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属于中国吗(历史上中国多次征服朝鲜,朝鲜却没有成为中国领土,这是为何?)
历史上中国多次征服朝鲜,朝鲜却没有成为中国领土,这是为何?
文|孟晓函
编辑|SHI
朝鲜半岛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小岛,西、南东三面被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环绕,东北部与俄罗斯相连,西北方向便是中国,中间只隔着鸭绿江和图们江,可以说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鸡犬相闻。
正是因为朝鲜半岛和中国的地理位置相近,所以从先秦时期开始,朝鲜半岛和中国就有了交集,之后便有着数千年的交往史。
在历史上,中国曾经多次征服朝鲜半岛,却没有一个朝代将其吞并,使其成为中国的领土。
除了汉朝时期,朝鲜半岛的北部被纳入中国版图之外,在中国古代的其他王朝,朝鲜半岛上的国家都是作为中国的藩属国而存在的。
那么,中国古代王朝到底和朝鲜半岛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没有把朝鲜半岛吞并呢?
从先秦到隋朝,中国对朝鲜的征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记载朝鲜是在西周灭商之后,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道,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一个人带着商朝的礼仪和制度去了朝鲜半岛的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王,也得到了周朝的认可,成了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史称“箕子朝鲜”。
在箕子朝鲜时期,朝鲜不仅有先进思想的文化,还有先进的农耕,养蚕和织作技术,以及青铜器,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朝鲜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箕子还制定了法律条文,对国民的行为加以规范,所以箕子朝鲜被中原称为“君子之国”,箕子朝鲜延续超过千年,一直到秦汉年间。
战国时期,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进入过朝鲜半岛,在秦统一六国后,燕国当年占据的地盘也归了秦。
在秦汉年间,有一个名字叫卫满的燕国人,带着大批移民进入到朝鲜,并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起了卫氏政权,后来,卫氏王权将箕子朝鲜的政权推翻,建立了“卫氏朝鲜”。
汉武帝时代,卫满王朝和汉朝的关系恶化,卫满的孙子还杀死了汉朝的使臣,汉武帝勃然大怒,随即便发兵进攻朝鲜。
在汉武帝大军的大肆进攻下,卫氏朝鲜在公元前108年灭亡,汉武帝在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立“汉四郡”,中原中央政权第一次将朝鲜半岛纳入了直辖统治。
在公元37年的时候,夫余苗裔部落的王子朱蒙在东北建立了一个名字叫“高句丽”的小政权。
高句丽建国以后,经常偷袭汉四郡,企图摆脱汉朝控制。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一片混乱,高句丽抓住机会,开始挑衅曹魏。
曹魏派出一万人出兵高句丽,最后以很大代价,击败高句丽的大军,直接攻进了高句丽的都城,差点将高句丽彻底亡国,之后的很多年,高句丽都不敢再对中原有所动作。
但高句丽依然不断地东征西伐,国家面积越来越大,到长寿王统治时期(公元413-491年),高句丽已经扩张到了东临日本海,西靠黄海,南到汉江流域,北边以辽河为界,成为了地处东北与朝鲜半岛北部的强大政治势力。
隋文帝即位后,对高句丽的统治者进行了封赏,但高句丽却不断骚扰隋边境,为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就在隋文帝打算出兵高句丽的时候,高句丽又上书谢罪,加上隋军因为瘟疫和大风出师不利,就放弃了攻打高句丽的计划。
隋炀帝即位后,一直计划着把高句丽灭掉,公元611年,隋炀帝以高句丽不遵君臣之礼为借口,亲自率领一百多万大军,去攻打高句丽。
经过三次进攻,隋军最后在毕奢城(即卑沙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大败高句丽军?并准备继续向平壤出发,高句丽王见势力,立即请降,隋炀帝才撤军。
- 从唐朝到清朝,中国对朝鲜的征服
唐朝建立后,高句丽为了缓和与中原的关系,接连派使臣到唐进行朝贡,积极与唐朝修好,唐高祖考虑到那时的唐朝刚刚建立,各方面条件不适合打仗,便顺势对高句丽采取安抚政策。
在这样的政策下,高句丽和唐王朝都经常派使者来往,高句丽还派了自己的世子到唐朝贡,双方之间的关系看起来非常和睦。
高句丽虽然和唐朝和睦相处,但却一直野心勃勃。
朝鲜半岛上除了高句丽还有新罗和百济两个国家,为了继续扩大疆土,高句丽经常与百济联合,对新罗进行侵犯,无奈之下,新罗王朝便向唐太宗求助。
其实,随着高句丽的实力越来越雄厚,唐太宗对其十分忌惮,一直寻找机会出兵,新罗王朝刚好送来了出兵的机会。
于是,唐太宗以“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为由,亲自带兵攻打高句丽,但第一次出征并不是很顺利,最后只能暂时放弃。
回去之后,唐太宗和群臣商议对付高句丽的对策,最后决定采取骚扰战术,不断进攻高句丽,让高句丽不得安稳,慢慢地透支高句丽的国力。
唐高宗继位后,新罗再次遭到了高句丽和百济的联合攻击,便又向唐高宗求助,唐高宗直接派出当朝最得力的将军去攻打高句丽,最后终于获得了胜利,高句丽投降。
平定高句丽后,唐朝将高句丽分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和一百县并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统筹管理,并让大将军薛仁贵领兵两万驻守在平壤。
高句丽战败以后,大部分人民被流放到了中国西北部,融入中华民族,少部分人民流入朝鲜半岛,后来,高句丽王弓裔的部将王建取代王室,建立了高丽政权。
在五代十国时期,因为忌惮高丽与北宋的盟约,辽最先攻入高丽,刚开始的时候,辽处于上风,后来战局扭转,双方各有胜负,最后在辽的猛烈攻势下,高丽求和,两国停战。
蒙古也曾攻打过高丽,实力弱的高丽只能请降,还承诺每年向蒙古进贡,蒙古便在掠夺财物后撤军了。
但高丽总是不信守诺言,经常断贡,高丽国内还有很多人反抗蒙古政权,这就惹恼了蒙古,所以蒙古在42年里先后八次出兵攻打高丽,最后都以高丽投降,继续进贡结束,如此循环往复。
忽必烈继位后,他将抗元势力赶尽杀绝,却没有灭高丽,因为他打算以高丽为跳板攻击日本,就这样,高丽成为元的藩属国。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
1388年,王氏高丽将领李成桂发动兵变,背元投明,将国家名字由高丽改为朝鲜,之后一直保持着与明朝的友好往来。
1392年,朝鲜与明建立宗藩关系,朝鲜在国家大事上都会请示明王朝。
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明神宗发兵援助,最后赶走了日本,朝鲜对明王朝很是感激。
后来,为了逼迫朝鲜断绝与明的宗藩关系,皇太极率领十万大军亲征,攻入朝鲜,最后朝鲜战败,出城请降,表示会永远臣服大清,从此,朝鲜成为清的藩属国。
成为清的藩属国后,朝鲜还一直惦记着明的恩情,一直暗中帮助明,企图反清复明,所以在清初的一百余年间,朝鲜表面上是清的藩属国,实际上却一直与清敌对。
为何中国古代王朝没有吞并朝鲜
在中国古代,中原政治王朝有多次机会可以吞并朝鲜,但朝鲜却一直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并没有被纳入中国的疆土,多数王朝甚至没有吞并朝鲜半岛的想法和行动,这是为什么?
一个原因是地形。
因为大兴安岭和蒙古高原的存在,辽东地区与华北地区的联系很是困难,只能通过狭窄的山海关进行联系,这种联系方式对北部的渔猎民族并不适用,所以中原地区和北部的联系并不多。
在清朝入关前,中原政治王朝一直没能将辽东地区完全置于自己的统治下,在这种条件下,中原政治王朝要想统治朝鲜,也不是容易的事。
此外,中原政治王朝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并不大,中国东北地区有着肥沃的黑土地,自然资源和战略地位都很优越,但是因为冬季过于寒冷,所以一直人烟稀少。
虽然中原政治王朝曾多次向东北移民,但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最后东北成为了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的乐园。
而朝鲜的位置还要靠北,自然环境还不如中国东北。
朝鲜为丘陵地带,国内山水较多,北部地区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山区,有先天防御优势,而南部平原较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经济也相对发达。
由于朝鲜北部的地势限制,中国即使曾攻入过朝鲜半岛北部,也无法继续前进,将整个朝鲜地区全部占领。
而且,朝鲜南部发达的经济是朝鲜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实后盾,即使有外部势力攻入,也难以在此长时间立足。
所以,吞并朝鲜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对中原政治王朝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是中国古代没有吞并朝鲜,将其纳入中国领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朝鲜的实力虽然并不弱,但对中原政治王朝却够不成多大的威胁,在大多数朝鲜统治者的眼里,中原政治王朝是不可力敌的庞然大物,根本不敢放肆,即使有少数统治者想要挑战中原政治王朝的权威,也会很快被消灭,比如说隋唐时期的高句丽王朝。
大多数朝鲜半岛上的政权对中原政治王朝都很恭敬,也愿意服从,按时朝贡,为中原送上了不少好东西,中原政治王朝也乐意将朝鲜作为王邦来朝的好例子,彰显天朝权威。
所以,古代中国不但没有吞并朝鲜,甚至在朝鲜遭到日本侵略时,还积极出兵支援。
结语
国家利益永远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最高准则,无论是现在,还是历代王朝,这条准则都一样适用。
中原政治王朝多次攻打朝鲜是为了国家利益,一直不吞并朝鲜也是为了国家利益。
参考资料:
李晓杰:中国与朝鲜的历史渊源和历次援朝战争及其影响
赵海波: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演进过程研究
中国历史网: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吞并朝鲜半岛
中南民族外国语学院赵海波: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演进过程研究
王崇时:元代入居中国的高丽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