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于刘禅,多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阿斗为何扶不起,除了自身的资质问题之外,和父母师长失败的教育也分不开。
刘备这个做父亲的当然责任最大。一般来说,古时许多父亲常年在外,子女教育一般都交托给妻子,女人家“相夫教子”嘛。这阿斗在荆州的新野出身,本来还是不错,有两个母亲共同抚养。嫡母糜夫人和生母甘夫人,两位据说姐妹情深,对刘备唯一的儿子阿斗也呵护备至。可惜,曹操南征,先是糜夫人在乱军之中死去,赤壁之战后不久,生母甘夫人也在公安病逝。当时阿斗还是抱在怀中的三岁婴儿,可怜母亲就病逝了。之后,刘备又续弦,娶了江东的孙夫人。孙夫人不过是二十左右的女子,又喜欢舞刀弄剑,对阿斗自然是谈不上什么教育。
刘备则忙于争夺天下霸权,先是趁着曹操和孙权互掐,夺取了荆州南部四郡,有了立足之地。之后又发兵益州,假借帮助刘璋攻打张鲁的名义,在益州邀买人心,最后终于夺取了益州。取得益州之后,刘备忙于平定内乱,此时东吴趁机出手,派人召唤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上阿斗,幸亏有张飞、赵云出面截留,才没有当人质。不久,诸葛亮带上阿斗入川,父子终于团聚。此时阿斗八岁,正是学习的好时光。
可惜,刘备还是没空教阿斗,之后先是汉中之战,再是关羽的荆州之战,再是刘备率军亲征,发动伐吴之战,再到后来,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还,没过一二年刘备就去世了。
当然,刘备作为君主,自己没空教也可以请人来教孩子。刘备找的谁呢?找的是有蜀中孔子之称的儒学大师谯周。这个谯周本是刘璋的手下,看到刘备势盛,劝说刘璋投降,成了刘备的座上宾。多年之后,西晋军队大举入侵,这个谯周又劝说后主刘禅献城投降,把还在前线苦战的姜维气得半死。有人说谯周是审时度势,但同样有人说谯周不过是见风使舵的小人。太平时代,谯周可以做个道德君子,身处乱世,谯周却不过是个墙头草,是个阿附权贵的势利小人。像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学生,又能有什么好呢?
不过,刘禅被立为太子,接触到谯周的时候,已经有十五岁了。并且,谯周再怎么说,不过是太子家令,不过是阿斗的一个管家,一个下人而已。对阿斗的影响实在有限。其实在刘禅一生当中,影响最大的那个人,还是诸葛亮。
在刘备临终之际,将刘禅召到身边,告诉刘禅:“朕开始不过是拉肚子,病情不怎么严重。可后来病情严重,引发其他的病症,现在大概已经没有痊愈的可能了吧。不过古人就说,年过五十不算夭折,自己已经六十多了,没有什么遗憾了,只是不放心你们兄弟几个。之前,诸葛丞相曾经来信告诉朕,说太子很聪明,有器量,远远超过期盼。如果你真的能够如丞相所说,那朕也就没什么担忧的了。你要好好努力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如此,才能够让众人臣服,做一个好君王。”
之后,刘备提到了对刘禅的教育问题。先是说了自己的态度,“你父亲我福德薄,你不必效仿我。你寻常时可以读读《汉书》《礼记》,闲暇时可以看看诸子学说,以及《六韬》《商君书》,可以增加你的智慧。”然后提到了诸葛亮的教育观念,“听说丞相在百忙之中,亲手为你抄写了《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几种书,让人给你带过来,可惜半路上丢失了。你可以再求丞相给你一份。”之后,刘备又叫来其他几个儿子,交代他们,在自己死后,你们兄弟都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丞相,好好辅佐丞相。
对于诸葛亮开的这个书单,历代有不少学者有不同意见。在儒家学者看来,君主治理天下,自然应当以仁义为主,应该多看看《五经》之类的典籍。像刘备,就告诉刘禅,应该多读读《汉书》《礼记》。现在,我们常认为历代史册中,写得最好的是《史记》,其实,在古代正统学人看来,《汉书》的成就要大于《史记》,而其中最让人称道的则是对道德礼仪的尊崇。相对《史记》则有着浓重的个人情感色彩,一些人批评《史记》为“谤书”,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而《礼记》则是《五经》之中介绍各种礼义最全面的著作,更是古代帝王的比读书。
《六韬》相传是西周姜子牙所作,专门讲述排兵布阵,调兵遣将之道,《商君书》则是法家代表商鞅的作品,强调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作为君王,身在乱世,一方面要讲求礼义,收揽人心;另一方面却也必须讲求兵事,在战场上取胜,而驾驭部下,管理天下,又需要推行法治。应该说,刘备给刘禅推荐的书目很全面,相对诸葛亮推荐的书目则有些偏激。
诸葛亮没有推荐《汉书》《礼记》,而添加了法家代表作《申子》《韩非子》《管子》的作品。《申子》看重外表与实际的区别,《韩非子》看重以法治国,以术御下,《管子》则宣扬权衡利弊,进去退让得到权力的平衡,这些作品那都是劝导君王专注眼前,急功近利,且一味讲求法术,以诡诈对人。诸葛亮如此教育刘禅,那还不把刘禅给教坏了?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对诸葛亮开的这个书单大加赞赏。宋代的学者唐庚就认为,历代君王拨乱反正,都要有很好的智谋权术。后主刘禅,乃是平庸软弱的君主,以仁义教导,只会加重刘禅的缺点。所以刘备也希望刘禅多看看讲究兵法军事的《六韬》讲究法治的《商君书》,只不过诸葛亮更切实际,针对刘禅的弱项,加重法家思想的教育,让刘禅多懂得一些权谋之术。对那些空谈仁义的腐儒,唐庚表示不屑一顾。
其实,在三国时期,孙权也曾经给吕蒙开过一个书单。当时吕蒙是东吴军中的高级领导,却没有什么学问。孙权就给吕蒙开了一个书单,让在公务之余好好研读。孙权说:“孤年轻的时候看过《诗》《书》《礼》《左传》《国语》这类经书,可唯独不看《易》。到掌权之后,孤经常翻看《史记》《汉书》《东观汉书》,还有各家的兵书,比如《孙子兵法》《六韬》,自认为帮助很大。”孙权表示,这些书比较多,一时很难看完,吕蒙可以先看看《孙子兵法》《六韬》《左传》《国语》以及《史记》《汉书》《东观汉书》等等。
看孙权给吕蒙开的书单,省略了自己年轻时候读的宣扬儒家仁义的作品,毕竟军情紧急,时间匆促,一切以务实为上。那么,什么对于实际的工作最有帮助呢?一个就是兵家作品,另一个就是可以作为参照的历代史书。至于法家作品,孙权没有没有提到。估计这点和蜀汉是接手刘璋,蜀中法纪废弛,亟需整顿,而东吴从孙策以来,内部相对稳定,有一定关系。而儒家经典中,孙权表示,自己不看《易》,只因《易》大多是宣扬占卜天命之说,言多虚无,不切实际。
从吕蒙后来的表现看,孙权开的书单很是见效。不久之后,鲁肃再见吕蒙,不由赞叹:“非复吴下阿蒙矣!”而刘禅也能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掌控蜀汉政权三十余年,诸葛亮教育的效果,也算不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