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门锁(韩国门锁结局)
《门锁》:一部赚钱的烂片是如何诞生的?
引子
聊聊《门锁》吧。
如果我是周六一早看完电影后,立刻就开始写这篇文章,我想我可以写出一万字来大骂这部电影的诸多问题,只因为,槽点实在是过于密集,且观感也实在是过于愤怒。
沉淀了一天,看到评分一直在降,大家一直在骂,这个世界终究还是正常的。于是,心里反而平静了很多。
再去回想这部《门锁》,我感兴趣的是:
一个从题材到阵容看起来都大有可为的电影项目,是怎么变成现在这副既烂且坏的糟心模样的?
这两天大家想必也看了不少对电影的差评了,我们废话少说,由浅入深,一步步来聊聊吧。
(以下有关键剧透)
1.
翻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产电影翻拍他国作品,都不再大大方方地告诉观众了。是因为韩国电影被封杀,所以不能提名字吗?更多的,还是心虚吧。
《门锁》翻拍自三年前的韩国同名电影,而韩版也不是原创,翻拍的是2011年西班牙电影《当你熟睡》。
站在翻拍角度,中国版算是和韩版一个体系,其最大的改动,也是最大的败笔,就是修改了真凶的身份。
过去两版,真凶的身份都是代表底层的保安,代表着当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常常是不易察觉的。到了中国版,保安小吴亦正亦邪,全程做模糊化处理,最后人物命运更是不清不楚,妥妥的工具人一个。
而真凶身份设计成中产阶级的宠物医生,不仅大大弱化了对女性困境的表达,且单看电影给出的人物动机,也是非常站不住脚的。
为什么要做这样蹩脚而拙劣的修改,是我很好奇的。
创作者内心猜想一:
已有两版在先,这版的凶手如果还是保安,是不是太没新意了?
创作者内心猜想二:
保安是真凶,可能会有抹黑底层、引发争议的风险,相比较,黑中产就要安全得多。
创作者内心猜想三:
韩版最后,女主和真凶俩人打来打去太没意思,格局太小,不符合中国电影现在“大哥大”的发展趋势,为了动作戏升级,真凶必须得换身份。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猜想,不要当真。只不过,自以为是的蹩脚翻拍,很能说明当下一部分电影人的问题:
创作能力不足,试图取巧,却又偏偏心比天高。
结果就是,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2.
审查
这两年有一个潜在的变化,就是拿审查当烂片借口的,越来越不被人们认可了。
烂就是烂,别怪给环境,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但具体到《门锁》这样的犯罪悬疑类型,我还是想说一句:
诸多客观限制所带来的影响,还是很伤害电影创作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看完电影吐槽,白百何怎么心就那么大,正常人看到有人试图开自己家门,肯定是报警啊。
韩版这个逻辑就是对的。那,为什么中国版不这么拍呢?
看看韩版就知道了,警察接到报案上门,发现什么都没发生,拍拍屁股就走了,甚至还埋怨女主没事儿乱报警。
你说,中国版,能这么拍警察吗?
包括更多人吐槽的,最后真凶必须被男警察开枪打死这个设计。
为什么不能是闺蜜小曼来呢?为什么不是女警察呢?又或者,为什么就不能是女主本人作为正当防卫,来完成这致命一击呢?
韩版结尾,警察被真凶杀死,女主在肉搏中惊险地活了下来。而中国版,敢这么拍吗?
这些疑问,我想主创在剧本初期就一定讨论过,也应该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同志们,拍个电影不容易,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啊。
于是,这也反映出现在中国电影的另一个问题:
越来越熟练的自我阉割。
3.
算计
如果要给《门锁》硬找一个优点,也还是有的。
我看的周六早场,人不少,且女生居多。从一开场,影厅里就陆续开始传出“太害怕了”“不敢看了”的自言自语。
后来,随着故事越来越鬼扯,逻辑越来越崩坏,大家刷手机的刷手机,拍银幕的拍银幕,有的笑话女主智商不在线,有的在讨论保安到底是不是变态,惊悚的地方叫一下,渣男恶心的地方吐槽几句。
总之,观众当然能分辨出这是一部烂片,但很多人也的确享受其中。热热闹闹,又叫又笑又吐槽,刷刷手机聊聊天,100分钟,一下子也就过去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
为什么电影要设置一个空壳女主,和那么多毫无来由、简单粗暴的渣男形象?
为什么电影后20分钟忽然就港片附体,又是秘密基地又是疯狗枪战,各种牛鬼蛇神,完全不管不顾?
为什么电影从宣发到创作,都在卖力地消费“关爱独居女性”这样符合时代潮流的社会话题?
原因很简单:
创作者的思路从一开始就很清晰,拍一部能卖钱的烂片。
能力不行,环境不佳,那么,索性就保证自己能赚到钱吧。
再深入一步,这个思路也可以解读为:
像拍短视频那样,拍一部电影。
再回到翻拍那部分里的猜想,为什么一定要修改真凶的身份?我想原因真的可能就是,如果只是个保安,这个电影就太不热闹,也太不短视频了。
极尽的算计,清晰的自知之明和创作出发点,加上翻拍的讨巧和环境的限制。
最终,一部赚钱的烂片诞生了。
结语
如果说,创作能力不行,可以继续磨炼;创作环境不佳,个体亦无力改变。
那么,创作心态的扭曲,或许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更让人担心的是,市场似乎在鼓励这种扭曲的变本加厉。
上周五的两部新片,《铁道英雄》票房上被《门锁》各种吊打。平心而论,前者质量的确平平,导演太过追求风格和调性,而忽视了当下观众最在乎的娱乐性,和“与我有关”的话题性。而这两点,恰恰就是《门锁》的优势。
但站在创作层面,《铁道英雄》至少还在认认真真地拍电影,而《门锁》呢,正好相反,它在消费电影,甚至是糟践电影。
我从来不是什么电影的原教旨主义者,对于那些不求高级、只求迎合的创作,也没什么意见。只是感慨,认真拍电影的,拉胯了;算计拍电影的,又膈应了。
现在想看一部好电影,怎么就那么难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