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十位名臣的科举名次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得很多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能进入社会上层,施展才华。
而进士,是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科举考试者的称号,进士的前三名就是大家熟悉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从历史结果上看,状元、榜眼、探花虽然是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但往往在治国理政中却很少有出名的人,而很多在科举顶级考试中名次一般的进士却往往成为各个朝代的中坚力量。下面笔者就盘点十位历史名臣在科举考试中的名次。
进士牌匾
一、白居易。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白居易的诗歌不仅语言优美,而且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比起诗人的身份,年轻的白居易可能更想当官,白居易最初参加两次科举都不中,直到唐德宗贞元十六年,29岁的白居易第三次参加科举才中了进士,成绩非常不错,进士第四名,差点就是前三了!白居易中进士后做过翰林学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等官。
白居易
二、包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包拯中进士后开始仕途生涯,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判官、河北路转运使、开封府尹、权御史中丞、三司使、任枢密副使等职务。他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和“包龙图”。包拯做官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和“包公”之名。包拯27岁中进士,但墓志铭中只写了包拯中进士甲科。当时北宋中科举的进士分为两个等级,甲科和乙科。包拯中的甲科是第一等级,已经很厉害了,但具体名次未知(肯定不是前三)。
包拯
三、王安石。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明星人物”,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不但在诗文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更主持了宋神宗时期的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因此被称为“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是少年天才,“学霸中的学霸”,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21岁的王安石进京赶考,本是状元之才的他因为一句典故被皇帝判为第四。(具体可参看小编的文章本可中状元的王安石为何只名列第四——因一句“孺子其朋”)
王安石
四、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我们非常熟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他的代表作。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科举考试,虽然在会试的成绩很不错(第二名),但最后在殿试成绩中成绩不是很理想,为进士乙科(前面的包拯和王安石都属于进士甲科),具体名次未知。
苏东坡
五、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之一。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说起刘基刘伯温,很多人想到他是明初的名臣,但实际上刘伯温的进士是在元朝中的。元朝的科举执行的很不正常,时断时续,而且最后的殿试结果分左、右两榜公布;元朝以右为尊,蒙古人、色目人因此名列右榜,汉人(北方汉人)、南人(南方汉人)列左榜。元统元年(1333年),23岁的刘基参加科举,考中进士,为左榜的第三甲第二十名。
刘伯温
六、于谦。这里的于谦不是说相声的于谦,而是明代的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挽救明朝社稷的大功臣,可惜死于后来的英宗复辟。于谦不但有功于国家,而且人格非常高尚,忧国忘身,清廉刚正,不治产业,当时人称“于青菜”。他的《石灰吟》至今脍炙人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殿试成绩不是很高,是三甲第九十二名。
于谦
七、王守仁。世称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历任刑部主事、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登。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王守仁前两次考进士都没有中,直到弘治十二年(1499年)第三次参加考试才中进士,名次很高,为二甲第七名,相当于全国第十名。
王守仁
八、张居正。湖广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人,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在万历前十年,张居正是明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去世后被万历皇帝抄家。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相当于当时的全国第十二名。
张居正
九、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是清朝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被誉为“民族英雄”。林则徐前两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直到嘉庆十六年(1811 年),26 岁的林则徐赴京会考,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相当于全国第七名,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
林则徐像
十、曾国藩。清晚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经过多年鏖战后镇压了太平天国。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也是前两次会试没中,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第三次参加会试,才考中进士,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从此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