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六艺指的是哪六种技能(六艺)

“六艺”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里面记载着“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还有“.......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末期,随着教育主体的日益私人化,学在四夷逐渐取代学在官府,民间私学的教学方式和学科设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演变为“《诗》《书》《易》《礼》《乐》《春秋》”,一名而二实,前者为“旧六艺”,后者为“新六艺”。孔子是“新六艺”的创制者和践行者。一般而言,以孔子为标志,孔子之后凡言六艺者,即专指“新六艺”,其内容也专指《诗》《书》《易》《礼》《乐》《春秋》。“新六艺”就是后来的儒家经典“六经”。

西周“旧六艺”重实践技能。礼的秩序体现的是天地宇宙运行规律,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圣人依据这些规律制定的人与社会运行的法则,具有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乐,即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也,又称“六舞”,学习“六乐”主要是培养宫廷祭祀礼仪的表演技能。射指五种射技。御指驾驭车马的各种技能。书指通过了解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培养书写的技能。数指算数的技能。《吕氏春秋·博志》云:“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养由基擅长“射”,尹儒擅长“御”,秦人习惯性地称擅长射箭和驾车的人为“六艺之人”,可见六艺作为一种技能、技艺的传统观念影响之深远。通过“六艺之教”,培养掌握技艺的“六艺之人”,这与西周礼典的盛行与礼仪的繁复相适应。

春秋“新六艺”重理论修养。春秋时代,礼乐的鼎盛时期逐渐过去。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标志着礼乐式微的开始,至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局面即已形成。诸侯各国傲慢地、奢侈地占有着只有周天子才能享有的礼乐等级,他们以僭越等级的形式形成了对礼乐等级制度的严重破坏,动摇了礼乐制度的根基。社会呼唤“礼义”的回归。孔子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广泛收授中下层平民子弟,以《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种古代典籍作为授课教材,培养既知晓“礼仪”、又深通“礼义”的“至德至道”君子。春秋君子已不再只满足于对“礼、乐、射、驭、书、数”各项技能的娴熟掌握,更要求对“礼义”的内化和贯通。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流量免费领取(@川籍农民工 快领20G免费流量包!)
下一篇:凌烟阁24功臣(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他们有什么功劳,排名第一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