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哪里人(郑和是何人)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闽南讲古丨郑和与百崎回族乡的传说

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七下西洋,其中第三、五次是从泉州出海的。在泉州留下了许多遗址还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也包括他和惠安百崎回族自治乡的渊源与传说,且为您慢慢道来。

蹬脚退海水的郑和堤

相传,郑和带领的部队和船队驻守在后渚港附近,为出海做准备。因为郑和本姓马,也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郑姓是明成祖永乐皇帝赐姓的。所以他先是朝拜了惠安的灵山圣墓,还和当时迁居百崎乡的阿拉伯后裔商人、也是今天百崎郭氏共同先祖的郭泰郭仲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当时的百崎乡一带还是荒山野地居多,郭仲远公虽然带领族人在此繁衍生息,但因土地稀少,生活艰困。有一天,郑和与郭仲远一起走在海边,海水退潮后,露出了一大片滩涂。郑和便指着滩涂说:

“你何不考虑在此修建二条海堤,只要挡住海水,这一片滩涂就可以化整作千亩田地,何愁田地不足呢?”

仲远公闻言叹道:

“三宝太监说的是,其实我和族人也曾有过这个念头。只是我郭氏人丁薄少,而且这里早年常受倭寇海盗登陆侵扰,地方官和乡绅们也不太支持,我一族之力实在难以做到。”

郑和笑道:

“这事对我倒是容易的,我还要在此等候季风才能出海,可以调遣士兵帮你们修筑海堤,也是为圣上造福地方!”

于是,郑和就调派士兵和当地民众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修筑两条近三里长的海堤。谁知临近竣工之时,忽然遭遇了大潮,海水暴涨,冲击着新修的海堤。所有的军民望着潮水,无不提心吊胆,唯恐前功尽弃。

郑和亲自站在海边的石滩上,看着海水不断涨潮,心里也十分着急。眼见海水若是再涨上几寸,就将要冲垮堤坝,郑和脚用力往地上一蹬,对着海潮吼道:

“难道还要再涨吗!”

没想到,这一脚竟然一下子把脚下的石头踏出一个深深的脚印来,而海水也似乎听到了军民同心的呼唤,竟然一时间一下就退了三尺多,并且再也没有涨起来过。海堤得以保全完工了, 在场军民大多为穆斯林,不禁欢呼“感谢真主!”,

不久,堤坝顺利筑成,郭仲远公就组织族人在堤内垦田,并建造厝宅,将这里作为四房族人的定居地,并请三宝太监郑和为村子取名。郑和对永乐帝忠心耿耿,就取永乐皇帝“朱棣圣上”之意给这个村子取名“棣上村”。而乡民们感激郑和造福地方,就把这两条海堤取名“郑和堤”。

(当然,“棣上村”是民间故事的说法,其实沿用至今的名字“埭上村”,我们在分享走马埭的故事时讲过,惠安把围海开垦出来的田地叫埭田,埭上村应该就是指建于埭田上的村子。)

如今在百崎乡埭上村,还可见“郑和堤”的土堤遗迹,不过相传是郑和蹬出的石上脚印在文革期间已被破坏不存了。

接官亭的故事

书接前文,郑和七下西洋的第二次和第五次是从泉州港出发,在第二次出海前为泉州百崎乡修筑了一条郑和堤,扩田千亩,和郭氏族人建了了深情厚谊。所以几年之后,郑和第五次出洋从泉州港准备出发时,就常常和郭仲远公有密切往来。

相传两人时不时在村里下象棋,大多时候仲远公都棋高一着,可这一天连下了几盘,都是郑和胜出。于是,郑和就好奇地问:

“敬轩(郭仲远的表字)今天似乎心神不宁,大失往日水准。何不将你的心事说来我听?”

郭仲远听罢,眉头深皱,叹了口气,向郑和跪下,呼道:“今日也就只有求三宝太监出手搭救了!”

郑和连忙扶起,问到底何事?郭仲远这才坐下细细道来。

原来郭仲远有七个儿子,最小的郭七如今在长泰县从军。这郭七因人生得英俊,又通晓文墨,聪明伶俐,被地方军的郑指挥使用作身边的亲兵。不曾想,因此跟郑指挥使的爱女郑馥日久生情,两个年轻人一时糊涂,竟盗取了郑指挥使的令箭,双双出逃私奔了。

郑指挥使勃然大怒,令泉州府驻军的守备王将军搜捕归案,打算要杀郭七而后快,而且还放出话来,如果三天内搜拿不到人,就要来百崎乡抓拿郭仲远全家问罪。可这郭七和郑馥两人逃往何处,郭仲远实也不知,为此正愁眉不展。

郑和一听,沉吟了一会儿,随后大笑说道:“我若将此事为你家成就为一段金玉良缘,你看如何?”

“能保得合家平安已是万幸,怎么还敢望此好事!”

“你且照我吩咐行事就是,这两日你安排人在村前赶造一座四角亭,三日后咱们只管在亭中下棋,到时候保你与那郑指挥使结为亲家。”

仲远公听罢,不敢怠慢,带着全族人连夜开山采石,在村前渡口处建四角亭。不到两日,就把石亭建好。郑和到了亭内观光,也是赞声连连,当下题字“接官亭”三字。

第三日,郑和依约来到亭中,一边和仲远公下象棋,一边命人在亭中摆上香案,把永乐皇帝赐予他率船队下西洋的圣旨供在接官亭匾额上。

不一会儿,搜了几日找不到郭七和郑馥的王守备带着兵,乘船而来,气势汹汹地准备依照郑指挥使的命令捉拿郭氏族人问罪。不曾想,来到亭前望见匾额上一束杏锦,上有“圣旨”二字,当即震住,赶紧和一众将兵在亭前拜倒,山呼万岁。

郑和这时正与仲远公下棋,将棋子一摆,喊了声“将军”。这位郑和可不是一般的太监,那是从年少时跟随永乐皇帝征战过漠北,后来又在靖难之役中九死一生过来的,又带着古代历史上最大的船队几番远渡重洋,早已是不怒自威的人物了。他这一声“将军”虽然是有意喊出,却也是在棋盘如战场的一声发威。那王守备听了如闻天音,又以为是在喊自己,当下怎不心惊胆颤,又赶紧磕头喊道:“小将在此,吾皇万岁万万岁!”

郑和见声势已成,就又问道:

“何人在此喧哗,所为何事而来?”

那王守备抬起头来,望见仲远公与郑和坐一起下棋,不仅哆嗦道:

“小将···泉州守备将军王某,奉长泰军指挥使郑大人之命,前来···前来···”

“前来作甚?”

“前来···前来送嫁!故而前来打听郭公子家事。”

“哦···原来如此,嫁妆何在?”

“嫁妆···嫁妆尚未备办完全。”

“那你可速回去与郑指挥使大人商量,就说我郑和要亲自为郭七公子和郑小姐主婚,请速速备齐嫁妆!”

王守备听罢,赶紧回去会同泉州知府一起向郑指挥使说明情况。郑指挥使听得是三宝太监主婚,也不敢怠慢,赶紧加派人手寻找郭七和郑馥下落。后来在长泰一处山清水秀人烟稀少之所找到了他们两人,并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备了丰厚的嫁妆,送两人回到了百崎乡。到了中秋佳节,郑和果然亲自在“接官亭”为这一对新人主婚,成就一番金玉良缘。

而郭七和郑馥觉得两人当时在长泰避居的地方,溪水环绕,青山映带,实在是个宜家宜室的世外桃源,就决定在成婚后搬到那里定居。他们的后代繁衍至今,即现在长泰郭溪的郭氏族人。

而“接官亭”后来几经修缮,如今依然伫立在百崎乡的白崎渡口,有经过的朋友不妨进去怀古一番。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古代将军封号(古代将军封号一览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