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油果的“卡路里经济学” | 新知
大众参与到身体管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仓廪实”
现象
牛油果进口量在微博热搜上火了。这种其貌不扬、吃起来不像水果的水果,2010年时我国进口量还不足2吨,但2017年一下子飙升至32100吨,增长16000多倍。爆炸式增长,源于健康标签。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钾等,让牛油果成了诸多健身人士青睐的健康食品。
点评
牛油果爆红的背后,是“卡路里经济学”的兴起。
我们周围,大概总有几个对体重“斤斤计较”的朋友。他们与碳水化合物“渐行渐远”,与高糖高油“势不两立”,将“燃烧我的卡路里”挂在嘴边,但也听得进营养学家建议:健康饮食不等于“饿着”。所以,诸如牛油果、藜麦等食品异军突起,成为健康、时尚饮食观念的代名词。
“卡路里经济学”的外延,当然不止于饮食。放眼望去,运动装备已从跑鞋晋升到手环,手机里总装着一两个运动APP,每天走了多少步、摄入多少卡、消耗多少卡,一一清晰记录。浴室里,用电子秤定时称重,也成了对自己意志毅力的称重;健身房里,不满足自己练,一对一的私教课正风靡。大概正如艺术家创作雕塑作品那样,越来越多的现代年轻人,愿意通过运动的“斧凿”,锻造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人类与卡路里的较量,其实有很长的历史了。《卡路里与束身衣》一书,就揭示了人类至少两千年的节食史。然而,身体管理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却是很晚近的事。这其中,电视广告、营养学与运动的普及功不可没。
当然,大众参与到身体管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仓廪实”。2018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8.4%,这意味着,人们花在食物上的开支比重更少了,消费结构继续升级。仔细来看,一方面,食物消费结构本身也在变化;另一方面,基于新观念而发展出来的消费也在不断增长。比如,健康消费的快速增长,学习型消费的四面开花。人们少吃了半碗米饭,但生活过得更有“营养”。
当然,“卡路里经济学”之所以带来商机,也有流行文化的支持。如今,运动社交一定程度上也引爆了健康产业。朋友相聚,一起健身的多了,三五好友报名跑马拉松之风,甚至带动了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火热。互相关注每天行走步数,定期晒出健身照片与记录,运动社交让生活多了新的仪式感与认同感。这样的文化心理,也在助推“卡路里经济学”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