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联队多少人
前几天介绍了抗战时期日军的师团编制,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有些读者表示希望对侵华日军有更多的了解。接下来,本文再介绍一下侵华日军师团以下的编制,即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各级,通常也译为旅、团、营、连、排、班。
旅团长最高能到中将
旅团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常见的一级编制单位,为战术兵团,其编制级别在师团以下,联队以上。因战争的变化,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编制。每个旅团约3000~8000人,独立混成旅团有6000~8000人。旅团的指挥官为旅团长,军衔通常为少将,个别为中将。如在黄土岭战役中被八路军击毙的日军第二混成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日本报纸关于阿部规秀战死的报道。
侵华日军最常见的旅团有两种,即步兵旅团和混成旅团。
(一)步兵旅团
普通的步兵旅团是隶属于师团的作战单位,是步兵最高一级的编制单位。步兵旅团(5000—7700人)下辖两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2500—3800人。
师团辖步兵旅团的基本编制
旅团司令部
步兵联队(2个)
联队本部
大队(4个)
大队本部
中队(4个)
机枪中队
步兵炮小队(大队炮小队)
步兵炮中队(联队炮中队)
速射炮中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新型师团。取消了联队一级编制,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和一个步兵炮中队。旅团定额为5096人。
除了隶属于师团的步兵旅团,1944年初日军还编设了“独立步兵旅团”,不在师团编制内,直隶于军或方面军。如独立步兵第二旅团直属与华北方面军,独立步兵第十旅团直属于第一军。一个独立步兵旅团辖4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属特科部队不含炮兵。战争期间组建独立步兵第一至第十四旅团,全部在中国派遣军序列,其中独立步兵第三、四、九旅团后扩编改制为丁种师团。
1937年初,参加黑龙江“讨伐”作战的日军第二师团第十五旅团长筱原少将。
(二)混成旅团
混成旅团即独立混成旅团。从术语上看:“独立”指不属于师团;“混成”指多兵科部队组成,而不是由单一兵科部队组成。独立混成旅团不隶属于某个师团,遂行独立的战斗战役任务,多为守备部队,配备轻便步兵武器,为战术单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派往中国东北的部队为各常设师团辖下的步兵旅团。一个步兵旅团由两个步兵联队组成,但为了独立作战的需要,派往中国东北的旅团还配属了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等各兵科分队,以“混成旅团”的临时性师团派遣单位的形式出现在中国战场上。
1934年长城战役后,独立混成第一旅团与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以正式编制的小型师团的形式派遣至中国战场。独立混成第一旅团拥有由一个战车联队改编而成的两个战车大队,是最早出现的日本陆军机械化部队;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则拥有野炮、山炮各一个大队,是火力强化的野战旅团。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为了适应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日军陆续编成了多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应付占领地的治安与整备工作。1938年2月形成“独立混成旅团”的正式编制,当时编成的独立混成旅团基本上是由旅团本部、5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炮兵队(野炮或山炮2~3个中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信队等单位构成,总兵力约5500~6500人。独立混成旅团成为兵员、火力仅次于师团、有固定编制的基本作战单位。自从侵华战争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总共编成了23个混成旅团,而直到战败投降前总共编成了104个独立混成旅团。
训练使用地雷探知棒的日军工兵队。
战争期间,为了应付兵力需求,一些已有的独立混成旅团陆续改编为师团,例如独混第十一旅团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派遣至中国北方,随后即被改编为第二十六师团(最早的三单位制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弥补兵员的不足,又陆续将30余个独立混成旅团改编为所谓的“治安师团”(又称为丙师团),拥有两个旅团、8个独立步兵大队以及师团工兵、辎重、通信等单位,总兵力在12000人上下。
独立混合旅团的基本编制
旅团司令部
独立步兵大队(4~6个)
步兵中队(3~4个)
机枪中队
步兵炮中队(也有机枪中队和兼用的枪炮队1个)
旅团炮兵队
旅团工兵队
旅团通信队等
初期,独立混成旅团辖5个步兵大队与1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3个步兵中队与1个机枪中队(4挺重机枪)、炮兵队辖1个山炮中队与2个野炮中队。
后期,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与1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6门野炮与12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全旅团约8280人,配备军马1800匹、步骑枪4050枝、掷弹筒120个、轻机枪120挺、重机枪30挺、平射炮10门、山炮20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是具备相当野战能力的作战单位。
此外,日本陆军在战争期间还组建了几种有固定编制但规模小于师团的野战兵团,包括独立战车旅团、机动旅团、海上机动旅团、骑兵旅团、炮兵旅团、警备旅团等。
战车旅团,随着战事扩大和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始以战车联队为基干组建战车旅团和战车师团,到日本投降为止,总共组建了4个战车师团和9个独立战车旅团,隶属于军或方面军。一个独立战车旅团通常辖2个战车联队以及步兵队、炮兵队、工兵队、整备队等,战车120~140辆,旅团长战争后期多为大佐。
大陆打通作战河南战场日军战车群。
骑兵旅团,一般下辖两个骑兵联队,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共有兵员5600人,配备军马5668匹、步骑枪3705枝、重机枪12挺、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
不同时期骑兵旅团编制差别也很大,如1945年骑兵第四旅团编制:
旅团部,本部15人、卫兵中队80人、通讯班30人、机要人员20人,共计145人。
骑兵第二十五、二十六联队,联队本部(通讯班、对空班)60人;4个骑兵中队共计400人,有轻机枪8挺、掷弹筒8支;机枪中队80人,有重机枪4挺(26联队机枪中队有重机枪8挺);步兵炮中队100人,有山炮2门、速射炮2门。联队共计640人。
骑兵炮第四联队180人,下属2个炮兵中队,有山炮4门。
辎重队70人,有乘用车1台,货车25台。
全旅团共计1675人,重机枪12挺,炮12门。
野战重炮兵旅团,是陆军预备队炮兵,一般有官兵8000余人,配备有100毫米至240毫米的大口径榴弹炮或加农炮70余门,常用于重点攻坚任务。
联队和连队不是一回事
旧日军陆军编制,联队以下都称”队”,如联队、大队、中队……联队,日文也做“连队”,但它可不是连一级的普通连队,它是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通常编制2500~3800人。一般将日军的联队视为团级单位。联队人数根据兵种的不同而定。主要兵种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另外还有独立混成联队(由一定比例的步兵和炮兵组成)、特设联队(见于太平洋战争后期)。联队长军衔通常为大佐,也有中佐。与师团一样,日本陆军各级指挥官都不设副职,这也是其指挥体制精干、高效的一个主要因素。联队长有一助手为“联队附”,但不是副联队长。联队附军衔仅为大尉,比联队长低三级,就是联队的附员,帮助主官处理日常勤务,有点像副官但又不完全是副官,副官还要负责主官的生活琐事和警卫工作。
日军各兵种联队中步兵联队编制较为固定,人员达到3800,明显大于中国陆军同期的步兵团;但炮兵、工兵等联队人员编制浮动较大,骑兵联队人员最少,与中国陆军同期的骑兵团相近。
1939年南昌会战中被击毙的日军第一〇一师团步兵第一〇三联队联队长饭野贤十。
步兵联队和骑兵联队的重要象征是军旗,通称“连队(联队)旗”,步兵联队和骑兵联队以外都没有军旗,军旗是在联队创立时由天皇授予。
1935年12月13日,开往中国东北的日本第三师团静冈第三十四联队新兵准备出发。
日军标准步兵联队(以1937年侵华战争开始时第三师团为例)编制:
联队本部(包括通信队、运输队等)224人;
3个1091人的步兵大队;
1个89人的速射炮中队。
全联队共计3747人,马526匹。而同期中国军队的步兵团,3000人的也有,但是很少,多数在1000~2000人之间。八路军、新四军的“小团”,只有几百人。
1937年10月,进攻上海的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
除了步兵联队,还有各兵种的联队。
炮兵联队:有师团属炮兵联队、重炮兵旅团属炮兵联队、独立炮兵联队几种。
驮马制师团炮兵联队(山炮兵联队)辖4个大队,36门75mm山炮与12门75mm野炮,3700人。
挽马制师团炮兵联队(野炮兵联队)辖3个大队,36门75mm野炮与12门120mm榴弹炮;或36门野炮与12门山炮,2900人。
三单位制师团炮兵联队辖2—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共24—36门75mm山炮或野炮,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加上联队司令部、观测小队、联队运输队(一个运输小队和三个弹药小队),共1750—2320人。
野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36门120mm榴弹炮或24门150mm重榴弹炮,2000匹马。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
山炮兵联队组织结构和野炮兵类似,装备36门75mm山炮,1400匹马。24人操作一门山炮。编制3400人。
隶属于野战重炮旅团的野战重炮联队又分两种:甲种联队共有2个大队6个中队,全联队一共有24门150毫米重榴弹炮。乙种联队有2个大队4个中队,全联队一共有16门105毫米重加农炮。
武汉作战日军炮兵联队的大正四年式150mm榴弹炮阵地。
骑兵联队下属没有骑兵大队编制,直辖4个骑兵中队与1个机枪中队,1400人。也有达不到这个编制的,如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时,第三师团骑兵联队只有2个骑兵中队、1个机枪小队,加上121人的联队本部,共452人,马429匹。新设“三单位制”师团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人员、马匹都减少了,下辖1个骑兵中队、1个装甲车中队,也称搜索队,队长为中佐或少佐。
工兵联队,无大队编制,联队本部加上2~3个工兵中队,编制700—1000人。
辎重联队,在平时编制为2个中队。到了战时,则扩充为挽马中队6个,或者驮马中队7个,人员3461,马匹2612。联队长通常为中佐。
山西作战日军的车队。
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师团也不断增加,鉴于“四单位制”师团编制过大,新设的“三单位制”师团和后来的丙种、丁种师团,兵员都压缩了不少,辎重兵部队不再以“联队”名义进行编组,而是多数更名为“师团辎重队(相当于大队规模)”,下辖1个挽马中队、1个汽车中队,人员只有数百人,队长为中佐或少佐。
战车联队1070人左右,战车60-70辆,编有中战车3个中队,轻战车1个中队,炮战车(自行火炮)1个中队,1个维修中队。
日军的大队相当于“营”吗?
日军的大队为高级战术分队,大队长军衔少佐或中佐。一般将步兵大队译为步兵营。但一个步兵大队人数在1000人上下,明显大于同期中国陆军的营,比普通的半个团还多。
常备师团(四单位制)步兵大队:大队本部120人,4个194人的步兵中队,1个139人的机枪中队(8挺重机枪),1个56人的大队炮小队(2门70mm步兵炮),共1091人;
新设师团(三单位制)步兵大队:大队本部8人,4个170人的步兵中队,1个170人的机枪中队(8挺重机枪),共858人;
守备部队的步兵大队辖3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4挺重机枪)。
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中佐,卢沟桥事变时发动对宛平攻击的直接指挥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一些老的师团抽调太平洋战场,日军在华兵力减少。中国派遣军于1942年2月—4月新成立了5个师团进行补充。新的师团取消了联队一级编制,旅团直辖4个独立步兵大队。独立步兵大队由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步兵炮中队组成,定额为1274名。
1945年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1个步兵炮中队。步兵大队辖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增加到1500人,与当时中国军队的团相差无几。
其他兵种大队:
骑兵大队辖2个骑兵中队与1个机枪小队,300—600人。
独立机关炮大队,辖3个中队,每中队96人,九八式机关炮6门。加上司令部人员,全大队共340人。
独立重炮大队,司令部105人,2个中队各158人,共421人。
野(山)炮兵大队包括一个小型司令部、观测队,大队运输队、三个野(山)炮兵中队,装备12门75mm野(山)炮,共688人。
独立迫击炮大队(军直辖)辖3个迫击炮中队,每个迫击炮中队辖3个迫击炮小队,1个迫击炮小队有4门迫击炮,全大队共有36门炮,约1000人。
骡马牵引的日军山炮大队。
老电影中常见“鬼子”中队长
中队是日本陆军基本战术分队,相当于连,中队长军衔大尉。步兵中队人数180~200人,比同期中国军队的步兵连稍大,大致相当于1个半步兵连。
日军步兵中队编制比较稳定,常见有两种编制:
甲种中队有205人,步枪105,轻机枪9,掷弹筒12。可加强一个重装小队,重机枪2,20mm反坦克枪2,1个中队部、3个步兵小队及辎重小队(步枪30)。
乙种中队181人,步枪139,轻机9,掷弹筒9。包括1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军士,卫生员,勤务兵,喇叭手(号兵),通信员;3个54人的小队。单独执行战役任务的中队还会得到进一步火力加强,通常是1至2门90重迫击炮或92式步兵炮。
另据日本《陆军史话》记载,步兵中队战时编成(1937年):
中队长:大尉
中队付:中尉、少尉3名
准士官:准尉1名
下士官:曹长1名,军曹、伍长20名
兵:上等兵21名,一等兵、二等兵145名
合计:192名
这个战时编成介于上述甲种和乙种编制之间,可以看成是平均编制吧。
许多抗战题材老电影中“鬼子”经典形象都是步兵中队长,如《平原游击队》里的松井、《小兵张嘎》里的龟田、《地雷战》里的中野、《地道战》里的山田、《三进山城》里的小野,他们的军衔都是大尉。
电影《地道战》里的日军中队长山田和伪军汤司令。
除了普通的步兵中队外,一个机枪中队139~170人,包括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1个弹药小队,每个小队有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中队只有8挺)。
步兵炮中队161人,包括1个25人的中队部,1个观察班,1个31人的弹药小队,3个31人的炮兵小队(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包括20人的中队部,1个21人的弹药小队,3个33人的炮兵小队(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
野炮兵中队:人员128,马108,野炮4。
山炮兵中队:人员195,马138,山炮4。
骑兵中队:人员144,马134。
工兵中队:人员286,马19。
辎重兵中队:常设师团的辎重兵中队编制很大,人员562,马376。后来的“三单位制”师团辎重兵中队只有200人左右。
通信中队:人员120,马18。
战车中队:下辖3个战车小队,战车12辆,200人左右。
日军机枪中队的重机枪射击。
日军一个小队有多少人?
小队,相当于排,战术分队。日军小队人数在50到70之间,大于同期中国军队的排。小队长为少尉或中尉。小队长也是文艺作品中的“常客”,如《地雷战》里的龟田小队长、《烈火金刚》里的“猪头”小队长……
日本步兵小队(排)有甲乙丙三种常见编制:
甲种步兵小队为加强编制,辖3个步兵班及1个掷弹步兵班,小队长及其助理。每个班各15人,共有62人。
行军中的日军步兵小队。
乙种步兵小队为标准编制,与甲种编制的区别在于其每班只有13人,故乙种小队有54人。
丙种步兵小队,是为适应中国游击战特点而设置的,是个反游击战术的编制。这种小队设6个步兵班,每班有8人,但只有3个班配有机枪,其他3个班全是轻装步枪兵。有时配1至2具10式掷弹筒,全小队50人。
日军炮兵小队主要有直属步兵大队和隶属炮兵中队的两种:
直属步兵大队的炮兵小队编有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共计56人。
隶属于炮兵中队的炮小队编有2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小队长1人,共31人。
弹药小队,隶属于不同种类炮兵中队的编制不等,约20~30人。
骑兵联队直属的机关枪小队43人,战马53匹。
在河南作战的日本骑兵队。
步兵分队长不是军官
分队,即班,是侵华日军陆军部队中最小的战术单位。
日军1个标准的步兵分队有13人,包括分队长(班长)、4名机枪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4人(组长、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配备自卫手枪,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8名步枪兵,分两个战斗小组,每人一支步枪。分队长(班长)为军曹(中士)或伍长(下士)。全班8支步枪、1挺轻机枪、4支手枪。
战斗中的日军步兵分队。
另外,加强的甲种步兵小队中的步兵分队增加2人,携带1支50毫米掷弹筒,全班15人。
甲种步兵小队中的掷弹步兵分队15人,有3具89式掷弹筒,每具掷弹筒有正副射手各1名,9名步枪兵。
小型化的丙种步兵小队中的步兵分队只有8人,减少了机枪组或步枪手。
炮兵分队15人,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
弹药分队15人。
这些分队的分队长(班长)不是军官,但航空兵的分队长不同,日军的飞行分队长军衔大尉,相当于步兵中队长级别。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步兵武器。
(作者系军史专家)
相关链接
揭秘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师团编制,中国步兵师与日本师团差距几何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徐 平
编辑:陆金路
投稿邮箱:zgjw_81@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