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遗憾歌曲)
年仅28岁!捐献遗体的他留下一首歌:无法到达梦的终点,多年后不留遗憾长眠
“趁还能奔跑还能疯狂,
为青春留下回忆。
就算无法到达梦的终点,
多年后不留遗憾长眠……”
一把青涩的男声从手机中传出,
通过麦克风在肃穆幽静的墓园中响起,
这是一名年仅28岁的遗体捐献者
给世界留下的一首歌。
遗体捐献者又被称为“大体老师”“无言良师”,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光荣谢幕,为人类勇攀医学高峰铺垫了基石,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3月28日,在广州市中华永久墓园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旁,广州市红十字会、广州市民政局殡葬服务中心共同主办了2023年广州市遗体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
01
“妈妈,要是我真的走了,
把我也捐出去吧”
中华永久墓园香园艺术墓区的
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
整整齐齐地刻满了
1000多名已实现遗体捐献者的姓名。
他们中,
有刚出娘胎便不幸夭折的小婴儿,
也有历经过世纪风雨的耄耋老人。
在敬献花圈、默哀后,
家属们纷纷上前,轻轻放下鲜花,
久久地摩挲、念叨着思念已久的名字。
“他在这里。”霏霏细雨之中,陈淑玲在标有“2022”的纪念碑前蹲下,找到了儿子的名字——“张晨曦”。
2002年重症肌无力发病后,晨曦逐渐不良于行、退学在家;尽管视力退化,他在阅读和创作的广阔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也因为这样,他的想法和同龄人相比更加成熟。
在多次出入医院的过程中,晨曦知道了遗体捐献。2009年,在一年内多次发生心跳骤停后,还是一名少年的他为自己做出了一个决定:“妈妈,要是我真的走了,你们不要难过,把我也捐出去吧。”
02
与疾病搏斗20年后离世,
他留下一首原创歌曲诉说心声
“当时我和他爸爸,真的是坚决不同意。”陈淑玲回忆。
可是,她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儿子“比大人还懂道理”:
一起逛公园,找不到扔垃圾的地方,大人随手扔了个矿泉水瓶,晨曦自己弯不了腰,便让弟弟帮忙捡起扔进垃圾桶;
父母吵架,他劝父母,不能用谁付出多衡量谁有道理,好好相处,多换位思考……
她慢慢理解了儿子:“他觉得自己是残疾人、拖累了家庭,他就希望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为医学做些贡献,可以帮助和他同样患病的人。”
为了帮助儿子完成心愿,也为了让儿子心安,陈淑玲和丈夫忍着心痛同意了。
去年底,晨曦在和重症肌无力搏斗20年后离世,留下一首原创歌曲《不留遗憾长眠》。
“他在的时候老是叫我听听他的歌。我一听就哭,听不下去。他走以后我听了。一听歌词就明白他想说什么了。”在当天的纪念活动上,作为家属代表发言时,陈淑玲通过手机将儿子的心声公开播放。
歌词里,晨曦写道: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已厌倦这样过。我重新点起一把火,燃尽我,在灰烬里重生。趁还能奔跑还能疯狂,为青春留下回忆。就算无法到达梦的终点,多年后不留遗憾长眠。现在为了梦想,我又重新起航;此刻的心中,有一道光,我已不再彷徨。”
03
临走前,代爸爸送戒指给妈妈
“我儿子从小就很乖,读书拿第一第二名,比大人都懂道理。我和他爸爸吵架时,他会说,你们之间,不能说谁付出得多谁就有道理、谁付出少谁就没道理的,你们要互相包容,换位思考。”
陈淑玲说,她嫁给晨曦爸爸之前,本来有机会到香港学习,要去三年。“他爸爸和我说,你愿不愿意嫁给我?我没有钱。”
当时,陈淑玲去晨曦爸爸家里,看到有重病的老人要照顾。她还是决定不去香港了,带着两万块嫁给晨曦爸爸,钱给老人看病。
“他爸爸连戒指都没有给我买过,后来一直被我念叨,看电视里看到有人送戒指,我也会说。儿子临走前,有一天他让我去拿个快递。我拆开一看,是两枚戒指……他和我说,妈妈,我代爸爸送戒指给你。”陈淑玲说。
04
没有豪言壮语,
夫妻双双捐献遗体
另一位家属代表周先生,
父母已双双完成遗体捐献。
在回忆起2016年,
双亲共同做出
“人生中突破传统的重大决定”
——遗体捐献时,
周先生不禁潸然泪下。
“家母说:‘我这病太辛苦了,希望医者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让以后的人都不再受这个苦’。家父在旁微笑着说:‘不想给你们添麻烦,后事一切从简。’两老没有地动山摇的山盟海誓也没有豪言壮语,默然携手,走过他们平淡的一生,了无遗憾。或许,家母的话,就是他们最后的遗愿。”
发言完毕,周先生久久不能平静,摆摆手婉拒了记者的采访,独自一人径直往远离人群的地方走。
家属献花缅怀
05
广州已有1350人实现遗体捐献
本次缅怀纪念活动由广州市红十字会、广州市民政局殡葬服务中心共同主办,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师生代表及捐献者亲属代表共计400余人,向遗体捐献者致献花圈并默哀。
“大体老师们给一代又一代医学生上着医学生涯最宝贵的第一课。从他们身上,我们探索人体的奥秘,学习骨骼、肌肉和器官,识别血管和神经,成功将课本上的知识变成具象。”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生王心怡说,“然而我深知,要在去世后无偿捐献出自己的遗体,无论是对于大体老师自己,还是对于家属们,都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决定。因此,我们医学生不仅对大体老师们怀有感恩之心,还要感谢‘无言良师’的家属们理解与支持。”
“他们很崇高,把遗体都捐了。我们立这个碑,把捐献者的名字镌刻于此,这对家属们来说,是一个念想。”广州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朱斌介绍,今年,位于福山公墓的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也已经启用,为家属们提供更好的追思、缅怀的环境。
据悉,广州市红十字会积极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广州市内共有4个志愿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分别设置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以及广州医科大学。
截至今年2月底,广州市已有3303人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实现捐献1350例,数量居全省首位。
捐献者们以“大体老师”的身份,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市红十字会表示,在缅怀遗体捐献者,颂扬捐献者奉献精神的同时,倡导有更多民众加入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的行动中来,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广州的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将迈上新的台阶,让博爱精神永驻人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 通讯员:符超量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来源: 广州日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