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

新文化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

按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开始的。

一、这场运动的背景是什么样的?---岂止一个“乱”字能说清楚。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中华民国是1912年元旦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但孙中山等当时的社会精英还是拿不住,2月13日提出辞职。当了44天的临时总统。

实力为王。孙中山等还是妥协了,2月15日,最终还是掌握北洋军队的实力派袁世凯成了临时大总统。接下来,为了限制袁大头的权力,革命党人与袁派进行了不少的较量。比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宋教仁组成了国民党且在北上组阁前就遇刺(袁大头讨压并打压内阁制),袁想一人说了算、孙中山和黄兴又发动“二次革命”被袁镇压、袁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临时约法》、直接上位正式大总统、直至1916年元旦复辟做皇帝。引起全国震惊,于是便有了南方军北上讨袁的“护国战争”,1916年6月袁大头身心有病挂了,当了83天皇帝。

袁大头死后,中国国内进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国际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在社会精英中深入人心。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与社会精英所主张的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社会精英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在文化思想上对封建思想意识来一场冲动。普及民主共和思想,为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继续努力。

二、当时的社会精英们

1、陈独秀

1915年,他36岁,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为《新青年》),创刊号的《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陈到北大工作,杂志社迁到北京。胡适、李大钊、鲁迅都是杂志的主要撰稿人。宣扬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陈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人物。

1917年,他28岁。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


李大钊


鲁迅

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他37岁)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主要撰稿人。《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胡适

1917年,他26岁,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他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偿试集》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胡适

蔡元培

1916年,他48岁,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

另外,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还有:

刘半农,早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

钱玄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文字、音韵学家。

周作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著述涉及十分广泛的领域。

三、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旧道德礼仪的斗争。如《狂人日记》

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所提的八不主义: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四、意义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当时的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洗礼。尽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片面的看法,但确实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为1919年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衙铺垫作用。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三个代表(党章应知应会自测题(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