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前是什么朝代(三皇五帝之前的朝代)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转自 历史爱好者hjd

远古时代

在中国范围内,三皇五帝之前有没有朝代存在过?肯定存在过!

司马迁《史记》记载的三皇五帝距今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千年,而考古挖掘展示出来的中国史前文明已过8000年,出土了许多代表王权的精美文物,而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已表现出了比较成熟的帝国形态,三皇五帝之上三千年中,必有更早期的朝代存在过。

笔者以为现代汉语源头之遥远,演变发展过程之漫长也会大大超出人们原有的想象,不会仅仅只有五千年,即使在汉语方言中也存在许多疑似阿尔泰语词汇,这提示我们应当抛弃原有的“上下五千年”文明起源观,把汉民族形成发展史推向更久远,把现代汉语起源史推向更早期。

对于不见正史记载的“史前史”,长达三千年之久的文明起源断层,是不是一点文字信息也没有呢?其实不然,何拔儒考证过的远古帝王列表“盘古王表”就是其一。

四川省盐亭县的天垣地区传说是盘古王故地,并是夏禹出生地,那里有一条举溪,河边有一个名叫场盘垭的村寨,内有一“盘母石”,旁边还有过刻着50行奇怪文字的古碑,传说是大禹亲自所立,人称“盘古王表”,记录着盘古王到大禹王的世系更迭。

清朝末年盐亭县出来一个叫做何拔儒的儒生,他30岁中秀才,1885年补为廪生,40岁被公派留学日本东京宏文师范学院,此人对古碑深有兴趣,出洋时就携带着此碑文临摹本,常找国内外学人探讨,企图破解这些古文字。1906年何拔儒学成归国,业余继续考察研究川地古迹,其时举溪两岸数千年前,延伸数百里的山寨聚落遗址犹存,其间古迹众多,何拔儒通过对比研究终于破译出盘古王表。

王德奎先生也是四川省盐亭县人,基于前人的研究,他于2000年在《文史杂志》第2期中发表了《绵阳第一碑与盘古王表石》,文中列出了盘古至禹的年表,该年表如下:

  一、约公元前8000——公元前6391年:

原始社会

  二、约公元前6390——公元前6211年:

   1、盘古 2、天皇 3、地皇 4、人皇 5、五龙纪 6、摄提纪 7、合雒纪 8、叙命纪

  三、约公元前6210——公元前5771年:

  1、巨灵氏 2、句疆氏 3、谯明氏 4、涿光氏 5、钩陈氏 6、黄神氏 7、巨神氏 8、犁灵氏 9、大隗氏 10、鬼隗氏 11、掩兹氏 12、泰逢氏 13、冉相氏 14、盖盈氏 15、大敦氏 16、云阳氏 17、巫常氏 18、泰壹氏 19、空桑氏 20、神民氏 21、倚帝氏 22、次民氏

  四、约公元前5770——公元前5071年:

  1、辰放氏(4代) 2、蜀山氏(6代) 3、虺傀氏(6代) 4、儿遽氏 5、希韦氏(4代) 6、有巢氏(8代) 7、燧人氏(4代) 8、庸成氏(8代)

  五、约公元前5070——-公元前4171年:

  1、浑沌氏(7代) 2、葛天氏(4代) 3、女娲氏 4、伏羲氏 5、赫胥氏 6、东户氏(17代) 7、皇覃氏(7代) 8、启统氏(3代) 9、吉夷氏(4代)

  六、约公元前4170——公元前3151年:

  1、仓帝史皇氏 2、柏皇氏(20代) 3、中皇氏(4代) 4、大庭氏(5代) 5、栗陆氏(5代) 6、昆仑氏 7、西陵氏(5代)

  七、约公元前3150——公元前2331年:

  1、轩辕氏(3代) 2、祝涌氏(2代) 3、昊英氏(9代) 4、古皇有巢氏(7代) 5、朱襄氏(3代) 6、阴康氏(3代) 7、无怀氏(6代) 8、神农氏(8代)

  八、约公元前2330——公元前2211年:

  1、黄帝 2、颛顼帝 3、喾帝 4、尧帝 5、舜帝 6、禹

这个“盘古王表”把中国历史推到了8000年前,笔者并不以为此表就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上古史,但也不认为此表凭空伪造,该年表还是有一些可信度的,上述这些名号大多已经在先秦古籍《世本》中出现过了。笔者还以为这些远古王朝的创建者与三皇五帝有同样的民族背景,同样是血腥野蛮的奴隶制社会。

  有些史学家用另一种思路去思考,认为五帝不是五个人,而是五个漫长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过许多帝王,如考古学家许顺湛先生在他的《五帝时代研究》中这样推测五帝年限:

  前五帝时代:

公元前4420年以前,所属文化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早期等文化。

   黄帝时代:

传十世,约1520年。约公元前4420年—公元前2900年。

所属文化为仰韶文化中、晚期。

  颛顼时代:

传九世,约350年。约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550年。

所属文化为龙山文化。

  帝喾时代:

传十世,包括尧,约400年。约公元前2550年—公元前2150年。

所属文化为龙山文化。

  帝舜时代:

传一世,约50年。约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2100年。

所属文化为龙山文化。

由此来看,三皇五帝是朝代而不是几个王,与此同义,《吕氏春秋》曰:“神农十七世有天下”,意思是说神农之朝传了十七代,而后才被黄帝所取代。

其实古人早就指出过三皇五帝不是远古历史的全部,远古曾有过许多朝代和帝王,《封禅书正义》曰:“燧人氏至伏羲187代”,《帝王世纪》言,人文始祖伏羲之后有女娲氏,女娲之后有多达15个代系的先王,其曰:

“女娲氏没,大庭氏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伏羲之号。”

《庄子·胠箧》中的伏羲仅在十二位先圣王中排位第十,只是到了汉代“太皋”伏羲才成了三王之首,而《庄子》写作“伏牺”,《荀子》写作“伏戏”,此外还有写作“伏希”的,说明这只是一个后人的译音。

《庄子·大宗师》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行,鵗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牺氏得之,以袭气母”,文中伏羲被排在“鵗韦”之后。笔者以为这个能“挈天地”的“鵗韦”同样不会是定居的农耕汉民族先民,因为唐宋史书中的“室韦”是成吉思汗蒙古人的前身。

游牧文化是一种血缘文化,游牧民族特别重视对自己祖先名字的记忆,哈萨克谚语:不知七代祖先名字的人是孤儿。他们认为一个人至少要记得七代以内父母双方所有血缘祖先的名号。由于有这样一种古老的文化习俗,阿尔泰游牧民族虽然在大部分时间里没有文字,但凭口口相传,他们也能复述出十分遥远的祖先名号。蒙古族史诗《江嘎尔》唱到他们的祖先历史时有这样的复述:

“八千寿岁阶段,满楚(满洲)西尔主(休屠)之宝座,

赋予了西尔主,疆域是………

五千寿岁阶段,把持满楚宝座的是………

两千寿岁时,在满楚西尔主宝座上的是格斯尔圣主…………

五百寿岁阶段宝座赋予………

八十寿岁时,宝座上坐着成吉思汗…………”

如此久远的祖先国号都被他们记忆并代代传唱着!草原史诗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但仍然是真实历史的映射,基于游牧民族特有的传统习俗,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古籍对先王们的记载是有一些根据的,不是凭空捏造的。

“史前”其实有史,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变得模糊飘渺,甚至严重变形而已,笔者相信黄帝之前还有过许多朝代,并且认为这些史前帝国很可能是规模巨大的。

虽然我们无法考证这些远古帝国的起迄年代和都城方位,但可以肯定盘古王表中的“氏”都是部族名,这些“氏”在后来的中国史书中不断出现,出现在自北而南入侵中原的历史人物中,已经为其民族背景作出了注解,这些“氏”或是“戎”或是“狄”,或是“匈奴”或是“鲜卑”,都说多音节语言。笔者以为盘古王表中的王名仍然是阿尔泰游牧民族族名的异写,只要稍加辨认就能与我们熟悉的族名对应起来,例如:

巨灵——觉罗

大庭——鞑靼,

句疆——女直

掩兹——安陈(金的读音)

大敦——鞑靼

巫常——兀者

空桑——可萨

次民——室密

蜀山——柔然

希韦——室韦

混沌——兀谭

皇覃——兀谭

启统——契丹

昆仑——黑(古代阿尔泰语是黑的读音)

栗陆——史书又写作疏勒,淑勒,敕勒等等,本义是天

祝甬——主因(居庸,句容)

阴康——裕固

无怀——乌桓(乌洛桓)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建造了五城十二楼,但这些城和楼遗址为什么没有被考古挖掘所发现呢?笔者以为辽王朝情形能为这个问题提供参考答案。

《辽史》记载辽帝建有四京,还建造过许多楼台,辽帝并不驻跸于同一个地方,而是四出“捺钵”(狩猎)不休,游猎于那些建有高楼之地,楼与楼之间相距数千里,辽帝盘坐于楼台之上接受四方属部的朝贡,或者在楼台上宴会汗王贵戚。辽人原本是迁徙不定的族类,除了陵墓,他们对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兴趣不大,辽帝多建京城,多建楼台其实与他们的游牧生存方式相适应,辽帝的京城其实是游牧民族的“斡尔朵”(蒙古语本义是“可汗的宫帐”,这也是“都”字的原始读音),原本就规模不大,辽代距今不过一千年,那些京城和楼台也没有了痕迹。

黄帝的十二楼可能与辽帝用于“捺钵”的高楼有相同的用途,距今已过四千年,没有考古发现就很自然了,至于盘古王表中的遥远王朝没有留下什么都城遗址,就更容易理解了。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豆豆鞋是什么样子(复古时髦豆豆鞋,可以轻松打造文艺范)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