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屋生火为何不会融化?因纽特人是如何在零下50℃生存的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世界的北极圈里,生活着一群的神奇又特殊的人群——因纽特人,也被称为爱斯基摩人。
由于生活在地区条件恶劣,常年气温都在零下的50℃,爱斯基摩人衍生出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技巧。
盖房子直接就地取材,用冰打造特别的冰屋,在房间内燃上火,满足一家人的生活的需要。
然而,这引起很多人的好奇,住在冰屋的爱斯基摩人不冷吗?都说火是冰的最大克星,在大火的燃烧下,冰屋不会化成水吗?
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探索他们住在冰屋,如何保暖?屋内圣火,冰屋不化水的奥秘。
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
很多人不不知晓的是,生活在传统地理分布上以白人为主要人种的北极地带的爱斯基摩人,事实上是妥妥的黄种人。
14000年前,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化,导致一部分的人群开始被迫北迁。
在现在看来,当时如此行为的爱斯基摩人无疑是在作死。
事实也证明,离开原本居住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并没有通过迁徙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寒冷、食物匮乏依旧是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
很快通过白令海峡的爱斯基摩人,达到了美洲的阿拉斯加,这里有着大量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在此繁衍生息。
印第安人眼里,这群远道而来的黄种人,过着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性情残暴,根本不能算是“人”。
因此将他们称呼为爱斯基摩人,本意是“吃生肉的人”,这个带有贬义的称呼,始终未得到了爱斯基摩人的认同,他们自称是因纽特人。
因此,如今世界上,对这一人种有着两种不同的称呼。
由于两方不断的爆发冲突,爱斯基摩人被迫向北迁移,直至荒凉的北极圈内,印第安人才停止了追击。
这也形成了当今世界三大爱斯基摩人的聚居区,即原住址西伯利亚,迁移后的格林兰岛以及阿拉斯加北部区域。
相较于生活在其他地区的人类而言,经过上千年冰雪洗礼的爱斯基摩人已经演变成适应环境的身体素质。粗短的身材,眼睛更为细长,同时他们的饮食中,含有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而这一切皆是为了适应自然,身体所作出的选择,让爱斯基摩人,可以轻松的抗住北极的风雪,免受冰雪反射强光的伤害。
长期以来,与世隔绝的爱斯基摩人始终独立于人类世界之外,淹没在历史红尘之中。如果不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人们或许永远都不会知晓,在遥远的北极圈内,竟然有这么一群与冰雪共生的特殊人群。
一切均是为了生存。在极地的恶劣环境的爱斯基摩人,展现着人类在极端条件上所迸发的智慧和创造力,冰屋就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
爱斯基摩人的冰屋
对于冰这个词汇,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就是冷。但是对于爱斯基摩人来说,冰所打造的屋子,却是温暖的代名词。
通过照片和纪录片,我们可以发现,在冰屋内睡觉,甚至可以穿着极其单薄的服装,可见冰屋本身具有极强的保暖性。不少家庭还在里面生起了火,让整个房屋始终暖烘烘的。
这个看似是由冰雪打造的房屋,实际上却蕴含着爱斯基摩人的智慧。首先在选择冰屋的建筑材料时候,他们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冰砖头。
这些冰砖是通过长时间的固化坚硬无比,在冰雪覆盖的世界里,耐用耐造,不容易破损的冰砖成为了最佳的建筑材料。
其次,在建造手法上,冰屋同其他的屋子的建造一般,通过砖块的不断的叠加,搭建完成,只不过这里的红砖变成了独属于北极圈的冰砖。
这个看上去全部是冰的屋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保温效果呢?
研究人员发现冰屋的密封性非常的好,几乎没有什么缝隙。尽管在建造过程中,冰砖被压得严严实实,但是聪明的爱斯基摩人会预留一定的缝隙以存储空气。
同时,由于空气的导热性不强,在这种如铁桶一般的冰屋,有效的隔绝外部寒冷的空气后,房间内气温可以快速抬升。经过测定,科研人员发现,室内和室外温差可以达到了惊人的50℃,屋内的气温可以维持再0℃左右。
此外,注意到冰屋的整体构造的朋友还可以发现,为了尽可能减少外头寒冷的空气流入,他们只预留很窄的门以供出入,不少爱斯基摩人甚至需要通过爬行才能进入屋内。
于此同时,爱斯基摩人可以通过燃烧鲑鱼油等一系列的高耐用的燃烧物,对室内的空气进行的加热,这样产生了内部始终温暖如春的体验。
可以说,在自然的面前,爱斯基摩人上演了一次惊人的生存逆袭,让原本寒冷的物件,在他们的妙手神功下,变成了冰雪世界中保暖的神器。
但是,爱斯基摩人的冰屋尽管坚如磐石,但是也并非不会损坏和溶化。如果气温过高,他们的冰屋也会面临着融化的问题。届时,他们的冰屋的防风性,和保温性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因此,在发现这一问题时,他们便会选择搬离冰屋,重新建造。毕竟在冰雪的世界中,最不缺的就是冰砖的生成。
如今,北极圈内人类活动的增多,爱斯基摩人的生存情况也被逐步公开。
但与人类近千年的隔绝生活,让爱斯基摩人已经产生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这个神奇种族的神秘面纱正在慢慢被揭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