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
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衔。
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类似今天的地级市委书记兼市长。
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藩台、臬台、学台
分别就是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学政,说白了就是常务副省长、政法委书记、教工委书记。藩就是形胜之地的地方,相当于诸侯的地方,是对布政使得恭维。
臬台中的“臬”字就是法律的意思,意思是掌管法律。
提督学政最初级别还是很高的,跟总督、巡抚平行,我们所熟知的范进后来就担任山东学政,不过,小说里称之为学道,因为在明朝学政被称为学道,类似今天省教育厅厅长。
基本来说,藩台、臬台、学台相当于从三品,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副省级干部。
道台、府台以及提台、镇台、协台、银台
这个道台很有点像小号的总督,它也像总督一样分为地方和专务。地方道台一般管辖几个府,专务的道台则负责具体的某项事务。他们一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也就是相当于副省级或者正厅级。
府台就是知府,一般都是正四品,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其副手为同知,相当于今天的常务副市长。
提台、镇台、协台、银台,分别是通政使、提督、总兵、协镇。通政使相当于信访局局长;提督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侧重军事一般称之为军门,想我们所熟知的丁军门丁汝昌。
总兵也就是总兵官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协镇大致相当于省军区副司令员。
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中科院、社科院。
翰林,也和现代的秘书一样,他的作用和权力,因领导对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别。翰林院编修的职务相当于现在中央办公厅和政策研究室的秘书;官衔则有大有小,最大的可当到主任一级(进入政治局),小的依次相当于司局级、处级或科级。明代官场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铁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