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父亲(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为何选择与父亲唐玄宗分道扬镳)

  大唐天宝十四载,即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起兵反唐。““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

第二年,即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日,唐玄宗李隆基在叛军即将攻陷长安前,仓促出逃。由于事起仓促,很多王公大臣都没来得及通知,离开长安时的全部护卫军队主要由实力大减的北衙禁军和龙武军组成,总数不过3000余人。

其中殿后的太子李亨的军队有北衙禁军2000人,李亨的儿子广平王李俶(即后来的代宗李豫)和建宁王李倓也在出逃的队伍中“典亲兵扈从”,得以掌握军权。

“安史之乱”的爆发,终于给了李亨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因为在此前的十多年中,他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明枪暗箭,吓得离婚两次,太子生涯简直是如履薄冰,苦不堪言。

或许是早已预谋,或许是把握时机,第二天,在唐玄宗一行途经马嵬驿时,军队上下不满情绪接近沸点。李亨巧妙地利用了士兵对杨国忠的愤恨之情,派遣心腹宦官李辅国秘密联系禁军首领、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突然发动兵变。

杨国忠被布置周密的禁军追到马嵬驿的西门内乱刀砍死,他的儿子杨暄及韩国夫人也被乱军杀死。接着,乱军继续逼死了唐玄宗心爱的宠妃杨玉环。

依照李隆基数十年的政治斗争经验来判断,不可能不发现兵变背后的太子身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李亨终于痛下决心与父亲翻脸。

不过,李亨意想不到的是,陈玄礼身为禁军首领,尽管在诛杨一事上与李亨意见一致,但是他仍然忠于玄宗,不肯同意李亨的进一步计划。

事已至此,父子二人只能分道扬镳,唐玄宗继续选择亡命蜀地,李亨则以民众挽留为借口,选择留在当地,并规划下一步行动。

当日深夜,建宁王李倓建议说:“殿下(指李亨)曾任朔方(今宁夏灵武)节度使,将士们年节之际有些问候,我还能记得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河西、陇右之众皆败降反贼,父兄子弟有不少人陷入敌手,难以信任,恐怕不能往河西、陇右去。朔方方面,兵马强盛,现在趁敌军尚未追来,不如往朔方前进,先立稳脚跟,再徐图大计,岂非上策。”

李亨及身边亲信都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太子一行渡过渭水,经奉天(今陕西乾县)、永寿(今陕西永寿)、新平郡(今陕西彬县)、安定郡(今甘肃泾川)等地,到达平凉郡(今甘肃平凉)。

不过此时,李亨对郭子仪会不会支持自己并没有把握,会不会成为汉献帝之二?因为安史之乱中唐帝国能够动用的河西和陇右两节度兵力均已覆灭,唯一能够动用的只剩下朔方军。但在关中门户潼关陷落后朔方军力量和态度如何,皇室均不知。

就在此时,担任朔方军留后、支度副使杜鸿渐得知李亨抵达平凉后,与朔方军中的其他僚属魏少游、崔漪、卢简金、李涵等人商议后,决心迎接李亨前来。

杜鸿渐于是起草表章,并让李涵赶赴平凉迎接李亨,称,“朔方与北界白草顿谒迎,因劳诸使及兵士,进言曰:朔方天下劲兵,灵州用武之处,会回纥,吐蕃归服,天下郡吏人皆坚守以待制命,关中虽为贼所据,亦望不胜收,殿下粗理军戍,长驱一举,贼逆胡不足灭也。”

同年七月,李亨到达灵武。

杜鸿渐与又连续五次上表劝进,最终成功劝说李亨即位称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

远在四川的李隆基只能无奈接受,尽管他先后派遣几位宰相前往灵武,企图控制肃宗的政局,但这已经于事无补了。

公元762年,唐肃宗一病不起,在这期间,玄宗去世,不久,李亨去世,五十二岁,在位七年。

此前一年,参与马嵬兵变的禁军统帅陈玄礼在回到长安后不久去世。

七年后,即769年,有拥立大功的杜鸿渐去世,终年六十一岁。唐代宗为此废朝三日,追赠他为太尉,赐谥文宪。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世界上最贵的别墅(世界上最贵的别墅排行榜)
下一篇:管鲍之交是什么意思 -管鲍之交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