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在很多电视剧中,当儿女做了一件令人难以理解,并顶撞父母之后,气愤地摔门而出。此时,父母会气急败坏地说一句:“你出了这个家门,就不要回来了,从此断绝父子关系,永远不是一家人了”。
历经上下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华民族对于亲情依然十分看重,这种流淌在骨子里的血缘关系,是其他任何情感都难以替代的。
在每个家族的祠堂里,都供奉着各自的祖先们,这种以血缘作为纽带,从而进行群体内部秩序维持的行为,是宗族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这种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宗族观念,正在被时间淡化。
在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在流传:“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单单从字面上的意思来做理解的话,其实并不难,只要是出了“五服”之后的人,就可以当做陌生人去对待了,完全没有了亲情可言。
很明显,这句话的重点在于“五服”,老祖宗说的这句话,肯定是基于一种特定场景来做经验总结的。只要把“五服”这个关键词的隐藏含义弄明白了,整句话的寓意也就直接露出了水面。
在和村里的长者做了深入的交谈之后,并且在查阅了众多史料作为佐证的情况下,内心的感受可谓五味杂陈。
目前有两种版本的理解,当然这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无论哪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只不过在真正的亲情血缘上去感受,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这就好比一千个人去读《哈利波特》,就会出现一千个完全不同的哈利波特一个道理。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版本:“五服”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和自己,总共五代人。
这是很简单直接的解释,也十分好理解,从自己开始,再往上数四代人,算是比较亲近的人。当然,在我看来,这样的解释是有局限性的,因为这五代人得从高祖的角度来看,往下四代人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
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上面两代人,即父亲和爷爷,下面两代人,即自己的儿女和孙子,才算是最亲近的几代人。
不过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实际生活中大家都会有十分深刻的感悟,因为人这一辈子也就短短的几十年光景,能够真正接触到的长辈和晚辈,也就在几十年以内,再往上和往下都显得比较生疏了。毕竟彼此之间存在的代沟越来越深,很难有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版本,这个版本就相对显得比较复杂了,涉及到了很多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很多讲究。
“五服”,其实是古人按照五种不同质地的丧葬服装来定义的。这种丧服制度的推出,也直接见证了相互之间在家族中的地位和辈分。
华夏儿女刻入骨子里的“孝道、孝礼”一直延续至今。长辈去世之后,晚辈要守孝,会穿孝服,这种服装的面料和日常的服装是有很明显的辨识度的。
丧服大致分为两种:粗麻和细麻,生麻和熟麻。按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程度来着装,关系稍微疏远一些的穿细麻、熟麻制成的丧服,关系十分亲密的人则要穿粗麻、生麻制作而成的丧服。
“五服制度”,就是一种按照与去世者亲疏关系,从而确定穿什么材料丧服,以及要穿戴多长时间的五种丧服制度。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可以自己去查一下更加详细的解释。
结语
还是那首歌唱得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虽然如今已经淡化了这种宗族亲戚关系,但我们有了更加深层次的“一家人”概念,这才是最值得颂扬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