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8日)是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联合国于2003年指定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做为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该节日设立主要用于推动各国政府和社会进一步重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
“居住条件调查日”调查啥内容呢?
主要是调查住房状况和居住环境,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居住面积。
那么我国的居住情况是怎样的呢?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还只有38平方,其中城市居民人均达到368平(如下图)。
这已远远超过欧美国家的水平。(如下图)
由于各国对住宅面积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平均居住面积无法直接进行比较。但如果以402平方米。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越了日本甚至欧盟多数国家,如此发展其背后是过度的房地产开发,过度开发会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建筑能源耗材浪费大、过多占用银行信贷资金等一系列问题。
过度开发除了导致上述问题之外,还导致了宜居程度的降低。
而“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的另一项主要调查内容就是对居住环境和舒适度的调查。
随着人居环境与住区问题的研究,人们关注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广度都在不断发展,包括城市环境、资源、生态、安全等内容逐步进入研究领域。“宜居城市”的概念走入人们的视野。
宜居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由于人居环境问题是在面临城市居住拥挤、秩序混乱、质量下降等问题时提出的,因此,起初对人居环境的认识是比较具体而微观的,如关注居住区、邻里环境、居住建设项目等,而后,这个概念在学者们的关注下不断发展,具有了更为广泛而宏观的内容。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指数在内的七项一级指标,四八项二级指标,七四项三级指标组成。
由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过度开发和过度拥挤,近十几年来的“中国宜居十佳城市榜单”中均不见它们的影子。(图下图表)
历届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发达国家低居住面积的背后是是其国家的保障房和供给建设的完备。在日本,九成东京人靠租房,尤其是廉租房。而我国住房完全自有率接近90%,这组数据表明我们的保障房供给尚不充裕。
对个人来说,安家立业有自己的房子是人生大事之一,对政府来说,提供充沛保障房让低收入者“居有所安”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备命题。
破解这个命题以及提高宜居度,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说还有很长很艰巨的路要走。
(壹点号《节日研究》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参考资料:国家统计局:人均居住面积40.8平米,你达标了吗?2017年7月17日;环球网: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