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科普:土尔扈特部因何要东归?东归时乾隆为何不接应?有何隐情?)

更新时间:2023-03-29 17:16:10 所在栏目: 美容养生点击量:

科普:土尔扈特部因何要东归?东归时乾隆为何不接应?有何隐情?

#历史开讲#知晓民族史的人,或许都对土尔扈特这个部落有所耳闻。这个部族在历史上是我国西北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其部落起源于“克烈部”——那个在金国时期势力达到顶峰,一度成为成吉思汗劲敌的部落。

——其在势微后,一直在我国新疆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地区对森林、草原一带过着惬意的游牧生活......

但在17世纪30年代,内拉特蒙古内部发生内讧,甚至爆发了规模性的战争,于是为躲避这些威胁,土尔扈特部人和部分杜尔伯特、和硕特蒙古人一起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并在那里建立汗国。

土尔扈特部人在伏尔加河下游生活了百余年,生活日益富足。但在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部族首领渥巴锡依旧率领17万余族人踏上东归的道路......

经过上百年的经略,从某些层面来看,很多人会好奇土尔扈特部很不容易才在当地稳定下来,为何还要长途跋涉选择东归呢?其实东归的缘由很复杂,但我们纠合在一起,大体是四个字:难以为继。

一、沙俄对土尔扈特部人的全面操盘(东归内因)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沙俄

一直以来,沙俄都是秉承扩张性政策,所以自土尔扈特部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后,野心勃勃的沙俄便一直眼馋土尔扈特部的领土与资源,后来开始蛮不讲理的对其内部进行干涉与控制。

当时在政治上,沙俄开始改组土尔扈特部的扎尔固会议,这个相当于“议会”的权力机关被沙俄所侵蚀,当时沙俄甚至借此颁布了两个条例。

——第一,会议成员不得由汗王任命,是由沙俄政府;第二,汗王不可随便改变决议,如有改变也要请示沙俄政府。

不难看出,沙俄已经开始干涉部落的汗王任命官员,限制汗王权力,几乎将要直接管理部落了。在沙俄的控制下,汗王也看到了这点,意识到民族危机已经达到“不自救,便灭亡”的地步。

当然,除在政治方面直接对土尔扈特部进行控制,沙俄还在经济上间接威胁到土尔扈特部的生存。因为沙俄不断向外扩张,所以当时的受害者也并非只有土尔扈特部这一支势力......

当时不乏有许多农耕文明部落被迫逃离故土来到伏尔加河流域,而他们到达这里的第一件事便是开垦田地以图生存,这不仅使得伏尔加河流域人数激增,还导致大量草原地带被改造为田地。

这对于以游牧为生的土尔扈特部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毕竟草原才是他们主要的生存空间,草原面积的萎缩自然会冲击到土尔扈特部的生存。

在军事上,沙俄也有自己的“阳谋”......

不仅大肆鼓励顿河流域的哥萨克人搬迁至伏尔加河流域建立军队,进一步压榨土尔扈特部的空间,还多次诱骗土尔扈特部人通过参军来减免赋税。

因为经济潦倒,迫于生计,土尔扈特部人也只得无奈参军。但尽管土尔扈特部人在沙俄军队中出生入死,但沙俄的承诺始终没有兑现,反而不断扩大侵略领域,继续增加赋税,诱骗更多青壮年参军。

而大量土尔扈特部青年在战争中牺牲,导致部落人口锐减,继而陷入危机。

除了征兵,沙俄还掠夺征用土尔扈特部人的牲畜。这些因素的叠加,最终造成土尔扈特部经济落后、人口不足的局面。

沙俄对土尔扈特部的侵蚀,绝对是全方位的,因为在文化层面上,沙俄竟然也下手了......

土尔扈特部人向来信奉藏传佛教,即使西迁百余年也尚未改变,不得不说是根深蒂固,当时历代汗王也都会亲自前往西藏进行布施熬茶,长期与内地和蒙古各部保持联系。

但为了更好拿捏土尔扈特部,信奉东正教的沙俄试图对其进行文化渗透,多次对其进行传教,并采取灭佛政策,迫害佛教教徒和宗教人士。

这样的行为,更加令土尔扈特部不满,在其活动区域内佛教和东正教的矛盾也不断加剧。

再加上之前原本的性质便是“被迫西迁”,他们内心深处依旧有对故土的眷恋,其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从未改变。

文化差异和暴虐的文化政策,加上以上沙俄的种种强盗行径,愈发加剧他们迫切想要摆脱沙俄控制,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为了改变境遇,土尔扈特部经过权衡利弊后,最终选择东归......

二、回归时面临的处境(乾隆不接应的深层缘由)

只是这次归国之旅,却是实打实的艰苦卓绝。

毕竟沙俄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当时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派出军队奔袭。土尔扈特人撑过饥饿、疾病、战争,在付出了损失一半部落族人的代价后,来到了中国新疆一带。

土尔扈特部的惨烈东归,也被誉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最为悲壮的民族迁徙”。那为何其回归会没有支援,最终酿造成这样悲惨的结局呢?难道在正式东归前,他们没有与清朝统治者联系吗?

——实际上,在土尔扈特部要迁移前,曾经已经多次派遣使者去觐见清朝统治者,奉上贡品。要知道,当时每次进京,都需要绕行西伯利亚,花费两三年的时间。但即便如此,但土尔扈特部首领依旧坚持遣使进贡,可见其回归决心之强烈。

那既然如此,为何清政府不派兵接应他们呢?事实上,对于这早已离开故土上百年的部落,清政府得知其东归的消息时,极为兴奋......

但是在兴奋之余,更多的却是担忧。

因为实在无法判定这是不是“引狼入室”,它到底是真东归?还是借东归之名选择“东征”?乾隆也不确定,他有很多担忧与疑虑,于是特意召开一场廷议,来讨论是否接纳土尔扈特部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官员们的意见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认为土尔扈特部在经历许多磨难后重返祖国,应当接纳他们并给予安抚。

另一类认为土尔扈特部是因为看到准噶尔被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原来生活的地方处于空虚状态,想要趁机占领伊犁地区,因此不予接纳。

还有一类认为,土尔扈特部先前西迁是擅自离开祖国,按照国法应当受到严厉惩罚,现在因为遇到困难返回祖国,不应该给予抚慰。

这第三类,在历史文献也有记载,即:“自弃王化,按之国法,皆千严谴,事属可伤,实则孽由自作。”

可以看出第一类是支持,第二类、第三类皆为反对。后来,通过对各类情况进行分析,乾隆偏向于选择中庸的方式来处理这一棘手问题。

当时的乾隆也觉得防人之心不可无,否则将会酿成滔天大祸,他和不少官员也实在是很担心土尔扈特部不是单纯地来归顺的。

若是扰乱边疆,让类似准噶尔事件再度发生,清政府无疑得不偿失,更是消耗不起的......

因此乾隆摆出了一个态度,即:“若靠近边界,允许入界之,抚慰安置;若未至我边界,半途被俄罗斯追缉,发生冲突,则不可理。”

从这番话中可以看出,清政府虽表示会接纳安置他们,但如果土尔扈特部在路途中遭遇什么不测,清政府也不会出手相助。这也就导致土尔扈特部在回归过程中,牺牲很大。

不过其实我们从上文中,不难看出:土尔扈特部人的这次迁徙显然是不具有强烈的军事意图,他们迁移的根源是忍受不了沙俄的长期压迫,和宗教信仰受到干涉,而不是与清政府为敌。

三、总结

当然,这样一个残败的部落,想要进行“东征”威胁清政府,也是很困难的。

但即便是后来土尔扈特部完全回归,清政府依然担忧其在恢复元气后,可能会扰乱边疆,担忧和疑虑始终伴随着乾隆,毕竟这是一个离开上百年的部落。

为了让边疆稳固,同时也想打消自身担忧,清政府采取了分别安置各部游牧地、设立旗盟制度等政策,以此来分散土尔扈特部的势力,避免部落间发生冲突,又或是相互联系,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隐患。

总得来说,土尔扈特部的这次迁徙毫无疑问是东归。

但若是没有上帝视角,仅仅从乾隆这位封建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清政府单方面的担忧和疑虑也是有必要的,而这样的做法也的确可让自己在不冒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得到最好的回报,实属人之常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