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是哪个朝代的(明代锦衣卫:是正还是邪?全取决于用它的人)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导言:

随着《绣春刀》等作品的热播,“锦衣卫”这一明朝特殊职业又再次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在以往的影视作品当中比如《龙门客栈》还有《龙门飞甲》均出现过锦衣卫的形象,但更多的是以宦官手下的身份出现的,而且多少带着一种陷害忠良的“奸臣走狗”色彩。

然而在《绣春刀》系列中的锦衣卫则是肩负起铲除“阉党”的正义角色,那么究竟锦衣卫是好是坏?是正是邪呢?

一、锦衣卫是什么机构?为什么要设立锦衣卫?

1.锦衣卫一开始的模样:

其实锦衣卫的前身叫“拱卫司”。根据《明史》记载,拱卫司在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设立然后在洪武二年,改名为“亲军都尉府”,下面分为中、左、右、前、后五个卫和专管皇帝仪仗的“仪銮司”;洪武十五年,又合并为“锦衣卫”

其实一开始明太祖朱元璋设锦衣卫是用来当仪仗队的。朱元璋治国经常重刑罚,有罪的人往往命令锦衣卫去审讯并设立“锦衣狱”来关押罪人。到洪武二十年,锦衣狱才被废除,一切案件仍归司法部门处理。也就是说锦衣卫一开始只是管理皇帝仪仗的亲军,明太祖曾经把自己亲自过问的案件交给锦衣卫审讯,后来才又归司法部门处理,也就是说锦衣卫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专门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而设立的机构。

2.锦衣卫只是个工具:

明成祖朱棣的继位在当时可以说是通过“以下犯上”的方式来夺取自己侄子建文帝的帝位,为了避免旧臣的“扰乱朝纲”于是效法其父亲朱元璋那样利用锦衣卫来铲除异己,可以说锦衣卫的设立就是皇帝来维护自己权利的工具,一开始就是皇权的产物,其设立是为了皇权服务的,但这个组织的存在不仅让朝野人心惶惶亦让皇帝自己不得不防。

朱元璋

二、锦衣卫是个“好工具”?

1.蓝玉案中锦衣卫功不可没

其实在历朝以来都有对官员的监察机构在明朝负责监察的部门叫事中或者都察院,锦衣卫的话也有监察的职能但与那种有一套长期以来相对固定、相对公开的制度规则的正规部门来说,锦衣卫则具有其自身不受监管的随意性,比如朱元璋时期由朱元璋让锦衣卫背锅的“蓝玉案”就是如此。

蓝玉是安徽定远人,在洪武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的身份跟着大将军冯胜征讨纳哈出,蓝玉出奇兵大胜,除此之外蓝玉还立下不少军功。他的赫赫战功被朱元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是他的幸运之处亦是他的不幸之处。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威望极高而且富有执政经验,不仅因待人宽厚得到朝中的拥戴,而且自其出生以后,朱元璋对其始终疼爱有加。蓝玉不仅战功赫赫而且与朱标关系甚好,因此变成了朱元璋有意留下来辅助朱标的武人集团其中之一。如果一切顺利发展那么倒是一时的佳话,但命运偏偏喜欢开玩笑,因此蓝玉的不幸便开始了。

在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朱标在巡视返京后就生病,然后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病死。原本古代帝王的继承一般都是父亡子承或兄亡弟承的,但原本计划等地位的人物却英年早逝,如果按照道理来说朱标还未等位的话就应该从其兄弟中选人来继承王位的,但是朱元璋出于对朱标的痛爱所以选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建文帝)来继位。

如果是朱标继位的话,那么为朱标苦心经营积累下的辅助集团就可以为朱标所用,但朱标已死成了事实,而年幼的朱允炆还没有自己的势力可以培养起来,而此时朱元璋亦已经年事已高,那么为朱标培养的势力在朱允炆继位后便成了朱允炆的威胁。为此朱元璋不得不想方设法来削弱这些势力从而让自己的皇孙能顺利继位,而其中锦衣卫则成了其最好的工具。

朱标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向朱元璋密告蓝玉谋反,朱元璋便乘机派出锦衣卫去缉拿蓝玉并且让锦衣卫去审理这一“谋反案”。

锦衣卫的可怕之处就是能把一切跟蓝玉有过交往的人都找出来,据《逆臣录》的记载,蓝玉案所牵涉的人不仅有开国大将还有那些曾经与蓝玉交谈过的平头百姓,因此这件案牵涉到的人员足达1.5万之多。

其实“蓝玉案”在后世的学者考究以来发现了其中存在着诸多的疑点,比如:蓝玉要谋反的话那么为什么还要对外宣告?在《逆臣录》里面根本没有蓝玉的口供?蓝玉是被锦衣卫而不是其他监察机构直接逮捕的,而且是直接由朱元璋审讯。

蓝玉在入狱后第二天就死掉并且一句口供的没有,由此可以猜测这是一件“冤案”而参与其中的锦衣卫造假诬陷等手段可以说是极其恐怖,由于其不受其他机构监管而且对皇帝负责也即是说如果没有其他势力制衡的话那么这个机构的存在便会威胁到皇权的统治。

蓝玉

能治锦衣卫的机构

锦衣卫可以说是一个不受制度只受皇帝监管的职位,因此存在其独立性,但是皇帝却不会一直不变,因此前朝皇帝麾下的锦衣卫能否忠诚于新的主子那么就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自身的权力不受威胁,皇帝便会采取一些其他的办法来牵制那些可能存在的威胁。

明成祖朱棣是靠“以下犯上”的方式从自己的侄子手上夺过来皇位的,为了铲除朝中的“异己”,朱棣亦效仿其父朱元璋,动用锦衣卫来为自己服务。

在“靖难之役”前,建文帝朱允炆在其爷爷利用锦衣卫制造“蓝玉案”时对锦衣卫深感痛恶,于是在继位后将锦衣卫的职责限制在“仪仗队”的范围内,如果锦衣卫照此下去,便会逐渐销声匿迹,而监察制度的运行亦会按照正常的轨道继续发展,但这一切都在“靖难之役”后都改变了。

朱棣“废”掉侄子的皇位并且自己登位后,朝中一些保守派的大臣一直对其位置的正统性存在非议,毕竟历代王朝的帝位继承都是按照“长幼有序”这一潜规则才能自然运行的。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那么朱棣极有可能被冠上“大逆不道”的骂名,并且其自身的统治亦会暗涌流动,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朱棣不得不重新利用锦衣卫来为自己服务。从此可以看出锦衣卫的“皇权工具”地位。

由于是“皇权工具”,因此便不受现成的官员或者制度的约束,其次锦衣卫亦是皇帝身边的人,那么掌握的东西亦可能会危及“皇权”的地位。

锦衣卫对皇权的威胁

在“靖难之役”时,纪纲冒死扣住当时还是燕王朱棣的坐骑,请求跟随效命,朱棣欣赏其胆识便将纪纲收为账下亲兵。在朱棣坐上皇位后,纪纲被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替朱棣管理亲军和诏狱,并在屠戮建文帝旧臣的过程中大开杀戒,逐渐得到朱棣的宠信。

逐渐得到朱棣宠信的纪纲愈发骄横跋扈:在得到藩王的冠服后穿在身上命令手下喊“万岁”;朱棣全国选美时,纪纲在美女到达京师时挑出绝色美女藏于家中供自己享用;不仅如此还在家中偷养一批亡命之徒,暗修隧道跟制造刀枪、盔甲和弓箭;在永乐十三年端午节的射柳比赛中,纪纲还通过“指鹿为马”的方式来试探“异己”,纪纲所做的一切将会给皇权带来怎样的威胁,其实朱棣自己亦心知肚明,只不过来消除这种威胁的时机还没有到罢了。

1. 监督锦衣卫的机构——“东厂”诞生

在利用完纪纲来铲除异己后,朱棣终于对这一皇权潜在威胁下手了。

在永乐十四年,一名和纪纲有仇的宦官适时揭露纪纲的罪状,纪纲被凌迟

其实为什么朱棣选择任用宦官而不是其他官员来牵制锦衣卫?这主要跟其自身多疑的性格有关,由于猜疑自己的即位名不言顺所以任用锦衣卫来“消除异己”,担忧“锦衣卫威胁自己地位”所以需要一个值得自己“信任”的势力来牵制。朱棣曾让宦官监视自己的儿子朱高炽,也即是说宦官早就得到朱棣的信任,因此利用宦官来牵制锦衣卫亦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迁都北京后的永乐十八年,一个由宦官提督控制的侦缉机构在东安门北创立,这个机构名为“东厂”,全称为“东缉事厂”首领为东厂掌印太监,亦被称为厂公或督主,其身份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

由于东厂厂公与皇帝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所以东厂的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以随意监督或者缉拿臣民;锦衣卫向皇帝报告要具疏上奏而东厂可以口头直达。

因此一些事情的真相如何全看东厂的说法,皇帝还赋予东厂督主监督锦衣卫人员的权力。在这时原本与东厂平级的锦衣卫逐渐变成了东厂的下级,逐渐由一个“皇权工具”沦落到“东厂的鹰犬”。培养一个势力来制衡“锦衣卫”却无意中培养出一个新的“锦衣卫”,这恐怕是朱棣失算之处。

总结:

东厂的特殊性比锦衣卫对皇权的威胁更大,其自身不受司法机关制约只对皇帝负责,因此在明朝后期出现了诸如“魏宗贤”一类权倾一时的“阉党”,这种畸形的产物其实是由皇帝自身无意中造成的,锦衣卫受东厂的监督但亦有与东厂对抗的时候,比如嘉靖时期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尽管如此锦衣卫在大多时候还是在东厂管理之下。

锦衣卫与东厂的关系密不可分,其实锦衣卫作为一个工具,其好坏与否只要与使用这工具的人相关不过其大多数都是在为主人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因此民间深恶痛绝,而锦衣卫臭名远昭亦是能被理解的。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布岛族(【布岛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