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风华》中,对朱棣称帝后的子嗣问题也有关注。那是朱棣出征漠北前,他看中了一位,姓朴的妃子。为此朱棣还让好圣孙朱瞻基,搞来了粒“龙虎药”。
结果这事却闹成了笑话。随后朴妃突然离奇失踪,搞得负责朴妃生活起居等的太子妃,也就是朱瞻基的老妈,愁得差点要跳河。而当朴妃被找到后才明白,原来那一晚,朱棣就没动朴妃。
至于朱瞻基搞去的“好东西”,却仅是朱高炽化痰的寻常物。朱棣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证明自己依旧龙精虎猛,特意制造出一个假象,为“北征漠北”服务而已。
看到这,自然就有疑问了:不管怎么说,自靖难之役后,朱棣也是当了22年皇帝,却为何无子女出生?
对于这跟问题,在笔者看来,是由这三个原因造成的。
01内?外矛盾太棘手
在中国历史上,论对外开疆扩土,朱棣算不上最牛的。但若说,以皇上身份,亲自操刀并实施,朱棣毫无疑问是最牛的——亲自统帅大军,一生五征漠北。须知那可是在古代,别说高铁、飞机了,就是自行车都没有。先别说打仗,就是这一去一回,就要受多少苦?耗费多少时间?
而朱棣之所以这么做,一则是为了大明北疆的稳定,把危险尽量消除到萌芽状态,这属于大战略。二则是有个好儿子朱高炽,能坐镇京城,料理一切。三则是,他老爸朱元璋几乎杀光了明初的所有名将,让朱棣悲哀发现,自己不仅要当皇上,还必须兼任大明第一名将、统帅!
以上是外部矛盾决定的!
朱棣当了22年皇上,看着很长,可在家享福的时间并不多。他不是那位,当27天皇帝,就能做一千多件荒唐事的刘贺!
因此,这就决定了朱棣哪怕在家,也没多少心情想那事!因为内部问题更棘手。比如,建文帝下落。还比如,太子之争,尤其是朱高煦,都自诩李世民了。还要加上,迁都,下西洋等等,这些朱棣都要管,要解决。
所以,说来说去,朱棣虽因靖难之役遭指责,被称为得位不正,却用22年疯狂工作,证明了自己当皇上,不但合格还很优秀。他其实就是要给历史一个交代,岂能选用生子女这种方式?
02子?孙优秀更要谨慎
对于朱棣来言,他的成就,显然也要归结于子孙太优秀了。也正是因如此,朱高炽和朱高煦,这哥俩才能打起来,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因此,笔者认为,虽朱高煦再怎么幺蛾子,也是不能否认其能力和实力的,他也是一位牛人。
且有孩子的都清楚,这人一当上爹妈就有“罪”了,啥事都喜欢“为子孙计”或“为子孙做牛马”,且还是子女越有出息,老爸老妈就越干着带劲,想的就越多!这点没人否认吧?
朱棣也是父母,已经有了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这三位优秀儿子,再加上那位好圣孙朱瞻基,瞅瞅,这啥阵容!他还会有多少心思再去生?
道理很简单,朱棣做事,必然要考虑子孙的态度或想法。这点《大明风华》体现得很到位:朱棣看中朴妃后,竟然就传出了他对三儿子不满,要再生一个!这反映的其实就是子孙态度问题。
须知他们这“朱家五子”阵容,互相死死捆绑在一起。若内斗一生,再被别人趁机翻盘,有一个算一个,都无好果子!所以这种情况下,再生儿子就如生祸端,这个道理,朱棣必然懂!
03外部史料有孤证
倘若说,第一和第二条,是基于国内史料推理而出的。那么就还要看看外部史料了!因为明朝是个强悍的朝代,影响力非常大,尤其是对朝鲜!
《大明风华》中,为何选了一位“朴妃”?因为一看这姓氏,就是来自朝鲜的。且在朝鲜的史料《李朝实录》中,恰好也有相关记载。朱棣的确曾宠爱过一位姓权的朝鲜妃子,后来去世了。也就在这时,宫内发生了丑闻。
朱棣的两位妃子竟然跟官宦组成了“对食”关系。这让朱棣大为冒火,杀掉两位妃子后,开始整顿后宫,结果也杀了不少宫女。其中就有一位来自朝鲜的宫女,临死前曾怒骂: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既,你朱棣自己失去了相关功能,才导致妃子也好,宫女也罢,跟宦官们“对食”,我们有啥错?
所以,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再生子女?似乎被这一史料,一下子就给实锤了!原来是他自己出了问题!
但笔者却要说明一下:史学界有“孤证不立”的硬指标。既,单一证据不能成为结论的依据!朱棣的这条外部记载,就属于“孤证”。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朱棣不是不想,而实在是事出有因。其中笔者认为,还是第一、二条,更有说服力,那第三条最多是一个参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