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射(肩射武器的前世今生:RPG只能算后来者,美国巴祖卡才是鼻祖)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电影里,恐怕能让人精神一震的三个英文字母组合就是"RPG"了。"RPG"作为单兵肩射武器界的AK47,其扩散之广、威力之大有目共睹。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RPG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并不单单是因为物美价廉,更重要的是它搁置了肩射武器界悬而未解的争论,走上了一条"脚踩两只船"的道路。

一、一桩悬案

如果论起RPG的渊源,其在肩射武器界只能算儿子一辈,最早的开创者分别是美国的"巴祖卡"火箭发射器和德国的"铁拳"火箭发射器。

"巴祖卡"与"铁拳"也代表着肩射武器界的两股争论,到底是重复使用的火箭筒好还是一次性的火箭筒好。

最早应用火箭筒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巴祖卡"采用后装填方式,筒身可以重复使用,但长度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而且筒身的直径也限制了弹径,因为HEAT弹头的贯穿力与弹头直径几乎成正比,这多少降低了火箭弹的威力。

德国的"铁拳"则非常重视威力,其筒身小、携带方便,属于一次性装备,即用即丢。弹头外露于筒身前段,且弹径大于筒径,所以威力较强。缺点是射程与精准度较差,射程超过100米难以一击而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更加重视步兵反装甲问题,并且围绕美式和德式的装备争论不一。到底是重威力,轻精准度呢;还是重精准度、轻威力。说白了就是弹径与筒径应该谁大谁小的问题。

直到RPG的横空出世,才让大家发现还有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苏联的工程师综合了美、德两种系统,进行取长补短,采用外露大口径弹头,但加强发射筒和瞄准器,提高射击控制的稳定性,并使之能再次装填使用。

二、RPG之后的美、德

被RPG扩宽思路之后,美国坚定地向轻便化方向发展,随后的M72和AT4都是代表作。只不过为了兼顾火箭筒的威力,以上两款装备都采取用后即丢的方法。

德国继续自己的传统,新一代的"铁拳"系统仍然是一次性装备,只不过在火箭筒的筒身加装了瞄准器械与扳机握把构成的整套式射控系统,增加了稳定性与精准度。该系统可以在射击后迅速卸下,换装到下一个发射筒上,重复使用。

随着装备和战争形势的变化,步兵对新一代的火箭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更远的射程,目前基本上都在300米左右;同时穿甲能力的要求也进行了提升,具备穿透400至500毫米均质钢板的实力。

除了穿甲能力外,一线官兵还要求火箭弹具有摧毁软性目标,比如掩体、屋舍、碉堡的能力。为此火箭弹又出现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弹头,甚至有专门可以贯穿水泥墙体,或贯穿沙包掩体后进行爆炸杀伤的弹种出现。

传统肩射火箭弹因为有弹尾喷焰,无法在室内或后方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射击。改良火箭弹发动机与发射方式后,目前很多火箭筒可以在密闭空间内使用。

三、肩射武器的亲戚

说完肩射武器,就要提一提它们的亲戚——无后坐力炮。无后坐力炮的装填方式、发射原理与火箭筒近似,由于口径、重量太大无法单兵肩扛发射而已。

之所以要提无后坐力炮,是因为现代重型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中的代表就是美国的"掠夺者"反坦克火箭弹。

"掠夺者"的设计思路来源于瑞典波弗斯动力公司研发的卡尔·卡斯塔夫84毫米无后坐力炮。卡斯塔夫炮最大的优点一则是单兵操作,二则是精化了射击准确度。

3倍光学瞄准器且弹种齐全,可以胜任士兵在任何作战环境下的需求。美国大兵虽然喜欢用后即丢的火箭筒,但卡斯塔夫炮的优点还是难以割舍,陆军和海军的特种部队争相装备。

因此美国与瑞典合作,将无后坐力炮延伸至肩射武器行业,洛马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了"掠夺者"肩射反坦克导弹。

"掠夺者"也是一次性装备,但增加了智能热成像辨识器和先进的制导系统,具备发射后不理的能力。发射器全长仅890毫米,全重9.7公斤,由单兵操作。

"掠夺者"也有数种弹头,以磁性感测信管击发,攻击目标顶部这种装甲脆弱的部分。反碉堡的导弹则为穿透引信管,甲帽高爆药的形式。火箭筒可以在室内发射,有效射程为600米。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戚继光是哪里人(仙居县风门头,戚继光抗倭石垒规模宏大,一岭横跨台金两市)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