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西湖七月半溽热异常,为此我们带队老师决定把在岳庙参观的时间延长1小时,3点再出发去西湖。导游很尽责,给学生们讲了很多关于岳飞的故事。我作为此行唯一的文化课老师,也要为学生做做研学的榜样,于是拿起笔记本去记录岳庙古碑。
在这里我看到了岳飞手书,后人摹刻的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吊古战场文》是文科实验班《古文观止》课必读篇目,学生大体熟悉。我意外发现这岳飞手书《吊古战场文》后还刻有文天祥、彭玉麟等人的跋。文天祥的跋文很简短,抄录如下: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文天祥拜跋
说实话,看后觉得有些失望,文天祥也是一代民族英雄,宋初岳鹏举,宋末文信国,他们应该惺惺相惜才对,但文天祥在此却只赞颂岳飞的书法,枉顾其精神。而且赞美其书法之词也颇陈旧,“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这大约化自曹植洛神赋“翩如游龙,宛若惊鸿”,后人用烂了,完全是场面话。
中国古代那么多文章,岳飞为何只选择《吊古战场文》来书写,其所“志”为何?似乎文少保没有关注。到是清人彭玉麟似有所悟,他的跋文很长,我只抄录了和我教学可能有关的段落:
(玉麟)爱而假观,携之行箧,沿途展完。因思古文多矣,王(岳飞,封鄂王)何不书他作以遣兴,而独书此《吊古战场文》?安知王非感慨悲歌于斯文,特书以舒其孤忠抑郁愤闷之怀欤!噫,玉麟亦重有感矣!
彭玉麟意识到了岳飞书写《吊古战场文》肯定有深意,但深意是什么并未说透,只推测是“舒其孤忠抑郁愤闷之怀 ”。那么这“孤忠抑郁愤闷之怀”具体是什么呢,按彭玉麟的理解肯定是《吊古战场文》第四段所抒写的: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岂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徧野,功不补患。
这里的关键字是“任人而已,岂在多乎”,是“穆穆棣棣,君臣之间”,李华呼吁的是君主要相信臣子,要任人唯贤。这肯定也是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岳飞的心声,他空有一颗报国忠心,但得不到君王信任,可称“孤忠抑郁愤闷”了。
关于这点,西冷印社收藏的《岳飞书韩愈驽骀吟诗碑》,也可做一佐证,古诗多矣,为什么岳飞要抄录《驽骀吟》,驽骀吟写的是驽马得势,骏马多舛,还要接受驽马的教导。岳飞肯定有抑郁不得志的情感,即使他当时已有武昌郡开国公的封号——岳飞这诗碑上的钤印就是“武昌郡开国公图章”。
但以今人观点看,这还不够,岳飞肯定还有久经沙场,看够无辜生命肝脑涂地的悲凉,岳飞肯定有厌战反战却又不得不战的心理,“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肯定也有“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的无尽悲伤。历史上流传的岳飞是个有血有肉的男儿,他绝不会因战争的正义性而漠视双方士兵的生命。
岳庙还有好几通后人吊唁岳飞的诗歌碑,多是七律,我都抄写了,但感觉多空洞,后来教学中也没有用到,就不录于此了。但是清嘉庆帝尚为皇子时题写的《题岳武穆墓》似乎高妙一些:
狱成三字竟无由,南渡偏安实可羞。
自许终完君父事,何期反结相臣仇。
陈汤尚有冤同讼,伍相空余怒未休。
霜雪不凋双桔树,攢宫凄恻朔风秋。
他为南宋偏安而羞耻,道明了岳飞被秦桧陷害之事,还把岳飞的冤情比做象征伍子胥愤怒之情的“钱塘胥涛”。但他把岳飞和陈汤相提并论,还是不妥的,陈汤是真有劣行把柄,而岳飞只有秦丞相的“莫须有”三字。
现在岳庙的北碑廊还有“精忠柏图碑”和“岳飞像碑”。精忠柏是说岳飞遇害的风波亭畔原有一株古柏,岳飞死之日,古柏亦死,但死而不倒,坚硬如铁;不知你信不信,反正我信。后人刻“精忠柏图碑”以示纪念,碑上还有长诗一首,最后两句是“伤心更有西湖树,也有南枝声怒号”。
岳飞像碑中的岳飞左手持箭,右手持弓,但却穿朝常服,未顶盔掼甲。想来意在突出其文武全才的形象。亦有碑文,碑文中记有一段逸闻:
仅按旧志,狱卒隗顺负王(岳飞)尸潜移九曲丛祠,志以玉环、双橘,谓为贾宜人坟,其地在钱唐门。
这里记录的是又一位被岳飞精神感召的“张大”,他用自己的个人行为保留了岳飞的形体,感觉这个素材也可以指导学生创作小说或课本剧时使用,不知学生们走马观花,注意到没有。
以上抄录的碑文均为20年前带文科实验班杭州社会实践时的记录,近日观电影《满江红》,被张大、瑶琴等底层人物能为《满江红》传世而自发组织起来,不惧牺牲之英勇行为所感动。感觉今天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布道的我辈也理应将自己了解的岳飞故事传之于众,这实属责无旁贷。故翻箱倒柜找出二十年前带领学生社会实践的散碎文字,整理出此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