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里
露营是最热门的休闲方式
找一处好地方搭一座天幕
三五好友品茶聊天,好不惬意
但是,悠闲背后总是暗藏危险
这不,临海的罗先生就中招了
▼
10月2日,罗先生一家和朋友相约去临海岙底罗游玩,这里草丛茂密,溪水清澈,几家人搭起天幕过了开心的一天。
傍晚,他们收拾露营装备准备回家。就在罗先生收拾椅子时,突然感到左手小指一阵疼痛,定睛一看,一条小蛇正快速逃窜。大家赶紧拿起绳子在罗先生的手臂上扎了几圈,并迅速地将他送往台州医院。
接诊罗先生的是台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德华。“送到医院时,罗先生的手背、手腕和上臂都异常肿胀并呈淤青色。”张德华说,由于当时天色已暗,罗先生一行并未看清小蛇的样子也没能抓住它,因此无法准确得知咬伤它的是哪类蛇。但根据台州地区毒蛇种类及症状看,应该是血液类毒蛇,当即为其注射了4支五步蛇毒血清和4支腹蛇血清。
因咬伤的左手小指及手部张力极高,随后,张德华在罗先生的手背切开4个口子,在其小指处做“Z”字形切口予以减压以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并予以利尿消肿等对症治疗。目前,罗先生上臂的肿胀已基本消退,几天后就能痊愈出院,手部功能不会受到影响。
“这几年露营成为最流行的休闲方式,大家在有玩的同时需要警惕毒蛇、蜱虫等动物咬伤所致的危害。”张德华表示,每年的4-10月都是蛇出没的旺季,一旦被咬伤也不要惊慌,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看清咬伤你的蛇长什么样,尤其是它的颜色、花纹特征、形状等,这对后续选择正确的抗蛇毒血清很有帮助。
2、被咬伤后要避免剧烈运动,可以在患肢的近心端处进行结扎,减缓毒素扩散(上文中罗先生虽进行了包扎但方式欠妥,应在包扎前加垫加压,避免包扎太紧导致肌肉缺血坏死)。
3、目前治疗蛇毒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抗蛇毒血清,因此被咬伤后一定要就近到医院注射,不要轻信土方、偏方而耽误科学治疗。
从台州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这个国庆假期,急诊科收治的病人以车祸、蛇咬伤等外伤病人居多,医生提醒大家在外出活动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
去到野外露营
除了要提防“蛇出没”
还要注意这些虫子!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前不久
就接诊了一位蝇蛆病患者
小伙露营回来后
又肿又痛还发烧,皮肤出现红斑
医生取出很多蛆虫
▼
“最近我们接诊的虫咬患者还是蛮多的。”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说,科室前不久就接诊了一位蝇蛆病患者。
这位30岁的小伙热爱探险,这次独自去大草原,晚上自己搭帐篷露营,旅行还没有结束,他就出现了颈部、背部长红斑的情况,一开始以为是蚊虫叮咬,喷了点驱蚊水,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直到回杭后,颈背部的红斑出现了肿痛,人还发烧了,他才赶到浙大一院就诊。
排除了新冠等可能性后,他被收治到感染病科病房,经盛吉芳主任带领的医疗团队诊治,被确诊为蝇蛆病。
“我们从他身上的红斑上取出了很多蛆虫,判断他是在露营时不慎被牛虻咬到,导致虫卵在体内寄生,从而患上蝇蛆病。”盛吉芳主任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抗感染等治疗,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近几年,露营、野营逐渐流行,眼下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候,但同时也是虫类活动的高峰期。盛吉芳教授提醒,野外游玩要谨防虫咬,特别要预防蜱虫叮咬。夏秋以来,浙大一院感染病科接诊了多例因被蜱虫叮咬造成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此提醒大家,如果被虫咬后出现身体不适,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医生从患者身上取下的蜱虫
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发热、出血、恶心呕吐、乏力胃口差、腹胀腹泻等症状。蜱虫在森林、灌木丛、草原、山地等环境中都很常见。
如何避免蜱虫叮咬?专家提醒,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方长时间坐卧、玩耍,出行时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穿凉鞋。
如果被蜱虫叮咬,不要强行捏拽取出蜱虫,应该用酒精等涂在蜱虫头部,让其自行松口脱落,或者前往医院处理。
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皮肤,可以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或者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千万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建议大家出游可以带上消毒酒精,不仅可用于防疫消毒,还能用于一些紧急情况。
综合:恩泽医疗、浙大一院
来源: 台州晚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