明太祖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六》
很多人认为,李淑妃能执掌六宫,就是因为她是太子朱标的生母。
李淑妃的生卒年不详,但看过李淑妃父亲李杰的生卒年后,可以发现,李淑妃是生不出朱标的。
根据李杰墓志铭记载,李杰是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才投奔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李杰战死,只有38(虚)岁。
公讳杰,字茂实,世居寿州霍丘县之寿安乡。丙申(元至正十六年)之岁,渡江来属,上悦,使隶大将军麾下。洪武元年,诏大将军入中原,山东西河南北州郡相继而下,独所谓孔山寨者,贼恃险以抗我,公奋然先驱,与贼接战,而贼众大合,援不及继,公遂死焉。时冬十有二月乙亥也,享年三十有八。洪武二年八月庚午,葬于京城南聚宝山之阳。公娶茆氏,封太夫人。子,男二人,长即都督公也,次即指挥史也。女一人,今为皇淑妃。
——《宣武将军佥广武卫指挥使司事赠骠骑将军佥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铭》
太子朱标出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那时,李淑妃的父亲李杰,还没投奔朱元璋,更何况,朱标出生那年,李杰才24周岁。假设李杰结婚比较早,14周岁生下李淑妃,朱标出生时,李淑妃也只有10周岁,这怎么生孩子。
老二秦王朱樉,出生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一月十一日,那时李淑妃只有11周岁,也不可能生子。
老三晋王朱棡,则是在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一月十八日出生的,此时李淑妃13周岁,生孩子也有点勉强吧。
所以,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都不可能是李淑妃生的。
另外,虽然李淑妃在马皇后去世后执掌六宫,但朱元璋的嫔妃中,地位仅次于马皇后的,却是成穆贵妃孙氏。
孙贵妃是元帅马世熊的义女,17周岁时,即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纳为妾。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初七,朱元璋册封了孙贵妃、吴充妃、郭惠妃、郭宁妃、达定妃、胡充妃,在这6妃中,孙氏列众妃之首。朱元璋向来讲究先来后到,孙贵妃应该是朱元璋最早纳进的妾室。
洪武七年(1374年)九月,孙贵妃去世。因为孙贵妃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所以,朱元璋便让老五周王朱橚(sù),认孙贵妃为“慈母”,为她守3年孝。而太子朱标及其他皇子,则为孙贵妃守孝1年。
帝以妃无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东宫、诸王皆期。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
很多人认为,朱元璋让周王替孙贵妃守3年孝,没准周王原本就是孙贵妃生的,这是变相让周王认回亲妈。如果真是这样,朱元璋就没必要劳师动众地修改定制了。儿子给亲妈守孝,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在朱元璋亲自写的《御制孝慈录序》中有载,根据《周礼》,“所云父在,为母服期年,若庶母,则无服”。朱元璋是真的太喜欢孙贵妃了,所以,他一定要让儿子们为她服丧,于是打破定制,规定从今往后,当儿子的不但要为亲生母亲(即便父亲还在世)守孝3年,嫡子、庶子,都要为不是亲生的庶母守孝1年。
礼乐制度出自天子,于是立为定制: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cuī)三年;嫡子、众子为庶母,皆齐衰(zī cuī)杖期,使内外有所遵守。
——《御制孝慈录序》
洪武十五年(1382年)九月,马皇后入葬钟山之阳时,孙贵妃、永贵妃、汪贵妃都一起祔葬。
己巳。以孝慈皇后梓宫将发引,具醴(lǐ)馔(zhuàn)告太庙,遣官致祭金水桥午门等神。仍遣官祭钟山之神,曰:兹以今月庚午安葬孝慈皇后于钟山之阳,以成穆贵妃、永贵妃、汪贵妃祔,尚祈神祐永保安宁。
——《明太祖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八》
《南京太常寺志》中记载孝陵享殿中有“皇贵妃某氏”的牌位,也是一处不合理的地方。
“皇贵妃”是明朝创立的没错,但第一个使用这个头衔的人,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宠妃唐氏。
命武清侯石亨为正使,礼部尚书胡濙(yíng)为副使,持节册封妃唐氏为皇贵妃。
——《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九》
不过,明英宗复位之后,就废掉了唐氏的“皇贵妃”头衔,并且让唐氏为朱祁钰殉葬。而明朝历史上被承认的第一位皇贵妃,就是明宪宗朱见深的万贵妃。万氏去世后,明宪宗给其上谥号“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万贵妃的牌位,也不可能跑到孝陵去吧。
二十三年春,(万氏)暴疾薨,帝辍朝七日。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葬天寿山。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
02
沈若霖的《南京太常寺志》中关于“马皇后无子”的内容太过惊世骇俗,谈迁和李清,也对此表示怀疑,所以,都亲自跑去孝陵求证。
谈迁估计是没法进入孝陵享殿,便去问了守陵太监,那些太监告诉谈迁,马皇后确实无子。谈迁便相信书中内容是真的,他在《国榷》中,也采信了这一说法。
孝陵阉人,俱云孝慈高皇后无子,具如《志》中。
——《枣林杂俎·义集·彤管》
感觉谈迁挺奇怪的,为什么那么相信守陵太监的话呢?即便这事是真的,那些几百年后的守陵太监,是怎么知道洪武朝的秘密的?这种惊天大秘密,不但被几个守陵太监给知道了,而且谁问都往外说。
明末官员李清,借着弘光年间元旦(即1645年的元旦)拜谒孝陵的机会,与时任南明礼部尚书的钱谦益一起,进到孝陵寝殿中去验证《南京太常寺志》说的是不是真的。结果,他们看到的,和书中描述的一样。但李清也发现了问题:怎么没有标出周王朱橚的生母?最后李清只好自己脑补:可能周王是孙妃生的。
予阅《南太常寺志》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则碽妃生,讶之。时钱宗伯谦益有博物称,亦不能决。后以弘光元旦谒孝陵,予语谦益曰:「此事与实录、玉牒左,何征?但本志所载,东侧列妃嫔二十余,而西侧止碽妃,然否?曷不启寝殿验之?」及入视,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惟周王不载所出,观太祖命服养母孙妃斩衰三年,疑即孙出。
——《三垣笔记》
李清和钱谦益去孝陵查探的那年,崇祯皇帝早已去世,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权。那时清军即将南下,孝陵里是否还有人在精心管理,都是个未知数。
那就再看看他们之前的人,是怎么说的。
嘉靖年间担任过太常寺卿的郑晓,在其所写的、出版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今言》中,只说孝陵祭殿的妃嫔牌位有四十六案,并没有什么“成祖生母”碽妃,也没有李淑妃生了太子朱标等皇子的说法。
太祖陵不知祔葬几妃。今陵祭旁列四十六案,或坐或否,大抵皆妃嫔也。
——《今言·一百二十五》
崇祯四年(1631年)去世的何乔远,在其所写的《名山藏》中,就有提到,他在南京见过《太常志》中有“帝为碽妃所诞生”的记载。但何乔远查了《玉牒》,里面明确记载着朱棣是马皇后的第四子,而他又没找到能支持《太常志》中关于碽妃生朱棣的证据。
臣于南京见《太常志》云:帝为碽妃所诞生。而《玉牒》则为高后第四子。《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俟后人博考。
——《名山藏·卷之六》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张岱跟随太常簿朱兆宣,进入孝陵祭殿观摩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祭祀时,看到的嫔妃牌位,也是郑晓所描述的四十六案,只是在她们的前面,多了一座“碽妃”的。
近阁下一座,稍前,为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再下,东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否。
——《陶庵梦忆·钟山》
不过,张岱并没有看到朱标等皇子被归到李淑妃名下。证明崇祯年间,还没有“朱标是李淑妃所生”的这一说法。
张岱在书中说,这位“碽妃”便是朱棣的生母,马皇后是抢了她的儿子,还说这是宫廷秘事。既然都是秘事了,还将碽妃这么明目张胆地供奉着,是生怕知道的人不够多吗?估计所谓的“宫廷秘事”,也是孝陵里的太监告诉张岱的。
可以看出,至少在嘉靖朝,孝陵里是没有成祖生母碽妃,也没有李淑妃是太子生母的牌位摆法。而到了崇祯十五年,就凭空出现了一个“碽妃”。到了南明弘光时期,就既有碽妃,又有“太子生母”李淑妃了。
张岱所描述的中元节祭祀场景,不但祭品简陋,而且祭祀仪式也很敷衍。例如,太常寺的官员们向祭祀用的牛作揖,拜下去还没起身呢,牛头就被割下拿去烹煮了。
至宰割所,以四索缚牛蹄。太常官属至,牛正面立,太常官属朝牲揖,揖未起,而牛头已入燖所。
——《陶庵梦忆·钟山》
可见,到了明朝末期,皇帝根本就没心思去管皇陵祭祀的事情了,当然更不会去检查,孝陵里的牌位是不是摆放正确。
03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出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母是马皇后。
癸酉。皇第四子生,即今上皇帝。孝慈皇后出也。
——《明太祖实录·卷之八》
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就对众将士说过,他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子。
是日,上谕诸将士曰: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
——《明太宗实录·卷之二》
很多人觉得,朱棣反复强调他是嫡子,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好让他的“靖难之役”师出有名。可问题是,朱允炆也一直强调,他和朱棣有着最亲近的血缘关系。
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是用简发大兵,往致厥罚。
——《清史稿·卷四·本纪第四·恭闵帝》
如果朱棣不是马皇后生的,反正朱允炆和朱棣这叔侄俩已经撕破脸了,哪怕当时有那么一点点传闻,朱允炆肯定会当众戳穿朱棣“冒充嫡子”的行径。即便朱允炆不加以利用,黄子澄等反对朱棣的大臣们也会在这方面大作文章。
可朱允炆也好,黄子澄也罢,都没有反驳过朱棣说自己是嫡子的说辞。那就只有一个解释:朱棣确实是马皇后生的。
而在《明史》、《明实录》中,又都没找到“碽妃”这个人。有人会认为,朱棣原本就是要向世人隐瞒他的身世,肯定会将有关碽妃的记录都删除。
既然横竖都要瞒着别人了,那就应该瞒到底,为什么在明朝后期,孝陵享殿中会出现个位列众妃之上的“碽妃”?这难道是朱棣当年留有遗嘱,让后人在一二百年后,将他的生母公之于众吗?
有人说,这位“碽妃”可能是蒙古元顺帝的妃子,是被朱元璋抢来的。徐达攻下元大都的时间,是在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那个时候,朱棣小朋友已经8周岁了。
而朱元璋自己在《大诰》中说过,他这辈子,只抢过陈友谅的妾,再没抢过别的女人。
当未定之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有四年余,在军中未甞妄捋一妇人女子。惟亲下武昌,怒陈友谅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归。
——《大诰·谕官无作非为第四十三》
结束语
《南京太常寺志》描述的孝陵享殿中妃嫔牌位摆放的位置,应该是沈若霖亲眼看到的。问题就出在,那些牌位、以及摆放位置是真实的呢,还是那些守陵的太监们为了吸引大家来参观,而凭空捏造的。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