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根据地(为什么第一个根据地选在井冈山?不是国民党打不到这里,而是不敢)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为什么第一个根据地选在井冈山?不是国民党打不到这里,而是不敢

井冈山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根据地被世人熟知,为何第一个根据地在这里成立,为何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呢?国民党为何不敢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进攻呢?

占据优良地理位置,农民武装走上政治舞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让工人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由工人阶级为主体的革命人民发动城市起义逐渐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典范。

中国共产党也陆续参照俄国的模式领导了数次城市起义,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当毛泽东领导的以夺取长沙为目标的秋收起义失利后,为部队寻找退却方向和落脚点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彼时,国内的大中城市多数被国民党占据,交通要道皆有大量国民党的军队驻扎,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想要取得起义的胜利,就不能和国民党硬碰硬,敌人势力更为薄弱的乡村地区成了起义的首选之地。

毛泽东、朱德、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对“割据湘南”和“引兵井冈”进行比较,决定将革命的火种放置在井冈山上。

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在江西省宁冈、遂川、永新和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四县交界的群山丛中,这里重峦叠嶂,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没有工业,商品经济不发达,交易主要依靠“日中为市”的集市,农业也不怎么发达,整个就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山区农村。

由于井冈山处于两省的边缘山区,山路陡峭属于“两不管”地带,这里交通条件落后,长沙、南昌等政治经济中心对这里的影响力有所削减,国民党的手很难伸到这里来,所以井冈山周围有500多里是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

这里占据了险要的地势易守难攻,易于藏兵,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态势,各县之间的农业经济能自给自足,驻扎在这里的部队也可以原地筹款筹粮,不需要依靠外界进行补给,能有效抵御国民党的进攻。

通过对罗霄山脉中段进行考察,毛泽东毫不吝啬对这里的赞美之词,曾明确表示“走遍整个罗霄山,只有中段的宁冈,最适合进行军事割据。”又称这里是“地利人和之边界”。

罗霄山脉为南北走向,坐拥很多地势险峻的山脉,其中天龙山、万年山、武功山等山峰,海拔从1000米到2000米不等。

为什么在重峦叠嶂的罗霄山脉,毛泽东等人唯独相中了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呢?

罗霄山脉北段的地势接近武汉这样的政治中心,远不如中段可进可退,南面虽然地势较好,但是群众基础又不如中段地区,从政治上的影响力来看,不如中段和北段好,中段结合了群众基础和地势优势,自然成了建立根据地的重点考虑对象。

井冈山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有“五百里井冈”之美名,在连绵不断的峰岭之间,井冈山是最险峻的,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硃砂冲将其紧紧包围。

包围这井冈山的这些山峰后来又被合称为“五大哨口”,哨口扼守着井冈山上大小数十个村落,村子呈现“井”字型分布在各个山间小盆地中,通过这五大哨口可以紧紧把握住井冈山的交通命脉,根据地建立后可将其作为军事要塞。

这里属于山地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降雨量、日照时间等都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物产,一旦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很大程度上能实现自给自足,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绵延的群山养育了高山流水,水流向下汇聚成溪流小河,形成了莲花的琴水(现称为莲江)、遂川的泉江、宁冈的龙江等水力资源,进一步丰富了井冈山地区的自然资源。

除了粮食竹木等生活必需品外,井冈山地区还能产出大豆、烟草、花生等经济作物,更值得一提的是这茫茫大山之中,居然盛产各种药材,这在后期红军缺少药品的时候,起到了很大作用。

良好的群众基础,更有利于团结农民阶级

除了上述原因外,毛泽东等人决定率部上井冈山,与井冈山一带的群众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在井冈山有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影响、有中共组织的农民武装力量。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毛泽东对农民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他从不轻视农民的力量,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一环。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对古代小说很感兴趣,《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些小说中有不少起义的情节,这让毛泽东对自立山头、武装反抗的农民起义有了初步的认知。

在吸收了各种史书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经验,结合共产党进行革命的实际情况后,毛泽东等人提出了“上井冈山去”的假设,决定将贫困的农民动员起来参加革命。

通过对湖南进行调查后,毛泽东更是坚定认为薄弱的工人阶级想在大城市与反动分子进行抗争,就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形成了“上山”思想,即共产党人要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去,要在那里开展农民运动、工农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实现工农武装割据。

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群众基础极为良好,这里的百姓十分支持革命,早期共产党中有不少人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永新县,早在根据地建立之前,就英雄辈出,欧阳洛、永新“三刘”等革命人士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1926年欧阳洛在南昌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暑假期间更是在永新县积极开展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员。

莲花县也出了不少革命英雄,例如朱绳武、朱亦岳、陈竞进等,他们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到家乡秘密创建了莲花县党小组,逐步壮大了莲花县的革命力量。

遂川县的革命活动主要发起人是以陈正人、王遂人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家乡将党员从最开始的寥寥数人发展到近百名。

井冈山的革命火种之所以能燎原,除了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还离不开当地一直倾向革命的绿林武装力量。

将绿林武装力量,改造成了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作为天然的军事要塞,自古以来“为自来土匪、散军窟宅之所”,清末民初以来,这里陆续盘桓了十多支土匪和散军,绿林武装因此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武装力量,国民党都不敢轻易攻打这里。

1898年出生的袁文才,曾在24岁考入永新县禾川中学,最初他希望统治者能让当地的人民过上好日子,但土豪劣绅的收租收捐压得他和家人苦不堪言,很快由于父亲去世,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

当时,袁文才的家乡永新县有一支经常和豪绅地主作对的“马刀队”,因需要文人写勒索信找上了他,很快由于被人举报,袁文才遭到政府通缉,为了逃命,他躲入井冈山中,抓不到人的反动政府枪杀了袁母,洗劫了袁家,直接导致了袁文才加入马刀队,落草井冈山。

很快,袁文才凭借着他的足智多谋,多次带领贫苦百姓进行抗捐抗租税,在湘赣边界地受到了很多百姓的拥护和欢迎。

在袁文才的影响下,王佐也将其武装力量改编为遂川县农民自卫军。

他的自卫军对于保护遂川县工农运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和袁文才有类似经验的绿林好汉,还有王佐,王佐通过从溃军手里购买枪支,联合当地农民自立门户,将劫来的钱财分给了贫苦百姓收到了边区人民的拥护,队伍不断扩大,发展成了有50多人的绿林武装。

袁文才和王佐两支绿林武装,占据了井冈山两个不同的位置互为犄角,遥呼相应,在井冈山拥有举足轻重的力量。

1926年,以龙超清、刘辉霄为首的共产党员联合了当地绿林武装力量,攻占新城建立了“宁冈县人民委员会”,这为工农革命军落脚井冈山地区打下了重要的政权基础。

毛泽东在1927年第一次听说袁文才、王佐在井冈山坚持武装斗争的过程后非常高兴,认为这和“上山”思想非常类似,决定要在山林中结交绿林朋友。

特别是在听闻袁文才、王佐凭借对地形地势的了解以及当地群众的支持长期与敌人坚持抗争,导致反动政府的多次围剿均遭失败后,毛泽东对在井冈山坚持武装斗争更有信心了。

当时,就如何安顿袁文才、王佐部队的问题上,有些人出于担心自身安危的考量想解除他们的武装,但这一想法遭到了毛泽东的明确反对,“对他们只能用文,要积极地争取和改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革命武装”。

对于毛泽东的独到眼光,袁文才、王佐投桃报李,允许工农革命军在他们的“大本营”茅坪,建立红军医院、留守处,工农红军因此得以在这里安营扎寨,毫无后顾之忧地进行游击战争。

袁文才、王佐的部队最终被改造成了工农革命军,不仅为革命增添了力量,稳定了当地民心,也为中国共产党改造地方武装、改造国民党俘虏兵提供了成功经验。

综合这些优势,不难得出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选在井冈山是一个极具慧眼的决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选择之前对此进行了不少调查和分析,地理环境、群众基础、武装力量等无一不是其重点考虑的因素。

引兵井冈为中国革命开创了新模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这里开始,星星之火逐渐壮大。

参考文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及巩固研究(1927-1930) ——从“割据湘南”到“引兵井冈”》

知网;广西师范大学;2018.12;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重生系列小说(强推!现言重生爽文,《美艳不可方物》《我靠学习变美》都超精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