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连绵的高山和奔腾的黄河都放进一座城市中,再点缀无数的美食和建筑,这样的风貌,恐怕只有在银川才会有了。
银川虽地处西北,但绝对对得起“塞上江南”这个名字,再加上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厚重的历史,实在值得好好逛逛。
贺兰山下战尘收
君去征途正值秋
★
银川市区不远处即为大名鼎鼎的贺兰山。数千年来,贺兰山总是与战争、悲壮和苍凉等字眼联系在一起,高大狰狞的高山并没有挡住蒙古人的铁骑。由于埋葬了太多将士,有人也把贺兰山称为“鬼山”。
时间轴再拉得远一点,贺兰山也曾生活着大量游牧民族,从1万年前的先祖到智慧超群的西夏人,他们留下的岩画至今依然精美无比。
从银川市区出发,车一直向着苍凉的高山,40多分钟后接近贺兰山岩画景区。
地貌逐渐变得粗犷起来,西北的霸气迎面扑来。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门票60,包含摆渡车(可放弃,有排队的功夫已经溜达到景区核心了)。
进景区先参观岩画纪念馆,无甚亮点,浮雕也过分艺术化,太夸张。
连接各个景点的路却是大有看头,无论从哪个角度,总能望见苍凉的山。
上来走错方向,进了一片山寨区域。这儿还搞了个什么桃花岛景区,有小视频网站上挺火的摔碗酒,国人品味堪忧啊。
原始人祭坛倒是有模有样的,面具......就算了吧。
往回走才是真正的“硬货”。
贺兰口
贺兰口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
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这里山势险峻,峭壁经过千万年的风切变和水切变,酷似锋利的刀剑直插天空。
透过狭窄的山谷远眺,远处依然层峦叠嶂,仿佛蒙古的铁骑正源源不断地塌来。
山两侧的峭壁上,就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岩画。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
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岩画已禁止过分靠近和攀爬,为方便观赏,都在旁边贴上了醒目的红点。
这里的“镇山之宝”是一副太阳神像,满是原始时代的审美情趣。
走走停停,有很多精彩故事,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得淋漓尽致。
贺兰山岩画到底有多原始?岩画的年代目前分歧很大,主要有三种说法:
旧石器时代晚期
岩画刻制年代上限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少量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大部分属于中石器、新石器时代,少量延续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有若干作品出自秦汉以后,近至宋元、西夏”。
新石器时代晚期
岩画刻制年代上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或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贺兰山史前岩画深受仰韶—马家窑—齐家史前文化的影响,其制作年代相当于仰韶—龙山考古文化年代,即距今6000—4000年”。
早期铁器时代
岩画刻制年代的上限“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即青铜文化—早期铁器时代”。
岩画到底如何断代,还是交给学者们吧。唯一能断出来的,是一些看似汉字又非汉字的文字,它们来自雄霸一时的神秘西夏,那个复杂的字便是西夏文的“佛”。
这里的另一大亮点是岩羊。这些羊外形介于野山羊和野绵羊之间,角很大,不怕人,在悬崖上自在穿梭。
看见贺兰山岩羊是需要运气的,我们当时陆续看见了好几只岩羊,有的还拖家带口下到山底过河,丝毫不怕人。
真希望,它们能在这广阔的天地里,永远自在逍遥。
往回走时已经是两个小时之后了。再看看远处的山,依然雄壮狰狞。这里就算没有岩画,也绝对是一处粗犷苍凉的世外桃源。
和我一起,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滨海潮编辑 阿史
@原创不易,欢迎分享
@公众号如需转载“滨海潮”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