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绿棒子(“大绿棒子”渐行渐远,哈啤根在哪里?其实,我们并不是只为一瓶啤酒而遗憾)

更新时间:2023-04-12 14:27:09 所在栏目: 美容养生点击量:

“大绿棒子”渐行渐远,哈啤根在哪里?其实,我们并不是只为一瓶啤酒而遗憾

“大绿棒子”渐行渐远

哈啤根在哪里

......

走访11家店

仅一家卖哈啤“大绿棒子”


连续多日的采访中,记者走访了哈市道里、道外、松北区的 9 家仓买和2家酒类直营店发现,曾经随处可以买到的哈啤、三星“大绿棒子”却难得一见。


“大绿棒子”

渐行渐远



记者以顾客身份来到哈市工厂街一家仓买询问有没有“大绿棒子”,却开启一段尬聊。“有大哈啤吗?”“没有。”“大绿棒子有啥?”“没有。我家不卖大绿棒子。”临出门前,记者再问:“为什么那种大绿棒子很多超市都没有了?”“不知道,我家不卖大绿棒子,没有为什么。”店主说。随后,在地段街、工厂街的几家仓买店里,记者问起有没有哈啤“大绿棒子”时,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


谈起为何没有 580 毫升大哈啤?哈市道外区草市街上一家小仓买女店主说:“大绿棒子塑料箱子占地方,关键也没人给我退瓶,我就没法给厂家退瓶,这还咋卖?”在哈市松北区前进市场附近一家仓买里,店主告诉记者:“那个酒一箱就赚5块,塑料箱子押金 25 元,弄丢一个一个月都白忙活,没工夫经管。”



最终,记者还是在工厂街一家小仓买门口,见到了传说中的“大绿棒子”。坐在门口的女店主告诉记者,“这个酒一天也就卖个10瓶8瓶的,街边有烧烤就多卖几瓶。”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在这家小仓买隔壁是一家安徽板面小店,门口也摆着大绿棒子的塑料箱。“有大绿棒子,3元一瓶。”板面店的老板娘告诉记者。



两工友小菜配“大绿棒子”

一喝就快20年


21日晚,在哈市道里区工厂街的板面店内,记者找到正在对饮的两人。桌上只有一碟干豆腐和花生米的小拼盘,令人瞩目的是六瓶“大绿棒子”。“咱俩喝过的酒加起来,能把咱俩都淹死”“我哪能买得起那房子啊”……这些朴实的话语,配上朴实的绿酒瓶,竟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


谈起啤酒,年过五旬的老孙告诉记者,“我们一般就喝大绿棒子。你让我喝别的啤酒,我喝不下去。”记者问,能喝到大哈啤的饭店是不是有点难找,跟老孙对饮的年过四旬的小白说:“好找,就是那小吃部,大绿棒子都有。”


临走时,老孙告诉记者,“我们白天出大力,赚点小钱,晚上哥们高兴,喝点小酒。我们哥俩在一块再喝一两年,就20年了。他是勃利的,我是延寿的。”小白催促老孙快走:“我好几天都没好好睡觉了,明天早上我还得起早。”


当年桌桌有哈啤

如今喝本地酒是尝鲜


21日晚,记者又来到哈市松北区前进市场附近一家烧烤店的门前排档看到,有三桌人正在吃饭,一桌年轻人多的,桌上喝的是百威红瓶,像是在同学聚会;另一桌喝的是原汁麦;还有中间一桌,摆着6瓶哈啤1900,坐着一名手里盘着手串的中年人和两名“90后”。


记者以市场调查的名义上前询问:“几位是特地点的这个酒吗?还是有外地的客人?”“是服务员推荐的。不过我们有一位客人从深圳过来,想尝试一下哈尔滨本地的啤酒。”盘手串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


本报资料片


谈起当年冰城人的餐桌上都喝什么啤酒,哈尔滨中央大街形象大使、哈尔滨啤酒先生甲继海告诉记者:“当年哈尔滨的饭店里,基本桌桌都有哈啤。那时候哈尔滨啤酒是绝对的主角。”哈市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几个好哥们最开始上学的时候就喝哈啤、三星大绿棒子。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也经常要聚一聚,到饭店就是点哈啤冰纯、小麦王。我们几个酒友就建了个群,群名就叫“哈啤冰纯小麦王”。现在年龄都大了,饭店也没有这些酒了,基本都喝别的了。”


世界啤酒齐聚冰城

选择更加多元化


早在 2006 年4月23日,本报就曾刊发过《哈啤:106 岁时外出打拼》一文。14年前,哈啤的负责人就曾介绍,“青啤、百威、哈啤,一个是西欧风味,一个是美国风味,另一个则是俄罗斯风味,完全能在中国共同发展壮大……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百威、1900 经典、冰纯三个品牌啤酒的价格分别是12元、10元和8元,这本身就拉开了层次。”正如当年哈啤的负责人所说,记者了解到,哈啤冰纯这款酒确实走出去了,在哈尔滨虽然比较少见,但在珠三角等一些南方城市,销售还是不错的。


本报资料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各地的啤酒也开始齐聚冰城:教士、福佳白、米勒、科罗娜、喜力、1664、虎牌、菲德堡、波罗的海、乌拉尔大师……还有国内品牌泰山原浆,乃至省内品牌雪熊、辛巴赫等精酿品牌,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之夏天大排档的鲜啤等等,都让哈尔滨人酒桌上的选择空前多元化。而时髦且海量的冰城人,也是比较乐于尝试各种口味的。


哈啤工作人员:

“大绿棒子”包装不简便 占有率减少


面对哈尔滨啤酒部分系列减少甚至绝迹的情况,记者向哈尔滨啤酒工作人员了解到,“哈啤大绿棒子的市场占有率减少,是市场决定的。无论消费者还是销售方,来回搬运大塑料箱子,都很麻烦。现在很多人更习惯选择纸箱酒,因为比较轻便。”哈啤酒1900的销量和同价位竞品的市场份额还是在逐年提升的。像哈啤冰纯系列啤酒,因为口味清淡,所以在南方比较受欢迎。之前在哈尔滨是5元一瓶,现在南方8元一瓶,销量非常不错。



哈尔滨啤酒,除了大绿棒子和1900,在市场上还有其他产品吗?哈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还是有的:“目前哈尔滨啤酒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是 1900,我们对大绿棒子并没有销往市区以外的政策。同时,还有哈啤纯生,6元一瓶,早在7年前就有了。”


此外,还有一款哈啤产品,很多人虽然常喝,但却有几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这就是哈啤的鲜啤。“目前在哈尔滨的鲜啤市场上,主要有百威、哈啤、雪花、青岛四大品牌,哈啤占有一席之位。”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冰城市民:

自由消费选择多 不会执着哈啤


谈起为什么不再执着于喝哈啤,哈尔滨市民米先生就一句话:“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本报资料片


同样的问题,哈市的“80 后”祖先生也表示,“因为哈尔滨啤酒已经是外国公司的了,又不是国产品牌了,所以我觉得我不会再特意专门去喝哈啤,没有那份执着了。我自己消费,喜欢喝什么酒喝什么呗。有时候有外地来哈尔滨的朋友,一般就会选择喝哈啤,一般店里也只有哈啤1900。但这个酒的价格还是高了点,喝的可能主要是‘哈尔滨’这仨字,家乡的味道。再有就是感觉喝哈啤1900的饭局,规格偏高,有点正式,尤其结账的时候,也不轻松。我希望,哈尔滨啤酒在本地,应该有多种价位区间产品可供选择,尤其 4-8 元价位的啤酒,外地朋友来了,可以请他们喝个够。”


甲继海:

该让年轻人知道老哈啤的味道


谈起哈尔滨啤酒,哈尔滨中央大街形象大使、2007 年哈尔滨啤酒先生甲继海表示,“我生于哈尔滨,也算是哈啤的见证者。我还记得,哈啤大罐车给各酒店送扎啤的那个时候,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哈尔滨基本上就是销售哈啤。我觉得哈啤那些年的啤酒,真的有一股很传统的麦香味。现在这些年,哈啤变化也挺大,包装更精美了,一些新品味道淡下来了。其实,我们老哈尔滨人对哈啤的老味道是有情怀的。”



谈及时下冰城啤酒市场,同样也是餐饮界资深业内人士的甲继海告诉记者,“我是哈啤的见证者、消费者,在我的酒店,销售哈啤已经 22 年了。因为我终身喜欢哈啤,我觉得它是我们哈尔滨人自己的一个品牌,自己的骄傲。这些年,雪花等外来啤酒,充斥了哈尔滨市场。有很多外地人来会想要喝哈尔滨啤酒,但有不少饭店专供其他品牌。作为哈尔滨本土人,我感到特别惋惜。我觉得哈啤应该了解到这些问题,在促销上加强。”



与此同时,甲继海还认为,哈啤虽然走了120年到今天。但也应该有一个传统和现代的碰撞,“现在啤酒多迎合年轻人,但是我们是有情怀的哈尔滨人,从五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的人,还是喜欢老味道,那是用情、用味培养出来的哈啤的味道。千万别让老味道淡了,而且应该把自己的标志做强。小马车 1900 这几个字样,它就是哈啤的品牌。把老味道、老情怀沉淀并发扬出来,让新一代的人了解,哈啤是什么味道。”



对于啤酒的感慨,甲继海有着很多想法。记者问:“你觉得哈啤绽放第二春的契机在哪?”他又打开了话匣子。“我觉得,还得是放下身段,回归大众。我们的消费者,还是以比较大众化的人为主。可以把这个价格和包装降一些,味道绝对不能变化特别大,再出一些普及大众的系列酒。而且哈啤还是应该在扎啤方面大力发展。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又喜欢吃烤串,配上扎啤更爽。”


老一辈哈啤人:

“大绿棒子”还在坚持 有铁粉天天喝


谈起哈啤的变化,原哈啤总经理、哈啤博物馆原馆长康金星向记者介绍,“哈尔滨啤酒在仓买现在属于中高层次的啤酒,企业盈利的水平增加了。现在我们的产品结构都在改变,我们逐渐把大箱子改成小包装,有利于往家搬。但是我们还是留着10%的哈啤麦道,因为有这个消费群体。特别是道外区,专门有一帮人,专门就喝这个酒,没有就不喝,天天早上10点来钟去,一直喝到下午两三点钟。这个酒花不了多少钱,不超过3块钱一瓶,要是10块8块的,让你喝个10个8个棒子的,可能就有人消费不起了。因为有的酒民是天天在喝,天天在消费,贵了是不行的。”



康金星告诉记者,哈啤1900的消费群体,是传统记忆的人,追求老味道的人,会喝啤酒的人。“因为哈啤 1900是两罐法,是老哈啤的传统工艺下来的。那个口感、风味、酒花香气,都带着原来老哈啤那个风格。一喝就是那种口感醇厚的老味道,年轻人可能没有尝过那老味道,起码得四五十岁的人,能有那种感觉。一般哈啤 1900 都在中高档的饭店比较多一些,餐饮业多一些。”


其实

我们并不是只为一瓶啤酒而遗憾


生活报首席评论员 孙剑波


我读大学的时候,到学校附近饭店小酌,店家从不问要什么酒,只问几瓶,最多再问一句凉的还是常温的,那时候这些小店哈啤是唯一配置,最多某些铺子里有点来自一面坡的新三星搅局,后来新三星被收购改名雪花,再后来哈啤也被收购,然后百威、科罗娜、雪熊诸多外来品牌粉墨登场……


无意缅怀那些一座城一瓶酒的日子,只是看到如今,稍具规模的饭店里唯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哈啤 1900 和其他引进品争风吃醋,看到即便普通的仓买也未必有怀旧大绿棒子的身影,抚今追昔,难免有一些感叹。作为诞生于 1900 年的哈尔滨啤酒,曾是这个城市的骄傲和酒文化甚至城市文化的重要标识,“到哈尔滨不喝哈啤,那你来哈尔滨干啥?”更曾是这个城市里酒友们理直气壮的怼人方式。可如今,哈啤独领风骚的日子盛况难再。


这大概和企业的重新定位有关。被收购后哈啤开始了风风火火闯九州誓要在全国打出一片天的高歌猛进,现在看来应该是有所成效,据称在青岛、上海、广州等地,“一起哈啤”在酒桌上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原本“龙兴之地”却似乎被战略性忽略,在哈尔滨,营业额和利润作为企业秘密我们无从知晓,总体销量不如从前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口感到嗅觉“和从前不太一样”的感慨也成了本地部分酒友的共识。我们没比较过在本地的哈啤和在南方的哈啤有什么不同,也许在南方的酒友口中“百年老字号,中华啤酒开山老前辈”的味道就该如此,但是如果仅在外地赢得口碑和认可——“来我们上海喝最正宗的哈尔滨啤酒”,听起来无论如何都有些莫可名状的滑稽和违和。目标高大上开发高端市场表明有理想和追求,不该苛责,但是原本以大众消费为主流如今基本忽视大众需求,更和故地酒友相看两生疏——劳师远征,即便到处凯歌旌旗,大本营沦陷,总归不是一件特别体面的事儿。


中国的名品和老字号很多,很多从地域走向全国,比如贵州茅台、新疆哈密瓜、沙县小吃、武汉热干面等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能够长盛不衰的却稀罕。天津狗不理退市、北京全聚德降价图存,一个原因是自视甚高,另一个原因是枉顾地域,先失了本地食客的欢心。试想外地宾朋到来,满怀热情地想要一品老字号,地主却不屑一顾地说:“什么老字号,早没了老味道,不如我领你另去一家……”万众一心长此以往,所谓的老品牌老字号还有多少招人的空间?


哈啤尚在开疆拓土,远没到节节退守的尴尬囧局,居安思危,稳固大本营,让传统工艺和传统味道历久弥香,让曾经的忠实消费者锁住初心,不左顾右盼不见异思迁似乎也该是重心所在。同样是大绿棒子包装,当年风靡一时的大白梨汽水,这几年重振威名,大绿棒子啤酒呢?难道就没有一点想法?


哈尔滨这座城市,素来以包容大气见长,我们当然有广纳良才的雅量,但亦应有守住核心价值守住主流传统的底气。这一点,当然也包括饮食行业。从历史延续,从口味传承,从故园乡思,无论从哪个角度,如果经营者有心勤力,哈尔滨啤酒都应该成为大部分哈尔滨酒友自斟并向亲友热情举荐的首选。至于什么青岛啤酒、德国啤酒、俄罗斯啤酒,理应退居次席,甚或叨陪末座。


据报道,当年哈啤被收购花了 56亿,是大手笔。我们并不想替一家日进斗金的大企业做什么高参,但是无论谁来经营,这个酒它依然叫哈尔滨啤酒,“哈尔滨”三个字却总是牵绊着我们的故园之情和荣耀之心,其实,我们更多的,是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酒友们遗憾,为这座闻名遐迩的啤酒城,本来熠熠生辉的最大的一张酒文化的名片正在褪色而遗憾,为这座城市原本就不是特别丰富的城市印记和城市光环,被不知何时还会突然刮来的西风南风,消解得越发凌乱和无痕而遗憾。



龙头新闻 栾德谦 生活报首席评论员 孙剑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