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给大家介绍导致唐朝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发起者安禄山的另一面。
这倒不是兰台想要哗众取宠,而是大众对安禄山甚至唐玄宗的认识都存在很大的偏差。
在大众层面对于安禄山的认知就是“奸臣”,依靠拍唐玄宗马屁才得以成为独当一面的节度使;而唐玄宗更是一个昏聩的老头子,被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奸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可这种认识实在是过于脸谱化,接近刻板印象了。
01、
唐玄宗之所以重用安禄山,并不是因为李林甫担心边将进入中枢为相损害自己利益,而故意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让唐玄宗重用胡将所导致的。
唐玄宗重用安禄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唐朝从唐高宗朝后期开始,传统以“兵募和府兵为主”的作战方式已经越来越跟不善形式。
所谓“兵募和府兵为主”的作战方式,简单说就是唐朝在边境是没有常备军的,需要作战时强行征招老百姓入伍,这就叫“兵募”,注意,兵募不是募兵,兵募是带有强制色彩的征兵,同时再用府兵制度下的勋官担任这些临时招募的老百姓的军事主官,集中训练一两个月后,由中枢派遣的大将以“XX道行军大总管”的名义领军出战。
战争结束后,大军随即解散。
但是由于唐太宗与唐高宗前期,唐军不停开疆拓土,在整个北部边境,唐朝已经扩张到和吐蕃等草原国家“面贴面”的程度;之前犁庭扫穴式的突击作战变成了无穷无尽的边境作战,唐军也因为受限于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已经扩张到极限,由攻转守。
吕思勉先生在《隋唐五代史》就指出——
唐室之兵威…亦至高宗时而就衰。
紧接着吕思勉先生就批评了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等四位帝王,吕思勉先生认为唐初边患并不严重,李世民非要好大喜功去“开疆拓土”;唐高宗中后期唐朝国力和军力开始走下坡路,那些已经占下来的地方却不好意思丢掉,只能硬挺;到了唐玄宗朝,草原各大势力都与唐朝发生了边境摩擦,唐玄宗也不愿意放弃,只能重要边兵,结果引发“安史之乱”。
吕思勉先生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先不说唐朝应该不应该放弃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开疆拓土的成果,确实原来的兵制已经到唐玄宗朝已经不适应当时实际情况,想要适应频繁边境摩擦,就必须在边境要点驻扎大量脱产军队。
而唐朝动员体系之下,征招原本在边境依附于唐朝生活的草原小部落的部落民就比征招内地的农民在经济上更划算。这些人被称为“城傍”。
大家觉得是从玉门关直接征招士兵省钱还是从洛阳征招一批士兵再长途跋涉到玉门关服役省钱?
而这些大多是归附于唐朝的草原小部落部落民的士兵,很多人根本不会说汉语,那么类似安禄山这样掌握多种语言的胡将被重用就是必然的了。
李锦绣先生在《城傍与大唐帝国》一书中就表示城傍是唐朝前期开疆拓土的真正主力。
02、
唐玄宗重用安禄山的第二个原因是唐玄宗时期唐朝最大的威胁来自西北的吐蕃,在战略上唐朝采取了“西重东轻”的态势,重兵与精锐都集中在西北地区,对于东北的契丹、奚族尽量采取守势。
早在开元二年就有大臣上书唐玄宗,表示为了与吐蕃争雄西北,关中壮丁都快被抽调一空了:
自顷西北二虏寇边,凡在(关中)丁壮,征行略尽,岂宜更募晓勇,远资荒服。
而从唐玄宗“十节度”兵力分配来看,用于与吐蕃争雄的四镇总兵力是26万,占当时唐朝机动兵力的55%,而安禄山所属的范阳(幽州)、平卢两镇只有12万人,占总兵力的26%。
如果算上剑南节度使所辖3万多人,那么用来与吐蕃争雄的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30万。
而在安禄山担任范阳节度使之前,唐朝北部边境安宁吗?
并不安宁,开元年间契丹与奚族时常入寇,而唐朝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应对契丹与奚族的入寇,唐玄宗只能不停的把公主嫁给契丹与奚族,希望用和亲的方式让契丹与奚族不再入寇。
唐朝一共有18位公主嫁给了草原部落的酋长,其中唐玄宗朝有9位,而其中又有7位都嫁给了契丹与奚族的部落酋长。
而自从天宝三年安禄山担任范阳节度使之后,唐玄宗就再也没有和契丹以及奚族和亲了。(天宝四年静乐公主与宜芳公主下嫁是之前就商量好了的。)
而且自从安禄山担任范阳节度使以来,契丹和奚族不但再也没有进入唐朝河北地区烧杀抢掠,相反,契丹与奚族反而被安禄山打的节节败退,安禄山主要使用的是范阳镇9万1千人的部队,却在天宝年间不停的在东北“开疆拓土”。
更为重要的是安禄山在河北花钱并不多,根据唐朝相关史料记载,安禄山担任范阳节度使之后,范阳镇每年用于养军的费用平均下来比剑南节度使养军的费用还要便宜。
换言之,剑南镇3万多人一年养兵的费用竟然和拥有9万多人的范阳镇差不多。
花最少的钱,打最多的仗,还能“开疆拓土”,这才是安禄山获得唐玄宗宠爱和重用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唐玄宗在天宝年间重用的李林甫、杨国忠以及安禄山,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有真正的“业绩”。
李林甫和杨国忠都善于理财,杨国忠更是两只手能同时打算盘;安禄山也是,他坐镇幽州后,契丹和奚族再也没能进入唐朝河北内地劫掠。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安禄山个人的业绩绝对是十节度里排第一的存在。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END
参考资料:
《唐朝的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管彦波,《贵州民族研究》2006.6;
《安史之乱背景分析——唐前期边疆整体局势的紧张与东北一隅的相对安定》,李飞,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S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