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释迦摩尼到底悟到了什么 为什么佛祖说这个世界没有神?)

更新时间:2023-02-10 12:01:30 所在栏目: 美容养生点击量:

哈喽大家好欢迎收看多维怪谈。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是信众最多的一个宗教,虽然不同的宗派有着各自不同的教义,但是也都彼此同样尊:释迦牟尼为佛祖,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如来佛祖,是他创立了佛教。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古印度,但是当时的佛教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实并不被古印度人所接受,因为它是唯一一个无神论的宗教,佛教所谓的佛,并不是神的意思,而是悟道的人,它也不会唆使人们去崇拜它,佛教其实更像是一种哲学派系,这与早已在古印度流传了几千年的吠陀教相比,其实是格格不入的,那么它为何当初在古印度收获了如此多的信众呢?


佛教在创立之初,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呢?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关于释迦牟尼的故事,以及,他到底悟到了什么而被尊为了佛祖。


佛祖的生平


释迦牟尼出生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前,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时期以及西方的古希腊文明的鼎盛时期。


这个公元前5世纪的年份,很有意思,可以说改变人类之后的思想命运的绝大多数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时间点。



佛祖释迦牟尼在这个时间出生,中国的孔孟老庄,诸子百家也是活跃于这个时间段,旧约在这个时间整理成书,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也都活跃在这个时间,还有比如毕达哥拉斯,伊索等等等等,可以说影响后世就是从公元五世纪开始的。



人类文化突然就在这个时间里,集体像是开了花一样,而这些人的智慧不知道从何而来。


释迦牟尼,也就是出生于这个时期的古印度,当时的古印度正处于十六国并立时期,彼此之间战乱征伐不断。


释迦是古印度的一个隶属于刹帝利种姓的部族,统治着古印度东北方的迦毗罗卫国,国王被称为净饭王,释迦牟尼就是净饭王的一位妻子-摩诃摩耶夫人所生。



传说有一天,摩诃摩耶夫人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她梦到一只通体雪白,长有六个象牙的白象,在天空中飞行,白象所到之处,地上众人都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它。


在印度的宗教理解中,大象的地位是极高的,它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三大主神湿婆神的儿子,所以摩诃摩耶夫人醒来后,立刻把梦见白象的事告诉了净饭王,净饭王就赶紧请来了婆罗门大祭司-阿私陀来解梦,阿私陀在听完了摩诃摩耶夫人的这个梦境之后,又喜又悲,告诉净饭王夫人所怀的必是男孩,并且这个男孩日后倘若出家修行,必能有远超自己的成就,能成为众人顶礼膜拜的圣人,随后又说,只可惜,自己寿命已经没多少了,没有机会等到王子悟道之后,聆听他的教悔了。



不久之后,摩诃摩耶夫人在蓝毗尼无忧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给他取名为:乔达摩.悉达多。


摩诃摩耶夫人做的那个梦,似乎预示着什么一般,悉达多王子降生的那一刻,就发生了一件怪事。


传说悉达多王子,刚一离开母体,也不哭闹,并且居然还能够站立行走,他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随后指了指头顶天空,又指了指脚下大地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说完以后,双脚忽然泄了力气,倒在地上,像个正常的婴儿,嚎啕大哭了起来。



悉达多王子的母亲,在生下了悉达多王子的第七天后,就去世了,摩诃摩耶夫人去世的那天,满天金光,天龙八部无一不到场祝福摩诃摩耶夫人去往仞利天。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点,佛祖刚出生便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母亲又在七天后去世,姑且不说佛祖是不是真的刚出生就能走路,就算是后来信众编造的,但是7这个数字,很有意思。


在佛教中,认为世界是由法构成,什么是法呢?地,水,火,风,空,见,识为七法,世间万物都由这七法组成,人也是,除此之外还有七情七垢七心界的说法,还有后来关于入六道轮回需要七七四十九天的说法,可以说7这个数字在佛教中意义重大,这也是佛祖朝东南西北各走七步的含义。



7这个数字不仅在佛教中,在旧约创世纪中也意义重大,说上帝用了7天创造世间万物,而在巴比伦苏美尔的神话体系中这个数字也反复出现,认为造物主在第七天到达地球,所以地球就代表7,第7个天体,第7站的意思。


后来,悉达多由乳母在宫里抚养长大,到了8岁的时候,净饭王便开始为悉达多找来了老师,教导他文化,武艺等知识。


这时候净饭王的内心很纠结,因为自己就悉达多这一个儿子,如果真的如当年的祭司所说,自己的儿子将来会成为圣人,那自己的国家要交给谁继承,所以净饭王不允许悉达多离开皇宫,让他无法接触到宗教,并且在他一成年,就给他安排了婚事。



悉达多王子先后娶了三个妻子,也有了一个自己的孩子,名叫罗候罗,这样一来,净饭王也放心了点,并且在往后的十多年里,悉达多王子基本上也就过着皇室那种优越的生活,并且帮着父亲打理一些政务。


然而人生的转折点,就在悉达多29岁那一年到来了,一天他带着侍卫们外出打猎,恰巧遇到了一个重病坐在树下等死的老人,老人瘦的只剩下一层皮了,嘴里喃喃自语。


悉达多王子走上前,问老人在说些什么?老人说道,他正在向神灵祷告,祈求神灵结束他的痛苦,接引他去往天国。


然而从小在深宫中,被父亲禁止接触宗教的悉达多,不明白为什么老人要祷告,神灵又怎么接引他,怎么结束他的痛苦。


于是这天夜里,树下等死的老人的画面在他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生活优越的他自然无法体会到普通百姓的疾苦,他想,都作为人来的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衣食无忧,有的人生下来就吃不饱饭,为什么有人健康,有人疾病缠身,为什么人会死,既然会死,那么又为什么要出生?


这些问题在悉达多的脑海里不停地出现,搅得他彻夜未眠。于是他决定,投身于宗教,来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悉达多王子开始了他的修行之旅,那么我们之后都称他为释迦牟尼。


佛陀的求法之路


释迦牟尼最先遇到了数论派的上师-阿罗逻伽蓝,数论派是婆罗门教六个哲学派系之一,他们也奉行《吠陀经》以及《奥义书》为经典,但是与之不同的是,数论派并不承认这个世界存在造物神,是无神论的一个派系,所以他们也被印度的传统宗教称为:外道。



他们认为世间万物的形成是有一个基本的“因”,这个“因”也被称为“自性”,世间万物皆由“自性”所生,“自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意识的意思。


从冥初生觉,从觉生我心,从我心生五微尘……


就是说从虚无中首先诞生的是意识,从意识诞生出自我,从自我诞生出了五个基本感官,看听闻味触,由此再诞生出万物,万物皆由一个意识的诞生而诞生。


想要理解世间万物,那么首先要觉醒自己的意识,而觉醒意识的方法,就是禅定,也就是打坐,从入净,到至净,再到寂静,最后到无我状态,只有到了无我状态才能觉醒自我意识,看清世界万物的本质。



所以日后的释迦牟尼,也是按照阿罗逻伽蓝的教义和教规过着这样的修行生活,没过多久,释迦牟尼就已经达到了阿罗逻伽蓝所教导的一切,进入了无我状态,然而释迦摩尼却不满足于此,认为这样根本参透不了世间万物的真谛,于是选择了退出,仍未成道的他接着又跟随于另一位上师优陀逻摩子修行,领悟了比无我更为高一级的:非想非非想处定的禅定状态。


那什么又叫非想非非想呢?非想也就是达到无我的状态,什么都不想,而非非想则代表又不能完全什么都不想,是不是一头雾水呢?


就是既要忘记自我,隔绝五官给你带来的外部一切信息,进入无我状态,但是进入无我状态并不代表意识的觉醒,所以还要在这个状态下觉醒意识,而释迦牟尼就做到了,但是他认为这仍然不是解脱的境界,可是这时候的释迦牟尼已经找不到老师。


于是释迦牟尼便与当时跟随他的五个弟子,走进了深山里,在深山里进行苦行,苦行了6年。


因为当时的古印度主流的修行方式就是苦修,一天只吃一顿饭,一顿只是正常人根本吃不饱的量,以此来折磨自己的身体,逼迫自己的意识觉醒,这样的方法现在也还能看到。


后来由于长期在深山里吃不饱饭,忍受着饥饿,有一天释迦牟尼晕倒在了树林边,一个正巧在山里牧羊的牧羊女遇到了晕倒的释迦牟尼,于是给他喝下了羊奶,救了他。



被牧羊女救了的释迦牟尼意识到,这种折磨自己身体的苦行根本悟不出什么真理,这种吃不饱穿不暖的苦行不就与自己当初在皇宫里锦衣玉食的生活是两个极端吗,既然在皇宫里的生活没有让自己悟出真理,那么苦行又怎么能悟出真理呢。


于是想明白了的释迦牟尼决定,采取中道,也就是既不苦行,也不锦衣玉食,他来到了菩提伽耶,坐在了菩提树下,立下决心:且让我剩下皮,且让我剩下腱,且让我剩下骨头,且让我的血肉干枯。除非能证悟一切知智,否则我绝不从此座起身。


直到第七天的夜晚,释迦牟尼在星空下,望着满天的繁星,终于得悟了,成为了佛陀,他悟到了什么呢?


佛祖悟道


得悟的释迦牟尼,开始了说道之旅,这一路不断地有人加入释迦牟尼的队伍,有王子,有乞丐,有商贩,他为了普度众生,走遍了古印度各地。


到了八十岁时,在释迦牟尼带着弟子们朝着西北方向前行的路上,他告诉弟子们,自己即将涅槃,他告诉弟子阿难,让阿难在地上铺好卧具,他自己头朝向北,身体面向右边,右脚搁在左腿上,让弟子们围绕他,为他们最后一次说法。



当晚,释迦牟尼便在婆娑双树下圆寂。


后来,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柯迦叶为世尊聚集了500罗汉,围绕释迦牟尼唱诵经典,随后众弟子们整理佛陀一生的言传身教,汇编成了:经,律,论,携这三藏佛陀的弟子们走遍了当时的古印度各地,到了后来的阿育王时期,佛教第一次传出了印度。


后来越传越广的佛教,分出了许多不同的宗派,各自有各自的修行与经典,但是都奉行的唯一一部经书,就是:《阿含经》,这其中就记载了佛陀悟道的:四圣谛,八正道以及十二因缘。



佛陀领悟的佛法


佛陀认为,众生皆苦,苦的原因源自于三点,也就是贪嗔痴,这三点从人的出生就开始了。


人的出生,就是五蕴的显现,五蕴指的就是人的五感,直到死亡也就是五蕴的分离,五感的消失。


在生到灭的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一生都是诸行无常,全凭因缘,缘生缘起,是一种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关联,它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因缘得果,而是一种你无法控制的无常,无常就是说一生中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等等,都是我们自身无法控制的。



而我们正因为无法控制生老病死,得到失去,所以担惊受怕,想要自己能活的久一点,害怕死亡,想要自己能得到的多一点,害怕失去,人总会为了自己无法改变的这些无常而终日担惊受怕,这也就是人的贪嗔痴三毒,所以佛陀认为这就是众生皆苦的原因。


要断舍了这三个毒,才能掐断皆苦的因,而要断舍这三毒,人们就要实行佛陀所说的八正道法,概括来说的意思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往浅来说,其实佛陀所悟的是一种哲学思考,大到宇宙的出现,小到人的出生,一切都是因为缘生,而终点都是缘灭,所以佛陀出生时手指天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个我不是指自己,而是指智慧,或者按照佛教的说法指的是第八识,懂得了缘生缘灭,万事都是无常,根本无需自寻烦恼的智慧。



这其实和老子的哲学观念,差不多,当然如果你们有更深的理解,不同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这,我们下期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