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风情丨火图腾
俄木拉只(四川阿坝)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信仰、图腾,而各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
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火是彝族祖先的图腾,火也是彝民族的生命和灵魂。我作为一名来自凉山的彝族,深深知道火对彝民族的重要性,火是彝族人的灵魂、火更是生命的延续。我们生于火(火塘边)、死于火(葬),火能够带着我们的灵魂到达另一个圣洁的世界。火能够驱走黑暗和邪恶,带来光明与幸福。
传说从前地球上有七个太阳,人们根本不需要生火烹煮,只需要把食物摆在地上,自然就会熟透。彝族大力士支格阿鲁(彝族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创世英雄,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崇敬的祖先)担心这么多灼热的太阳会让人类无法生存,他爬上树梢,用神弓仙箭射落了天上的六个太阳,同时亦消灭了妖魔鬼怪,征服了毒蛇猛兽,驯服了雷公电母。从此普天之下风和日丽、水草丰茂,彝族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由于父亲工作的变迁,我从小便生活在小县城,自然很少见到真正意义上火塘,能够接触到它,是每年的寒、暑假,彝族年。因为假期或是过年母亲会带我和哥哥姐姐到乡下看望外公、外婆,也只有在那时候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我们彝族人对火的极度尊崇,绝不容许玷污、亵渎。听外公说,家里的火塘从点燃那天起就不曾熄灭,这也是家里其它用火的火源。不灭的火塘预示着一家人生活一帆风顺、红红火火。彝族人民习惯在火塘边煮饭、谈事、取暖、睡觉,形成依火而居的习俗。火塘也是接待亲朋的地点,围坐火塘,尊卑长幼各有各的位置。可以说,在彝族的社会,火塘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同时又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凉山彝族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上,也曾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刘伯承司令和彝族头人果基约达(小叶丹)的“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能顺利通过凉山地区,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也有近万名彝族青年及凉山各族青年加入了红军队伍,跟着党的革命队伍,为中国的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谱写了我们中华儿女共顶一片天,共饮一江水,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心连着心,一起撑起中国大家庭的壮丽篇章。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的盛大的“火把节,”可谓是凉山各族人民对火的崇尚的极致演绎,火把节彝语称“都则,”意为祭火。节日分为三天举行,第一天为祭火,这一天,每个村寨都会杀牛宰羊,用于集体分享,夜幕降临,人们会在事先搭建好的祭祀台周围,以最古老传统的方式击石取火,由毕摩(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祭司,彝族文化的维护和传播者)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不论男女老幼,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火把,游走于田间地头,以火驱虫、驱魔,祈盼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第二天为传火,人们都聚集在村寨边较为平坦宽敞的地方,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小伙子们赛马、摔跤、斗牛、斗鸡,姑娘们则身着节日盛装,撑起黄油伞,跳起“达体舞。”选美无疑是这一天最为隆重的活动,人们会按照五官端正、身材高挑、勤劳勇敢、英武善良、朴实聪慧等标准从参赛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山鹰”和“索玛花。”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会在溪畔山间弹响口弦,互诉心声。节日第三天为送火,这也是整个火把节的高潮,人们会把火把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尽情舞蹈,尽情歌唱。如今,西昌一年一度的国际火把节更是成为凉山的名片,成为凉山各族人民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西昌火把节也被称为“东方狂欢节。”
凉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共有14个世居民族。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推动着各民族的团结。对火的崇尚让各民族同胞互助互爱、相互学习,火一样的热情早已让各个民族融入对方,他们以似火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盐源苹果、雷波脐橙、会理石榴、金阳青花椒等等,早已声名远播。喜德县的“彝族传统漆器装饰技艺”,在2008年6月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是我国航天科技的前沿。另外没有列举到的各个县,都各自有自己的优势产业。
我自年少离家,在外求学,尔后又在外工作、成家,其间甚少回到家乡,但是身上始终流淌着大凉山的血液,自小的生活习性,让我拥有着大山一样的胸怀、拥有着火一样热情,这让我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入乡随俗,很快跟当地同胞融入一体、打成一片,这也让我不管身在何方,都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在我看来,凉山不是我的家乡,而是我的家。
火,造就了一个民族,造就了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精神,热情好客的的性格,曾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依然顽强的走到了今天。如今,热情好客的凉山各族儿女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凉山作客,来感受凉山儿女的热情、感受祖国庞大的航天工程、感受十万亩浩瀚的索玛花海、感受螺髻山的气势磅礴、感受灵山的绿荫青翠、感受东方古老神秘的“女儿国、”感受邛海庐山的山水相连、感受藏歌的独特唯美,来跑上一次马拉松、喝上一次“杆杆酒、”吃上一次“坨坨肉、”感受一次不一样的人生旅程。
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歌不停、酒不停,酒不停、歌不停,这就是一个为火而生的伟大地域。
2018年1月27日.
作者简介:俄木拉只,常用名拉只,凉山彝族。从小爱好文学,曾拜读鲁迅、毛泽东、莫言、仓央嘉措、春上村树、吉狄马加等文坛巨匠的作品。
《岁月都江堰》第二期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