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人物简介(「水浒人物漫谈」卢明专栏 | 智慧通达说吴用)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吴用姓吴名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据传吴用的家在郓城城东20里许,庄名叫车市。这个村姓吴的人很多,以前曾叫吴庄。取名车市,是因为当时曾为车马市场。这个“市”不是指大城市,而是指集镇。《水浒》里的曾头市,应当也是这种情况。

水泊梁山武将很多,吴用却是个文人。传说吴用小的时候,长得瘦弱,父母看他干不动活,料其成不了大用,就取名吴用(无用)。吴用从小读书做学问,长大后参加科考没有取得功名,就在给人家当教书先生,有机会与晁盖来往,二人情投意合,关系很好。

《水浒传》,虽然没有象写武松、鲁智深那样,用专门的章回写吴用,但吴用的身影出现在水泊梁山许许多多的故事中。

名为吴用,非没用,非常有用。那么,他在梁山事业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呢?

吴用是梁山集团的军师,相当于蜀国的诸葛亮,对“智多星”的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吴用是梁山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参加梁山活动时间最长。自智取生辰纲事发而上山,到战毕方腊受封,再到最后与花荣一起吊死在宋江墓前,他是与梁山事业相始终的人物。在梁山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有吴用的关键作用。没有吴用,梁山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发展。在多年的斗争历程中,他用自己的智慧,为梁山集团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梁山将领的一致拥护,在梁山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吴用的出场,是在智取生辰纲的时候。那时,刘唐到郓城县东溪村找晁盖报信,夜卧灵官殿,被都头雷横抓到,押着他在晁盖家停歇。晁盖救下刘唐,送给雷横一些银两。刘唐不干,追着雷横想把这些银子要回来,雷横不给,二人打斗几十个回合。这个时候,吴用出现了,他手持铜链,从当中一档,把二人分开,平息了这场打斗。

晁盖只是得到刘唐关于生辰纲的消息,智取生辰纲的主意却是吴用帮他拿定的。这说明,早在那个时候,吴用就是核心人物。这当中,包括联络阮氏三兄弟,设定活动计谋,无一不是吴用具体筹划。劫纲事发,官府追捕,晁盖等人无处躲身,又是吴用提出去梁山泊落草,这一去,成为梁山事业的发端。上山后,在促使林冲火并王伦、尊奉晁盖为山寨之主这种决定梁山前程命运的事件中,如果没有吴用对林冲的工作,晁盖等人定会被王伦赶走。此后,在巩固壮大梁山力量的过程中,也总是吴用在出主意想办法。为了报晁盖之仇,他亲自去大名府赚取卢俊义上山;为了救柴进,他安排戴宗、李逵去蓟州请公孙胜;为了确立宋江在梁山的寨主地位,他做了许多劝进工作;无论是征辽,打田虎、灭王庆、战方腊,每一个战役,吴用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吴用是智慧的。那么,他的智慧反映在哪些方面呢?

他的智慧,主要反映在谋略上。他虽是秀才,但不满足于读死书,他要的是经世致用,怀的是经天纬地的大志。

有人惊异于诸葛亮、吴用这样的知识分子,先前只在民间,并没有在朝廷、在军队、在高层任职的经历,为什么能成为政治、军事的奇才。其实,智慧和能力,不全在表面的经历之中获得。各种知识,都可以从前人的著述中得到。关键是如何消化这些知识,会不会把这些知识与时事结合起来。只要掌握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并熟悉运用之,事情就好办。那些迷失于典籍中的书呆子,幻想飞腾的时候却忘记怎么走路,纸上谈兵的马谡以军事家自居却失了街亭。大才则不然。刘邦一个小亭长,一样领导大汉得心应手。朱元璋一个穷和尚,一样做了开国之君。吴用也是这样,他虽来自乡间,却是一个聪明的知识分子,他的智慧,足以承担谋划梁山大局的重任。

不可否认,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功非常重要。但,一个集团,一番事业,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只靠自由发挥的武士个体完成的。这涉及到事业的定位、发展思路、政策策略、队伍掌控、作战方针、排兵布阵,等等,都是智慧谋略在起关键作用。而吴用在这方面的谋略,总是高人一筹。

智慧,常常表现为能解别人解不了的难事。传说吴用有个老乡是兖州知府,这位知府自己倒是清白为官,只是他的家人仗势欺人,每年都侵占王老汉的一部分田地,王老汉父亲的坟墓原本在自己田地的中间,由于知府家人一年侵占几垄,没几年坟就位于地边上了。王老汉忍气吞声,万般无奈。吴用决计帮助王老汉,给王老汉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王老汉依计行事,先到县衙告状。知县一看是告的兖州知府,为了好说话,就请知府前来旁听。王老汉的状子是吴用代写的。知县问,“你告什么”?王老汉说:“告家父,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办事公道,死了以后却很不安份,本来把他埋在我家田地的中间,谁知他把坟墓每年往邻家田地的方向挪移,现在已移到两家的边界。如果再不制止,下一次他就移到邻家地里了。到那时,邻人告我们侵占他们的土地,小人如何担得这样的恶名?所以,请求知县判我家亡父把他的坟地移回原处”。兖州知府是个明白人,一听就是自己家里人侵占了王老汉的土地!他想,家里本来土地很多,自己又是个高官,不能允许家人胡作非为。于是知府主动出来说:“还是把你爹圈在地中间吧,地不够就往我们家凑,然后,在地边上埋上石桩,这样,老人家就再也移不动坟墓了”。这样一来,王老汉即讨回了自己的土地,知府又不失面子,两全其美。

还有一个传说,力图解释吴用是怎样取得那么多的智慧和谋略的:

吴用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有一年去东京考进士,文卷很棒,位居第一,本应点为状元。蔡京也承认吴用最有才,却怪吴用没给他行贿送礼。他感觉这个人不搞歪门邪道,很难被自己所用。再加他的外甥位列第二,把吴用去掉,外甥就成了状元。于是,他就从中作梗,向皇帝汇报说:这个吴用,名子太不成器。如果让他当了状元,天下人一定耻笑咱们,说连“无用”之人都成了状元,大宋朝真是没人了,外国人更会小看咱们!皇帝听了蔡京的话,不但不点吴用状元,而且宣布吴用的考试作废。吴用回家后,放弃了科考努力,转而学习《易经》和兵书,读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后来父亲又赶着吴用参加科考,吴用不得已,只得再一次踏上去东京赶考的路。路过曹州的时候,遇到一个老汉在场院里晒麦子。当时天气晴朗,吴用掐指一算,很快将有一场大雨到来,就赶快提醒老汉把麦子收起来,以免被淋湿。老汉却说:“就是下雨又有什么要紧,淋不到我的麦子,我正好还能借刮来的风扬场呢”。不一会儿,果然下起雨来,但麦场南侧下雨,麦场北侧刮风,麦场上面却一滴雨也没有。吴用看出老汉是个高人,就拜他为师,跟他学排兵布阵及各种谋略,很快成为高手。

吴用是通达的。他的通达,反映在对人情事故敏锐而又深刻的洞察上。

有这样一个故事:吴用的好友王先生及三个儿子都是医术高明的郎中。有一次,王先生得病,他们自己都看不好,吴用却给他们开了一剂药方,上写着:“甘草桔梗金银花,吃完之后再去抓。主治:经血不调。”这哪是药方,简直是开玩笑!吴用走后,王先生拿过药方来看,差点笑掉大牙:“好我的吴先生,连男女都不分还想治病,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笑完之后,觉得身上轻松了些。他便顺手把药方贴到墙上,看见了就想笑。时间不长,病就奇迹般地好了。后来,王先生向吴用问起药方的事儿。吴用说:“你得的是忧郁症,无药可治,要想去掉烦闷,需要笑口常开,所以我才给开了那张看似荒唐的药方。”王先生听后,茅塞顿开。这个故事说明,吴用对人情事故有很强的洞察力。

有了这样的洞察,心里就有谱,做事就有胆,就不会办错事。吴用把这样的通达,用在梁山大业上,总能得心应手。有了这样的通达,他能看透朝廷奸官的面目,也能掌握梁山将领的需求,更能清醒认识自己在梁山队伍中的位置与作用。他认为,自己做军师最能发挥作用,所以,在其位,谋其事,该做的都做,不该做的不做。他知道,自己虽然智高,但不能谋取寨主的位置。寨主不是仅靠智慧就能干了的,还需要威望、人脉等许许多多的资本。所以,无论是先前辅佐晁盖,还是后来辅佐宋江,他都心安理得,尽心尽力。也正是如此,他得到了两任寨主的信任。

也有人说,在战略谋划上,吴用不如诸葛亮。诸葛亮未出山已知天下三分,吴用则没有自己的政治主见,只是随主而动。跟晁盖就按晁盖的思路走,跟宋江就为宋江出谋划策。更有人说他就象兔子肉,煮在什么锅里就有什么味道。当年开展“评水浒批宋江”运动的时候把吴用归入反对招安的一派,新版水浒电视剧说吴用积极促使宋江走招安路线,也有人说吴用在晁盖与宋江招安与反招安的斗争中倒向宋江一方,这都不符合原著的意思。在原著中,是有招安与反招安的思想斗争,但并没有突出地体现在晁盖与宋江之间,吴用也没有反晁归宋。吴用对晁盖和宋江,都是支持的。谁主导梁山大计,他就全力帮助谁,这说明,他是从梁山泊的整体利益出发的,出于公心,全无私情。当然,宋江后来推行招安路线,他也是支持的。

也有人诟病吴用计谋骗人,比如卢俊义本来在大名府好好的,他却装做算卦赚取卢俊义上山,画圈儿让人家钻。还有,为了赚朱仝上山,他派李逵杀害了沧州知府的小儿子。吴用做这些事情,也真是够损的。从另一方面讲,吴用是站在梁山事业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的。智慧是中性的,看用于哪个集团。包括诸葛亮,也有人说他的一些智谋如果放在曹操一方,大家肯定认为是奸诈。

吴用是忠诚的。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忠诚呢?

这种忠诚,是对整个集团利益的忠诚,也是智囊人士对集团首领的忠诚。这些的忠诚,确保了领导集团的牢固。有了这种忠诚,领导核心层的团结就坚不可摧,就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不会出现队伍的内乱和分裂。 对吴用来讲,这样的忠诚,是他智慧和通达的必然表现,他一定认为,无论从集团还是从自身的角度看,自己都应当有这样的忠诚。

征方腊后,吴用被朝廷封为武胜军承宣使。但在宋江被害致死后,他却吊在宋江坟前。

有的人不理解吴用的自杀,认为吴用完全可以安安稳稳做大官。我想,这正是一个英雄的作为吧。在《水浒传》中,吴用拍着宋江的坟墓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自己本是乡村中一个穷教书的,参加起义,开始跟随晁盖,后来遇到了宋江,经过这些年的奋斗,终于享受到荣华富贵,这全靠宋江哥哥!”他还对花荣说:“总也忘不了宋江哥哥的恩德。咱们在梁山的时候已是大罪之人,有幸不死,受到天子招安,北讨南征,建立功勋,现在已经名扬天下。”这就说明,吴用念念不忘的,是跟随宋江建功立业的荣耀,还有他们在长期征战过程中建立的深厚的友谊。

最为关键的,是他从宋江、卢俊义的死,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这一点,在《水浒传》中写得很明确:吴用对花荣说:“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如今随仁兄同死于黄泉,也留得个清名于世,尸必归坟矣!”在如此悲惨的情况下,吴用的智慧通达又发挥了作用,他想到的是自己早早吊死,比较体面,还能留得个好名声,落个全尸。等奸臣们残害到自己头上的时候,还不知给自己安个什么罪名呢,下场肯定好不了!我们说,政治家应当有政治家的决断,没这样的决断就别当政治家。萨达姆当初很硬,大家以为他很可能战死,没想到他失败时还是惜乎那条老命,结果被敌方抓住,遭受绞刑,连自己怎么个死法都不能选择。和宋江、吴用比起来,萨达姆这样的人差远了。

吴用主要的特点就是计谋多,别人看不透的他能看透,别人的动向他能一眼看穿并且立马利用得上。他比别人脑子转得多,心眼多,考虑问题周道。在别人看似很难的问题,在他那里不算事。《水浒传》并没有写他文化多高,不要说宋江在江州写诗在菊花会上写词,就连林冲这样的武将上梁山时还在朱贵酒店写过几首诗呢,但,作为文人的吴用却没有一首象样的诗文,唯一的四句韵文还是给卢俊义算卦的时候写的:“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严格地说,那只是卦语,象顺口溜一样,与着重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诗不是一回事,他的价值,在于藏头嵌入“卢俊义反”四个字。

最近网上倒是出现一则《吴用骂死蔡太师》的故事,说宋江义师聚集十余万,又有攻取汴梁的意图,宋徽宗非常害怕,当朝太师蔡京代表朝廷前去劝降,两军阵前,吴用舌战蔡京,遣责昏君奸臣误国,指明了梁山泊起义的正义性质,大义凛然,慷慨激昂,把蔡京气得口喷鲜血,坠马而亡。这则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水浒传》主题的深刻理解, 也反映了对吴用这个人物的喜爱。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还有“舌战群儒”的故事呢,《水浒传》中,吴用本没有这类的故事。在《水浒传》中,象呼风唤雨这样的事,也没让吴用做,而是把这类事安排给公孙胜了。也就是说,吴用和公孙胜两个人形象的总和,才与诸葛亮一个人相等。当然,《水浒传》中公孙胜与敌人斗法的那些描写,有些人不看好。其实,决定胜败的关键在于人,妖术也罢,神术也罢,都是子虚乌有。

作者:卢明,男,1960年生人,笔名黄河入海。郓城县委退休干部,郓城县作家协会主席,县诗词学会会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在《光明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其中《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著有《正话水浒》《水浒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水浒别传》《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泽电视台主讲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点号心梦文学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以少胜多的4大著名战役(史上4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