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既非明朝故事也非清朝故事,几个家喻户晓的典故就讲清楚
《红楼梦》究竟是哪朝哪代的故事,一直以来被争论不休,甚至成为超越原文故事的范畴。读书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应上各自认可的朝代。这其中主要观点有清代康雍乾三朝故事,有南明故事,也有明末故事等三种比较主流。还有一些观点更靠前,不多赘述。
支持清朝故事的人,认为《红楼梦》大体是江宁织造曹家故事,算作曹雪芹自传。进而根据那段历史来一一对照。基本从胡适开始的新红学,很支持这点。
不同观点则认为不是江宁织造曹家故事,而是清朝人写的清朝皇室故事,进而不断演绎。
支持明朝故事的,也有两派声音。一个是南明小朝廷的历史,一个是明末崇祯亡国故事。
基本上都是各说各的道理。作为读书人的“主观”,一定会从书中找寻线索获得支持论点的证据。不多赘述。
那么,《红楼梦》究竟是哪朝的历史呢?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红楼梦》不是历史,而是一部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的“警世钟”。通过架空历史,借历史故事讲述兴亡意义,并警惕时人。
一味将《红楼梦》当作历史来对应和研读,则失去了文学小说的意义和警世的作用,不免丢了西瓜捡芝麻。
《红楼梦》当然会有历史典故,却并不是一朝一家故事,严格来说是一部“历史大拼盘”,这也是众多观点都能够在其中找到相应答案的原因。
《红楼梦》里有很多唐宋明清的历史元素在其中,随便讲几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比如,甄家是贾家的老亲,两家互为“真假”。一个在南京,一个在京城。这并不是江宁织造的设计,而是采用了明朝应天府和顺天府的南北二京设计。
曹雪芹写金陵用了南京和应天府,没有采用清代的称呼为江宁。
贾家在南京城有宁国府和荣国府,贾母生贾政的气,还说要带着贾宝玉回南京,就是明代的说法。清代是不能如此说的。
而贾家南京有宁国府和荣国府。在京城还有敕造宁国府和敕造荣国府也并不奇怪。并不是南京故事才是真,北京的故事是虚构。因为明朝在靖难之役后朱棣迁都北京,就是这样的情况。
朱棣将都城从南京北迁,形成南北二京两套班子。当时的王公大臣府邸,就都是南京有一套,北京也有一套。由于当时姚广孝奉旨督造北京,所有赐给王公贵族的府邸,就都属于“敕造”。
如此一讲,是不是就明白了?
而且,所谓“甄家”通“真”,也可解释为朱元璋建都南京,传位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朱允炆出身嫡长为“真”。所以甄家在南京。
而朱棣靖难之役是庶出取代嫡出,被认为得位不正!迁都北京后,他们这一脉就是“假”!
所以荣国府原本是嫡长房贾赦继承,却被二房贾政取而代之当家做主。也是影射。
曹雪芹借鉴这段故事,是在讽刺靖难之役的“不合法”。也是《红楼梦》能在清朝文字狱下大行其道的原因。
这还不算,不合法的“假家”,后来也被取代。
宁国府的贾敬不作为,放任不管家业,酷爱炼丹修仙,也是讽刺明朝嘉靖皇帝不理朝政,为日后明朝之败埋下祸患。
而嘉靖皇帝以小宗入大宗,继位堂兄正德皇帝留下的皇位,取代得位不正的朱棣嫡长,也算历史重演,最终导致明亡。
回头再看荣国府贾政当家做主,二房取代长房,从贾政字存周,贾赦字恩侯来看。无疑是说贾赦无德,让贾政取代成为当家人。
这段典故分明又是西周初年,周文王长子伯邑考让贤给弟弟武王姬发的故事。
贾政字存周,名字就由此而来。
贾政作为荣国府当家人合理合法。荣国府也将由他们一脉传承下去。爵位则是贾赦一脉传承。只可惜抄家了。证明这个方法行不通。
贾家之所以被抄家,源于他们对皇帝不忠不顺站错了队伍。贾家的立场,则源于皇帝得位不正。
当时的朝廷是太上皇和皇帝并立,是为“双悬日月照乾坤”。而皇帝登基使得太上皇退位,中间夹着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的事件。从时间线来看,就是因果关系。这段典故分明就是借鉴了“玄武门之变”。
贾家作为太上皇老臣,当然对不合法谋得皇位的“李世民”不臣服。于是君臣不合心,导致最后被抄家。
而贾元春之死和贾家抄家的“虎兕相逢大梦归”,根据脂砚斋批语,则是借鉴了“马嵬驿之变”。
贾家卷入了对皇帝的不臣不轨之事失败,导致贾元春被赐缢死,贾家也被抄家。
说了这么多,也没见有清朝故事?
其实荣国府老祖母带着一群儿孙,岂不就有孝庄太后的意思?
而且焦大醉骂“爬灰,养小叔子”,爬灰是“叔叔睡了侄儿的床”,借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影射靖难之役。“养小叔子”则分明讽刺清宫三大案的“太后下嫁”。
而明亡为“宁”,清兴为“荣”,原文也写得清楚。
宁国府三个媳妇更是“(朱)秦尤许”,也属于作者的有意伏笔。
曹雪芹不断通过历史的片段讲述兴亡的道理,警醒世人明亡清兴的教训。也是《红楼梦》兴亡的一种呈现,以史为鉴讲述警世恒言。
还是那句话,《红楼梦》借鉴历史,而不是记录历史。
知道历史典故的意义,没必要对号入座。非说是明朝故事还是清朝故事。
架空历史小说的特点就是“大拼盘”,《红楼梦》这个拼盘让人吃得不亦乐乎,才是大快乐。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