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姓氏(日本和印度的姓氏歧视深入骨血,为什么中国从来没有呢?)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日本和印度的姓氏歧视深入骨血,为什么中国从来没有呢?

姓氏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独特符号,它代表着我们的家族血缘关系,从姓氏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根源,我国的姓氏文化自上古时期便已存在,流传至今已经超过5000年。

除了我国之外,每个国家都有着各自的姓氏文化,比如我们的邻邦印度和日本,但不同的是印度和日本都存在着姓氏歧视,印度的四大种姓制度将人民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高种姓和低种姓的生活天差地别。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所有的平民百姓是没有姓氏的,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并且就算在贵族中,姓氏也是分等级的,它与爵位的高低挂钩,各个姓氏之间等级森严。

作为姓氏文化最悠久的国家,我国在千年的历史中,为何没有形成类似的姓氏歧视?

这还要从姓氏歧视的形成原因和我国姓氏文化的发展说起。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种姓制度和姓氏歧视的形成,是建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上的,而且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巩固,最终形成一种深入骨髓的“基因”。

印度的姓氏歧视,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它建立在种姓制度之上,而种姓制度的形成,要追溯到古早社会时期。

最初,种姓制度是随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但形成之初的种姓制度并不是一开始就将人们划分为不同层次,这时的制度只是为了雅利安人自身的执政权和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

也就是说,这时期的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为维护自身权力,保证将各个重要领域的话语权牢牢地握在手中而创立的一种制度,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政权的不断更迭,后来的统治者将它进行了调整。

直到英属印度时期,为了符合殖民统治者的需要和利益,种姓制度进一步被僵化固定,形成了森严的阶级体系。

在表现形式上,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四个等级,即我们熟知的“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除了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其他种姓,它们被统称为“第五种姓”或“不可接触者”,这个阶级的人又被高种姓之人称为“贱民”或“达利特”,因为这些人从事的都是地位最低下的职业,甚至在印度,他们不被算作人民。

即使是在四大种姓内部,也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第一等级的婆罗门主要是贵族和僧侣,垄断着一切文化教育和宗教的话语权;第二等级的刹帝利则是婆罗门思想的受众,大都是军事和行政贵族,拥有征收赋税的权利,且负责守护婆罗门。

从第三等级的吠舍开始,就比较趋于平常人了,这一等级的人没有政治上的特权,需要向上阶级纳税,至于第四等级的首陀罗,则是被侵略者征服的本土居民,他们在被征服后从事着工匠、佣人等职业,也被视为是低贱的职业。

最关键的是,种姓是世袭的,不会轻易更改,几乎没有从低种姓升为高种姓的可能,让姓氏歧视进一步固化,不可动摇。

在生活中,高种姓的人几乎不会接触到低种姓的人,因为他们的圈子相差太远,所从事的职业毫无交集,即使是在法庭里,也只会出现同阶级或低阶级的人对簿公堂的画面,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人就算打官司,只会和同阶级的人打。

由于种姓是生来便注定的,所以印度的阶层固化十分严重,几乎在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高种姓垄断的现象,大到政治经济,小到地方高级官员,几乎很少会有低种姓的人把持的局面。

从各个种姓的占比来看,婆罗门占据人口总数的大约5%,刹帝利约占4%,吠舍约占3%,而首陀罗则要占据45%,至于剩下的占比,则是一些“贱民”杂种姓。

也就是说在印度的人口构成中,近九成的人都是低种姓,10%的人把握着国家的各项权利和利益,这一现象即使是在印度独立,宣布废除种姓制度后依旧存在。

由于种姓制度透露出的不平等和近代社会主流的民主和人权思想相背而驰,所以这一制度被视为落后制度也无可厚非,甚至还有人将其视为妨碍印度社会进度的一大障碍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随即颁布了废除种姓制度的法律文书,规定各种姓分类和歧视均为非法行为,但是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毕竟这一制度已经在印度世世代代人民的血液里扎根,已经成为他们的基因,怎么会在一朝一夕之间就摒弃?

在了解了种姓制度的由来后就可以发现,它是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进入印度后,为维护自身阶级利益而创造的一套社会体系,相比之下,虽然我国历史上也有过被游牧民族统治的时代,但是他们的思想和雅利安人完全不同。

在我国历史上,大多数由游牧民族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最后要么被汉人推翻,要么主动汉化,促进民族大融合,比如孝文帝元宏作为鲜卑族,主动推广民族汉化并改为汉族姓氏,虽然政权依旧由他们掌握,但是在这种思想下,所谓的姓氏歧视根本发展不起来。

另外,我国未能在历史中出现姓氏歧视,还因为古时战争颇多,政权更迭速度快,且在乱世时会同时出现几十个政权林立的局面,比如南北朝、十六国等

这就导致了在乱世中,谁都可能会成为称霸一方的巨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并不稀奇,甚至“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在这种时代里,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发迹,这样姓氏歧视的社会基础便不存在,自然无法发展。

不过有一点相同的是,我国许多姓氏的起源,也是和职业息息相关,特别是一些复姓,比如司徒、司空等,而且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日本的姓氏也如此。

在古代时期,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中首都出现了姓和氏,氏和姓是分开的,前者是一种政治团体,后者则是赐予氏的称号,用来表示这一氏的社会地位。

在当时,氏的名称大多数是根据族人担任的职务来取的,也有的是根据居住地或者所管辖的封地来命名,这一点与我国许多姓氏的来源大抵相同。

这些姓氏,又与爵位和职务的高低挂钩,分为不同的等级,各姓氏之间等级森严,而被统治阶级是没有姓氏的,所以在古代日本,有姓氏的人天然要比没有姓氏的人高上一等。

除了姓和氏外,在九世纪左右日本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号“苗字”,即苗裔、分支,它是一个家族从氏族分离后,出现的新的姓氏。

虽然在古代日本,姓氏是统治阶级独有的,但是天皇却是没有姓氏的,因为在日本的文化中,天皇是神的后裔,自然不需要姓氏,天皇的子女也是没有姓氏的,但如果是天皇的女儿嫁出去后,可以选择跟随丈夫的姓氏。

封建时期的日本,只有统治阶级才有姓氏,但是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在新政策的要求下,所有的平民一律需要取一个姓氏,由于此前几年前平民都没有姓氏,如今被要求取姓让他们一时无所适从,但又不得不取,所以一大批稀奇古怪的姓便出现了。

大多数人以居住地为姓,比如住在山脚下就姓山下,住在水田边就姓田边,住在河边就叫川下等等,也有的以职业为姓,比如服部的由来是裁缝,锻冶的由来是铁匠等等,还有一部分以物为姓。

这就导致了古代日本的姓氏歧视,在明治维新之后逐渐消失,因为不能够仅通过一个人的姓氏,来判断他所处的阶层和身份,更重要的是,日本人的姓氏是可以自行更改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姓氏歧视逐渐退出舞台。

了解了日本姓氏的起源后就会发现,与我国姓氏表示一个人的家族和血缘关系不同,日本的姓氏并不具有这一功能,同姓的人可能根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祖上也根本不是一家人。

这自然是因为明治维新时期,平民取姓时难免会有重复,这样一来就不能通过一个姓氏来判断他的家族和血缘关系,所以当今日本人的姓氏,更多意义上只是一个修饰。

除了政权的迭代外,姓氏歧视未能在我国形成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在我国的历史上,底层百姓揭竿而起的现象屡见不鲜,从陈胜吴广开始,农民拿起武器斗争,化身为斗士,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着。

这种骨子里的斗争精神,在乱世之时彰显得尤为明显,所以每当新的王朝或政权建立,总会提出改革措施,以安稳人心,虽然阶级的压迫依旧存在,但是这种斗争会持续到底。

而也正是因为我国古时的底层民众有着斗争精神,因此所谓的歧视和种姓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正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将以血缘为基础的歧视和制度击碎,这也是为何我国没有姓氏歧视的原因之一。

此外,相比于印度社会和历史的断层,我国的社会发展是延续的,不存在断层,即使是在游牧民族统治期间,也从未出现文化上的断层和消失,而是被继承下来。

在这一方面,印度则是完全相反,在一批又一批的侵略者进入印度后,是不会学习和接触本地的文化的,这就导致了新的统治者需要从零开始,一点点来巩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而种姓制度就在这期间被一次次的固化,最终变得不可消除。

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统治者不断入侵,却始终无法统一印度全境,这为种姓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因为统治阶级需要用它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就算后来的英国殖民者也无力改变这种现状。

相比之下,我国自从秦始皇时代开始,统一便一直是大趋势,历代帝王也以统一华夏为目标,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的政治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也就无需建立为维护统治而存在的种姓制度。

其次,科举制度的出现,也为大量的平民百姓提供了阶级晋升的可能,在这种制度下,任何人都有机会通过科举来实现蜕变,自然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姓氏歧视。

若将所有的原因归纳,大抵可以总结为: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打破了先秦以来的贵族秩序,反抗思想深入人心;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士族把持政权的秩序,让人人都有实现阶级晋升的机会。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根本不会发展出种姓制度,即使有也会很快被推翻,姓氏歧视作为种姓制度的伴生品,自然也不会存在。

步入现代社会后,种姓制度的影响依旧在印度根深蒂固,虽然印度颁布了废除种姓制度的法律,还实施了“保留政策”,即在国家议会里为低种姓的人民保留一定比例的席位,并且在所有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中,为他们提供27%的名额,但依旧无法完全消除种姓制度。

在今天的印度,婆罗门用不到4%的人口,却占据着近七成的司法权和近半数的国会席位,而那些低种姓的议员们,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而不得不增加的装饰品。

在我们国家,随便找一个姓氏往前推几百年,就能找出几个大人物来,所以虽然我国现在没有贵族之说,但也可以说人人都是贵族,毕竟谁的祖辈上还没有几个大人物呢?

纵观历史,无非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谁家都可能有一段波澜壮阔的悠悠往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有着如此鲜活的人民不断斗争,才使得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驱蛇(蛇怕什么?央视证明蛇不怕雄黄,风油精、蒜末驱蛇效果都比雄黄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